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坚持生本理念培养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堂中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如何在生本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下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教学设计从实,贴近学生发展区
教学设计就是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出学习目标、任务、方法、训练题目,相应的评估学习效果策略和手段等,包括对知识或技能进行筛选、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能够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使其从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等等。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标和教材出发,有的放矢进行设计。如《线段、射线、直线》设计让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四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自学能力,让学生先通过复习线段,以一条线段引出射线、直线,为学生创设情景体会无限延长、不可度量的现象,归纳总结出射线与直线的概念。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交流射线与直线的特点,图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最后结合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初步认识射线与直线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
二、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课程的导入,我直接引用教材资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的闪光线,通过课件的搭配演示,形象生动的引出线段。看似非常简单自然,也是我经过精心的调整教学设计,挖掘符合学生认知的闪光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临时调整了课堂的导入与新授课内容环节的设计,由原先让学生一个一个问题去探究转化为同时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展开讨论,使大部分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自由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有言可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老师应该随时抓住学生的兴趣,去挖掘学生感兴趣事物中的数学问题。一个情景、一个问题、一种教学方式等,这些资源在课堂中往往一闪而逝,如果教师对其不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一种浪费。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例如运用实物展开教学,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如在探究《面积的意义》时,可先让学生看一看黑板、桌面、课本等实物,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如《线段、射线、直线》教学。在本课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如果没有月球的阻挡这束闪光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限延长)得出射线的概念,观察发现其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课件演示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的过程,学生在观察、体会、想象,学生通过观察都可以想象直线的无限延长。使学生尝试到了认真观察后的喜悦,发现知识的喜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生的空间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自主合作探究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心理学曾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努力采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方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有了成绩善于肯定。在组际交流中,适时点拨、或设疑、激起争论或开拓思路。在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际评价。而教师的评价要肯定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也要肯定小组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以评价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这一资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了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做家务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了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六、注重方法归纳,提高解题技巧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相反效率低下。在平时教学中,既选用合适的教法,如采用导学法,讨论法,启发式等;又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数图形的思考方法时, 经策略感悟, 归纳出“理出条理有序数”的小窍门, 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窍门数图形。结果大多数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按习惯的做法来完成。这就说明, 感悟策略并未使这种策略内化为自己的, 这就好比“临渊羡鱼”但羡鱼者并未想到“退而结网”。因此, 教师应激发学生应用策略的欲望, 并引领学生学会“结网捕鱼”。怎样激活思维, 改变习惯, 运用策略呢? 我们的办法是着力于专项练习, 克服、改变学生的习惯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一个一个分解开来的策略。如《简便算法》的策略尝试, 就分三步设三个专项练习:一看, 看题目, 找特点; 二变, 变一变, 变简便;三算, 算算是否最简便。这样的专项训练指向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突出尝试平时学生计算时容易忽略, 也无法展现的“看”和“变”的过程, 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直接指向计算的习惯思考方法。实现“细观察, 巧变化”这个思维技巧的内化,从而形成解题方法的“条件反射”。
一、教学设计从实,贴近学生发展区
教学设计就是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出学习目标、任务、方法、训练题目,相应的评估学习效果策略和手段等,包括对知识或技能进行筛选、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能够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使其从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等等。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标和教材出发,有的放矢进行设计。如《线段、射线、直线》设计让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四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自学能力,让学生先通过复习线段,以一条线段引出射线、直线,为学生创设情景体会无限延长、不可度量的现象,归纳总结出射线与直线的概念。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交流射线与直线的特点,图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最后结合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初步认识射线与直线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
二、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课程的导入,我直接引用教材资源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的闪光线,通过课件的搭配演示,形象生动的引出线段。看似非常简单自然,也是我经过精心的调整教学设计,挖掘符合学生认知的闪光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临时调整了课堂的导入与新授课内容环节的设计,由原先让学生一个一个问题去探究转化为同时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展开讨论,使大部分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自由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有言可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老师应该随时抓住学生的兴趣,去挖掘学生感兴趣事物中的数学问题。一个情景、一个问题、一种教学方式等,这些资源在课堂中往往一闪而逝,如果教师对其不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一种浪费。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例如运用实物展开教学,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如在探究《面积的意义》时,可先让学生看一看黑板、桌面、课本等实物,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如《线段、射线、直线》教学。在本课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如:如果没有月球的阻挡这束闪光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限延长)得出射线的概念,观察发现其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课件演示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的过程,学生在观察、体会、想象,学生通过观察都可以想象直线的无限延长。使学生尝试到了认真观察后的喜悦,发现知识的喜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生的空间思维也得到培养。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自主合作探究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心理学曾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努力采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方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有了成绩善于肯定。在组际交流中,适时点拨、或设疑、激起争论或开拓思路。在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际评价。而教师的评价要肯定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也要肯定小组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以评价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这一资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了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做家务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了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六、注重方法归纳,提高解题技巧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相反效率低下。在平时教学中,既选用合适的教法,如采用导学法,讨论法,启发式等;又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数图形的思考方法时, 经策略感悟, 归纳出“理出条理有序数”的小窍门, 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窍门数图形。结果大多数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按习惯的做法来完成。这就说明, 感悟策略并未使这种策略内化为自己的, 这就好比“临渊羡鱼”但羡鱼者并未想到“退而结网”。因此, 教师应激发学生应用策略的欲望, 并引领学生学会“结网捕鱼”。怎样激活思维, 改变习惯, 运用策略呢? 我们的办法是着力于专项练习, 克服、改变学生的习惯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一个一个分解开来的策略。如《简便算法》的策略尝试, 就分三步设三个专项练习:一看, 看题目, 找特点; 二变, 变一变, 变简便;三算, 算算是否最简便。这样的专项训练指向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突出尝试平时学生计算时容易忽略, 也无法展现的“看”和“变”的过程, 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直接指向计算的习惯思考方法。实现“细观察, 巧变化”这个思维技巧的内化,从而形成解题方法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