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按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应当持之以恒,使按本教研形成习惯;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凸显成果,促校本教研走向常态,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品位提升,保障学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持之以恒 强化研究 走向常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8-01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校本教研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实惠,又适用,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那么,如何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并使之走向常态化呢?笔者结合本校的探索与实践,谈点体会。
1 持之以恒,使校本教研成为习惯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恰恰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学,所进行的教学研究才最为有效、有用。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因此,教研课的集体研究、反思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重点。可愿意上教研课的教师寥寥无几。参与意识不强,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做课堂研究?于是,学校做出规定,每个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均为各科教师的教学研讨课,下午第三节课则为教师的研讨、反思,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渐渐地,教师们不再把上教研课作为负担,也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真正参与研究,逐渐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当做了一种习惯。
目前,我校教师已经把课堂作为最真实的实验场,不仅立足课堂,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映等进行观察、记录,充实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老师还真是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证材料,将他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比如围绕自己课题开设的一堂课、一个讲座、一次研讨,与同事进行的一次争论或者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将之随手整理记录,再写一写自己做这个课题的迷茫或者收获、启发等等,写成了多篇论文,有的获奖,有的发表。
2 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但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等,对于广大个体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集体备课,抓好课前研究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
效,教学就必然无效。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了保证周四教研课的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将教师中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特长,在教学艺术上有一定修为的教师集中起来,对每一堂教研课先进行集体研究,从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形成教案。
2.2 课堂实践,促进反思
课堂是教研的载体,它到处都闪耀着生活的亮点,教学随时都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在教学的环境中,教研因课堂而动,因教学而作。
为了给广大教师展示一堂好课,我们要求上教研课的教师必须先试讲,以便证明教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便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然后不断修改自己的教案直到正式上教研课。在面向全体教师的教研课上,要求全体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的体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进行思考评价,教科室将之进行整理反馈给研究小组和任课教师,促进课后的反思。
2.3 评课交流,共同提高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我们的评课交流会。针对上午的教研课,教者先谈备
课设想,谈课后反思,然后每位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谈课堂的优缺点,谈如果在自己班上这样的课,会做哪些修改。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们明白了设计的目的,其蕴含的教学理念等。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凸显成果,促校本研究走向常态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研促教,坚持自我反思与教师互助相结合,逐渐将校本
教研由纪律约束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校本教研一步一步走向常态,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现在,我校教师已经把校本教研当做了一种习惯,他们不再惧怕上教研课,
而是把上教研课作为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不再惧怕听到评课中的批评,而是把它当做前进的动力。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一些年轻教师在交流如何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等等。
在长期的校本教研过程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记住了哪些是自己应该坚守的,哪些是应该扬弃的,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将自己的经验付诸笔端,近几年,教师的论文、案例、课件等获奖无数,培养的学生也越来越受中学教师的欢迎。这样,我校教师的“教”与“研”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得到彰显。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作为学校,将校本教研常态化就是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也为学校自身的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校本教研只要坚持,就能形成习惯,只要坚持,教师就能提高,只要坚持,学校就能得到发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持之以恒 强化研究 走向常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98-01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校本教研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直接目的。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实惠,又适用,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那么,如何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并使之走向常态化呢?笔者结合本校的探索与实践,谈点体会。
1 持之以恒,使校本教研成为习惯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恰恰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学,所进行的教学研究才最为有效、有用。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是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因此,教研课的集体研究、反思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重点。可愿意上教研课的教师寥寥无几。参与意识不强,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做课堂研究?于是,学校做出规定,每个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均为各科教师的教学研讨课,下午第三节课则为教师的研讨、反思,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渐渐地,教师们不再把上教研课作为负担,也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真正参与研究,逐渐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当做了一种习惯。
目前,我校教师已经把课堂作为最真实的实验场,不仅立足课堂,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反映等进行观察、记录,充实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老师还真是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实证材料,将他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比如围绕自己课题开设的一堂课、一个讲座、一次研讨,与同事进行的一次争论或者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将之随手整理记录,再写一写自己做这个课题的迷茫或者收获、启发等等,写成了多篇论文,有的获奖,有的发表。
2 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但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等,对于广大个体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集体备课,抓好课前研究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
效,教学就必然无效。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了保证周四教研课的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将教师中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特长,在教学艺术上有一定修为的教师集中起来,对每一堂教研课先进行集体研究,从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形成教案。
2.2 课堂实践,促进反思
课堂是教研的载体,它到处都闪耀着生活的亮点,教学随时都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在教学的环境中,教研因课堂而动,因教学而作。
为了给广大教师展示一堂好课,我们要求上教研课的教师必须先试讲,以便证明教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便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然后不断修改自己的教案直到正式上教研课。在面向全体教师的教研课上,要求全体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的体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进行思考评价,教科室将之进行整理反馈给研究小组和任课教师,促进课后的反思。
2.3 评课交流,共同提高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我们的评课交流会。针对上午的教研课,教者先谈备
课设想,谈课后反思,然后每位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谈课堂的优缺点,谈如果在自己班上这样的课,会做哪些修改。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们明白了设计的目的,其蕴含的教学理念等。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凸显成果,促校本研究走向常态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研促教,坚持自我反思与教师互助相结合,逐渐将校本
教研由纪律约束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校本教研一步一步走向常态,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现在,我校教师已经把校本教研当做了一种习惯,他们不再惧怕上教研课,
而是把上教研课作为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不再惧怕听到评课中的批评,而是把它当做前进的动力。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一些年轻教师在交流如何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有效地辅助教学等等。
在长期的校本教研过程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记住了哪些是自己应该坚守的,哪些是应该扬弃的,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将自己的经验付诸笔端,近几年,教师的论文、案例、课件等获奖无数,培养的学生也越来越受中学教师的欢迎。这样,我校教师的“教”与“研”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得到彰显。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作为学校,将校本教研常态化就是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也为学校自身的特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校本教研只要坚持,就能形成习惯,只要坚持,教师就能提高,只要坚持,学校就能得到发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