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10年打造“珍珠链”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辈子在企业一线摸爬滚打的徐源,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大家:如何将来自于书本的管理理论切实服务于企业实践。
  
  和国内很多企业一样,小天鹅在1987年前经过八年痛苦摸索,突破了技术开发瓶颈。又用了三年时间解决了市场观念、服务问题,此后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但一个人在逆境中想的事情跟顺境中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很突出的表现是:我们工作服上有小天鹅的标志。在高速发展中,员工自豪,也很骄傲,大家都让标志亮出来;而困难时期,很多人都把那个标志刮掉了。
  后来,大家重新自豪起来了。但正因为这样,就一定蕴藏着危机。因此,我们在1995年就提出“末日管理”。
  
  15年前学会了“系统思考”
  
  “末日管理”已广为人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末日管理”的思想其实源于彼得•圣吉的系统思考理论。
  《中外管理》杂志的理念比较前沿,在国内最早介绍了彼得•圣吉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的理念非常适合中国,但一定要把它和国内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我们通过《中外管理》了解到了新理念,但必须经过一个过程将这些深入的理论通俗化,把它变成自己和企业员工都能接受的理念,因为管理理念可以学到,管理能力学不到;技术能学到,技术能力学不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变成能力。
  所以,彼得•圣吉的理论不可能直接在企业推广。但必须让大家明白很多东西是辩证的,于是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们换了说法提出了“末日管理”。
  我们的“末日管理”针对的情况就是,员工的自豪感过了头就是骄傲,最好的时候就是最不好的开始,而我们必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不断创新,必须系统思考。而通过末日管理的理念让我们的员工了解到企业管理中隐藏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自己的问题,简单喊口号没用。
  
  珍珠与项链的关系
  
  我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中外管理》杂志创刊不久我就开始看了。我学过中文、财务、工商管理,还学过农学和数学,下乡回城后我开始到小天鹅工作,一干就是28年,在那里我从技术、销售、管理、物流到供应链管理这些工作都做过。你们杂志介绍的很多新的理念都非常好,但如何从理念到实践,需要知识面,由于我的横向知识广泛,所以更能理解这些理念。
  可以说《中外管理》上介绍的领先管理理念好比一粒粒珍珠,而我们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把它与自己企业的实践结合,使它变成一串串珍珠项链。没有你们那一粒粒珍珠,我们无法为自己的困惑找到答案。
  国内的管理杂志很多,但“官产学联手办刊”的定位让《中外管理》与众不同,在中国官、产、学这三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办好企业。
  对企业来说,管理杂志上介绍的管理理念好比洋药,杂志使得这些国际管理思想能快速传播。但真正值钱的却是药方,而不是药,药方是医生的本领,所以杂志需要不断与读者、专家们互动,这样才能开出真正的药方。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
  
  经典语录:战略联盟能产生1+1>2的效果。小天鹅人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世界开始跨入信息时代,开放与合作正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式,今后联盟竞争将成为一种新的企业机制,并开创企业组织形式的新纪元。 1996年6月刊
  
  计划是中外企业最大的差别。我想没有一个企业没有计划,但是很多企业的计划变成了滑稽,是没有科学性的,拍脑袋想的。 2003年12月刊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领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I Care’(我在乎)——我要把事情做好,  是因为我在乎我的团队、公司、业绩、声誉甚至家人。‘在乎’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本刊注:2009年6月26日,北京索菲亚酒店宴会厅布置得简洁而精致,今晚它要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IBM中国董事长周伟焜和他的媒体朋友们。  这是一场告别晚宴,周伟焜即将离开他效力41年的公司,正式结束他的职业生涯。大红底色的海
期刊
商学院教育亟待改革    《中外管理》: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舆论的矛头也指向商学院,“金融危机始于商学院”的说法不绝于耳,您怎么看?  赵纯均:历史上每一次经济衰退,西方的舆论都要归罪于商学院。但我们知道经济衰退是社会政治经济综合结果的体现,不能简单认为商学院制造了经济危机。  但是商学院确实在培养人才上要进行反思。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从2002年以来,很多的杂志、管理学界,都在讨论商学院到
期刊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其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如何被媒体曝光、被炒作身价如何——这些也许都是这个世界太过急功近利的某种偏好。上市企业追逐华尔街价值而迷失实业价值,人们追逐短期套现而忘记得失平衡,这些都会随着这次金融危机恶果的不断显露而冷静下来。  很多东西都会回到原点。特别是对人,实实在在有才干、有业绩,这才是职业经理人的根本。    让挑战与热情同在    每个人对工作的选择都有三个类似的考量:有学习和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品牌活动频繁,这里蕴含着怎样的巨大商业机会?而面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引发的各种争论,著名品牌专家艾丰,又为何号召“要允许失败”?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学费不能白交,也不会白交!    着力点在“机会”上    《中外管理》:您作为长期关注中国企业成长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现在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  艾 丰:现在我们讲“危”的方面比较多,讲“
期刊
过去的30年,硬扩张带来了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也使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加之金融危机雪上加霜。中国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但路在何方?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但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就上述问题,本刊对话华夏基石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为中国企业指点迷津。    野蛮之后的新活法    《中外管理》:您如何评价
期刊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三、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居然会“内需不足”?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提了六年,很多官员理解的却是“科学增长观”?面对经济危机,“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会有什么完全不同的政策出发点?  中国最早提出科学发展观,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对中国政策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刘福垣教授,面对《中外管理》200期特刊专访,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及面对全球金融危
期刊
随时随地做好准备    《中外管理》:在您的两本著作——《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中的案例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如何?  吉姆柯林斯(下简称柯林斯):从1989年开始,我们对企业的研究已经进行了20年。在金融危机中,当年的卓越企业的确有了一些变化。在《基业长青》中提到的20家企业中,现在有15家依然是行业翘楚,而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20家企业,现在也有18家依然保持卓越。有些企业确
期刊
率先提出“中国式”公司治理——行政型治理的概念,进而提出应向经济型治理模式转  型的李维安教授,如何看待在经济危机中似已天塌地陷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不仅金融危机,而且治理危机    《中外管理》:您认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还是外部监管体系的问题?  李维安:华尔街基于“问题”资产的过度创新,背离了资本市场的根本使命和诚信法则,也违背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似乎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中国企业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尤  其是所谓“海外抄底”。但曾全面操作了中国惠普整合康柏中国的高建华直言:不是时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似乎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因为觉得“划算”,中国企业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尤其是所谓“海外抄底”。  可提供佐证的是: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但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总额却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
期刊
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思想境界的竞争,它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12年前,我曾为净雅的企业文化表述过很重要的两句话:创造积极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思想境界的竞争,它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任何企业,其最终价值是什么?是能让人感到工作舒心、生活快乐、素质提高,是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留下宝贵的管理经验。但中国企业家重管理的太少、整合内部资源的能力太差、工作效率低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