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辛西娅”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曾参加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创造了一个新物种:一个新种类的细菌。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新闻媒体纷纷以 “科学家创造人造生命”、“文特尔扮演上帝”等爆炸性大字标题予以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合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也随之成为热点话题。
  文特尔给他创造的这个人造生命编号为“JCVI - syn1.0”,而媒体则赋予了它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辛西娅”(Synthia,意为“人造儿”)。“辛西娅”的诞生无疑是一个重大科研成就。不过,与你想象的可能不同,“辛西娅”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全新的基因组,科学家所做的只是对某个物种现有的基因组稍作修改,去除一些基因,加上一些基因,然后移植到另一个物种的细胞内,成为一个新的人造物种。严格地说,“辛西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生命。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人造生命是否为明智之举?如果这项新技术落入坏人手中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辛西娅”的诞生
  
  在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生物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利用电化学方法,在他的城堡里,在驼背的实验室助手的帮助下,用死人的器官拼凑出了一个怪物。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神秘的城堡,没有驼背助手,也没有电闪雷鸣,文特尔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的试管里创造出了首个人造生命形式“辛西娅”,将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变成了现实,开创了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就像玛丽·雪莱的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文特尔等人也需要利用机体的一些“零部件”来让他们的创造物拥有生命,但与小说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利用电流来赋予创造物以生命实质的,而是利用实验室里现成的化学物质,合成出了载有约1000个基因的DNA片断,创造了自万物起源以来第一个没有祖先的生命,它的存在完全取决于科学家的设计。
  在这项研究中,文特尔等人将一种叫做“丝状支原体”的细菌的整个基因组稍作修改后,移植到一种叫做“山羊支原体”的细菌的细胞内。在植入合成基因组后,山羊支原体细胞“忘记”了自己本身的特性,在外观上和特性上几乎都与供体丝状支原体无异。
  为了容易辨别新生菌种,文特尔还使用了一种被他称作“嵌入水印”的技术——在新诞生人造细胞的遗传序列里隐藏信息。具体来说就是,剔除丝状支原体中被认为不需要的14个基因,然后加入新设计的一些DNA信息。这为枯燥的实验增加了一点有趣的东西。文特尔他们嵌入的“水印”是用DNA字母“写”的一段简短化学信息,是一个网站的网址,“水印”的明文部分表明它属于文特尔的一个编号:JCVI-syn1.0。这个“水印”还将成为文特尔生物技术集团财产的标记而得到保护。
  以修剪与嫁接为主的园艺技术,是人类与自然交流的一种传统方式,生物技术在某些方面与园艺技术相似,所不同的是,生物技术中“修剪”与“嫁接”的是从别处转移来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基因(当然后者在技术上非常复杂)。在这个意义上,文特尔就像一个聪明的园丁,为细菌互换了“零部件”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科学家对基因修改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将完整的基因组从一个物种交换到另一个物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举,代表了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进步。
  
  世界上最小的生产线
  
  文特尔的研究团队创造“辛西娅”的目的,并不像一些媒体所称的那样,是要“扮演上帝的角色”,或者在科学界创造出某种轰动效应(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的确震惊了科学界甚至整个世界),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人造生命的诞生,去寻求更多的实际应用,比如建立“微生物生产线”。
  如果能设计一种微生物,其中包含能够直接命令细胞做一系列事情的基因,那么这种微生物在工业上将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让细胞根据指令生产各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文特尔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建成世界上最小的生产线——“微生物生产线”。从理论上讲,利用这种“微生物生产线”,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生物燃料、疫苗、药品、食品,以及遗传工程师们利用基因编程技术获得的任何东西。
  当然,文特尔的“微生物生产线”能否给我们带来惊喜,还取决于文特尔和其他工作在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如何来“装备”这种小小的生产线了。有科学家指出,要实现文特尔所构想的将合成生物体用于医药医学和环境效益的想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能够修改或合成基因是一回事,完全理解甚至控制活的有机体内这些修改产生的基因活动则是另一回事。
  文特尔的研究小组在创建“辛西娅”时,利用的支原体是世界上已知最小最简单的物种——单细胞有机体,它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其基因组中只有485个基因。而要让“微生物生产线”生产出更复杂的化合物,意味着需要建立更大更复杂的基因组,并将它们放入具有更复杂的基因调控系统的生物体内,比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而越是复杂的系统,产生失误的可能性越大。对一个生物体系统进行大量修改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结果会怎样,是很难预测的。因此,生物科学的下一步研究任务之艰巨,远不是科学家目前进行的研究所能比拟的。
  利用传统的DNA重组技术,在医学上,已经可以通过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产生人造胰岛素;在农业上,已经可以通过“剪切”和“粘接”的方式将一些基因植入水果基因组内,使水果加快成熟过程。那么,利用这些已经拥有的基因修饰技术,再加上文特尔开创的整个基因组移植技术,我们最终能否产生一系列新的生产工艺,取代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以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有人认为,文特尔所取得的成就类似于20世纪初亨利·福特建立的汽车生产线,福特创造性的发明最终几乎让西方的每个家庭都拥有了汽车,并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崭新而高效的生产手段。目前,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联手,创建了一种能够“吸食”二氧化碳并将其转换成清洁燃料的微生物,他们的其他应用项目还包括设计出能将废水变成饮用水、能清理有害化学品泄漏的有机体等。
  但也有人对此感到不安,他们担心文特尔的研究成果,以及整个合成生物学的巨大潜力,如果落入坏人之手,就有被用来生产生化武器的危险。电脑黑客制造的电脑“病毒”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烦恼,未来的黑客们也许会利用合成生物学,制造出真正的病毒。
  但无论如何,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内,人类已经走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无疑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世界上还有不能上网的地方吗?事实上,还真有一些无法连上互联网的地方。  现在的人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查看电子邮件,在网上冲浪或在线咨询,是每天的必做之事。世界上大约有13亿人除了网络,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网络支撑着他们的整个生活。但网络的触角是否已触及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呢?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他们既没有登录上网的途径,也没有连上
为什么一只小苇莺愿意主动照顾体型如此硕大的杜鹃幼鸟?这其实是一场进化学中的较量,而杜鹃总是可以领先于它们的宿主一步。进化让动物们在各个领域都变得“身怀绝技”和“足智多谋”。  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  大杜鹃是预报春天到来的使者,却也是自然界最臭名昭著的骗子。1788年,著名的“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第一次向世人描述了大杜鹃异常残忍的生存策略:雌杜鹃会在每一个被它们选定的寄生的鸟巢中产下一枚卵,而
为什么一些恐龙会长得这么高——30米?一项研究发现,有效的肺、呼吸和卵生可能赋予了恐龙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生长优势。  虽然一些恐龙后代的个头越来越大,但并非对所有恐龙而言都这样。科学家调查了包括祖龙在内的一些早期恐龙,由此发现一些种类的恐龙获得了庞大的身躯,但另一些则保持小个头,甚至还有一些展示出进化性个头“缩水”。科学家解释说,飞翔的爬行类——翼龙是在演化过程中保持小个头的最佳范例,此外还有许多种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考古学家们在成都蒲江县对60座战国时期船棺葬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2000多年前的战国船棺和出土的400余件精美文物重见天日……墓葬主人是谁?为何聚集在此?他们为何使用船棺?他们又以何为业……  一个个谜团,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和分析来得到合理的解释,而考古发掘的過程,恰如倾听先人们世代跌宕曲折的故事。
医学中很少有哪方面自19世纪以来没有进步。今天,医生在经过严格消毒的手术室里为患者做手术,并且运用抗生素抵御感染,而非采用骨锯锯掉患者坏死的肢体。现代麻醉是一种复杂的医疗调和,而不是以往麻醉所用的那种氯仿布或威士忌酒。但说到治疗严重疼痛,我们至今却仍然依赖从至少公元前3400年就开始使用的鸦片。  我们之所以如此忠实于罂粟,其实是有理由的:它有效。从古代开始,人类一直在利用鸦片的效力缓解疼痛、治疗
每个人体内都存在有潜伏的病毒,例如,你极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就被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HPV病毒能向细胞中注入自己的DNA并在人体中藏匿数十年,一旦你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它们就会被激活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或者使你发病。这样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HPV会造成颈部、喉部、肛部和宫颈部的癌症。  单纯疱疹病毒也是如此,它会将一个或者多个DNA拷贝注入人体的口部或外阴部的感觉神经细胞内,伺机而动。还有
在远古时代生活着一些体形超大的动物,而目世界各大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巨型动物,从新西兰不会飞的恐鸟,到北美的猛犸象,都是称霸一时的庞然大物。澳大利亚一度还是许多奇特巨型动物的家园,从袋狮到短脸袋鼠,从巨型鳄鱼到巨蜥和雷鸟等。这些巨型动物的体重通常在44千克以上,一种被称为“丽纹双门齿兽”的巨型袋熊的体重甚至达到了3000千克。这些原始巨型动物最古老的祖先可以追溯到2400万年前,但那时它们还只是一种体
“嗡嗡”叫的小家伙来自何方  诞生于100年前的无人机,今天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无人机在英文里被称为“Unmanned Aerial Vehicle”,即“不载人的飞行器”。根据圣迭戈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档案,最早的无人机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是一架被成功改造为无线电遥控机的美国海军寇蒂斯N-9型教练机。设计者的初衷是让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二战中,美国与德
直到10年前,人们对太空旅游还知之甚少。那么,各种重大的空间运载工具是如何把太空旅游一步步引向“前台”的呢?    广袤的宇宙空间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地方,飞往太空是人类的夙愿。为了进入太空,古今中外的无数科学家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和精心的探索,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明朝的一位小官吏——万户就是其中一个。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太空旅行试验的人。当时,他在椅子两边的支架上绑上两只大风筝和47支
罗伯特精心打造的“伶鼬小镇”,很快就迎来了一位长期住户——一只瘦小的雌性伶鼬。作为最先入住的小镇居民,它在房屋的选择上还出现了一些小的波折。在一开始,为了保障伶鼬的安全,罗伯特将巢箱入口直径设定成32毫米,以抵挡它们主要的天敌——白鼬的进入。但随后一只莽撞的雄性伶鼬在花园中出现,并对雌鼬展现出了过于激烈的求爱行为。因此,罗伯特不得不将巢箱入口处的直径再次缩小到25毫米,以抵挡这只雄鼬的无理闯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