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炫富事件此起彼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继郭美美和凤姐这一些高调且直接的炫富后,许多自媒体用户逐渐活跃起来,出现了新式炫富。它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受,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下盛行的“炫富摔”这一具体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将之与过去流行的高调炫富方式相比较,以传播学理论“第三人效果”为支撑,分析这种新式炫富所包含的社会心理,从而探究出它所呈现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新式炫富;“炫富摔”;“第三人效果”
一、“炫富摔”概述
(一)“炫富摔”来源
关于炫富这一个话题,已经在线上线下活跃许久,在国内,最有名的便是郭美美事件。她的高调炫富一度遭到人们的谩骂。2018年,一场由俄罗斯名模发起的“Falling stars”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流行,由此诞生了一种最新的炫富方式,最初的场景较为简单,一人、一车,以及散落一地的化妆品,摔倒的大长腿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背景的豪车[1]。这摔倒的成本,对于平常人来说可谓是高不可攀。在这个流行元素传到国内之后,除了最初的那个版本,还被人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编,还出现了许多“生活摔”模式。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的有“职业摔”、“猫狗摔”、“奖状证件摔”……人人都在追捧,一度成为潮流。
(二)“炫富摔”传播现状分析
“炫富摔”一出现,便在Ins上疯传,成为继“冰桶桃战”之后,又一大全球性社交IP,在国内的抖音,快手,微博,人民日报等平台上普遍火爆。相较于之前国内的炫富模式,这一款的传播模式和表现形式更加新颖,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三)关于“炫富摔”受众接受程度的研究
“炫富摔”这种炫富方式不同以往,以往的炫富大多会招到网友们的抵触和反感,但现今人们对此类“假摔”玩法却大多持中立甚至拥护的态度。
从摔法来看,无非是根据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富裕的一类人,和不富有的一类人,富有的人直接晒出代表自己身价的高档物质,不富的人便晒出彰显自己独特气质的东西。但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为了得到心理的一种满足感。
这样一种始于“庸俗”的“行为艺术”能成功实现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是止于反感或批判,而是被人们接受,甚至转换为充满正能量与生活趣味的个性化表达,最重要的是人们竞相模仿,而不是仅仅作为吃瓜群众,因而它值得讨论。
二、影响“炫富摔”的变量探析
(一)自变量
从传播学的符号概念来解释。符号意义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通過人的主观镜像来表明。摔这一行为本身并不稀奇,引起人注意的是当符号嵌入到了所摔出的物品当中。物品所展现出来的含义带给他的独特体验感,是“炫富摔”表演者展现出来的理由。而另一方面观者也在关注“炫富摔”物品的品牌、价格、稀缺性等要素,从物品的本身传达到符号层面,便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表征,它可以反映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于是,这些具有符号性的物品在人们生活世界中被系统阐释了。
人们在传播“炫富摔”照时得到了满足。“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炫富摔”表现出来的符号内容刚好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自尊心和存在感,这让人们顺从和追捧。
“炫富摔”这一客观事实由人们的“价值符号”,“使用与满足”心理所促成,是整个研究主体的原因,构成这次研究的自变量。
(二)因变量
在社会上出现普遍的“第三人效果”现象。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平等性,微约束性,个人意志优先性。受众一般会认为自己只是看看媒体内容,又不会影响自己;或者他只是进行了模仿,又没有真正影响自己的思想。因而现代社会人都很矛盾,一边表现出不屑和鄙视,一边却在模仿。
“炫富摔”进入社会之后,在社会上形成了“第三人效果”的反映,这是结果,因而它构成此次研究的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
媒介素养和对媒介信息负面社会效应的认识体现了受众有关媒介的预存知识,以往研究表明对媒体信息的预存知识将影响“第三人效果”认知。因此,本研究希望在控制被研究对象的预存知识影响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知识群体与“第三人效果”认知之间的关系。
三、“炫富摔”所呈现的“第三人效果”心理研究
(一)“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是美国学者戴维森所提出来的: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的影响,然而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2]。在“炫富摔”这个事件中,它主要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人们在接触这个事件信息的时候,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二)“第三人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
1.内容不再局限于宣传性和负面信息
在过去的大众传播影响力上,大众传播传递的是宣传性信息和负面信息更易出现“第三人效果”的现象。现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盛行,人人皆可是“Producer and Consumer”,人人都可发布UGC产品。一旦直接参与生产内容,用户自己就成了一个媒介,人人都是一个媒体。这个微型的媒体具有非常可怕的力量,他没有组织,没有上级,是单个人。这样的媒体在不受到组织和制度的约束下,显得散漫,无章,无序。人们发布的信息多种多样,许多个人思想或意志的内容均出现在网络上。这些内容可能不是宣传,也不负面,却同样可以产生强烈的“第三人效果”反应。
2.表现方式更加隐秘
在该理论过去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诸如“抢购”风潮、“群体逃难”等许多突发性社会集合行为都与“第三人效果”有关,这些事例都是群体性的,大范围的,动态的,看得见的,恶劣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网络上的某一事件,通常都是无声之中就发生的。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得知信息,经过大脑思考,便可以直接对所接收的信息做出反应和回馈。而且人们所接收的信息对自身的影响是无形之中的,很多时候自以为没有受其影响,对自己盲目乐观,其实已深陷其中。 3.表达意见和表现方式多元化
“第三人效果”的第二个阶段是导致受众忽视对“第三人”误判的关键。因为,个体被暴露在集群行为和强大的社会舆论中,个体无法判断“第三人”这么做的真实原因,也无法判断舆论是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意愿,因此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置若罔闻,但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它消减了地理距离,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因此质疑、否定意见得以存在,人们更容易在新的空间里看到意见相同者[3]。通常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喜好进行选择和改变。
(三)“炫富摔”所呈现的“第三人效果”心理研究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借助于网络,人们唾手可得。社会常常对这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泛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然而,当他们被问及是否会受其影响时,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但认为其他人可能会被影响。
“炫富摔”这一群体泛滥式传播内容,在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由外国明星发起的话题,传到国内之后,进一步夸大宣传。在这群受众中,部分人知晓自己身处其中并享受着,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研究发现,在这群没有意识里的产消者中,他们在接触到这一信息之后,一般会认为自己只是看看媒体内容,但是不会对自己形成影响;或者认为自己只是进行了模仿,而没有真正影响自身的思想。但是事实上,群体性的思想转变潜移默化地就发生了。
并且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不同知识群体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知识水平越高的群体,所受到的“第三人效果”影响越弱,知识水平越低的群体,所受到的“第三人效果”影响越强。
其次网友们的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受众变得主动,会自动调节影响机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倾向对其进行改编,所以出现后面符合大众价值观的“生活摔”。
四、“炫富摔”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新式炫富导致群体极化
“第三人效果”實际上是一种自私偏见。我们通常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和训练有素,认为别人知识结构单一,愚笨无知,轻信盲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利用媒介[4]。所以在“第三人效果”的影响下,新式炫富在社会上出现如下传播状态。
其一,社会现象呈现“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指的是如果一扇窗户被打破,没人修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破坏者打破更多的窗户。这个理论说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就会使人们效仿,从而变本加厉。一个“炫富摔”兴起了,没人制止,就会有千千万万种花样的“炫富摔”为了博眼球而横空出世,现实情况正是这样。
其二,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在“炫富摔”体的传播过程中,很好地以群体感染的速度快速地流传开来,人们在这片娱乐的乐土里自嗨狂欢,浑然不知深陷其中。
其三,社会正在把我们培养成“单向度的人”。据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这一理论中所述,现代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以及政府对媒体的操控,正在把我们培养成只知道接受和赞同而不知反对和批判。所以对“炫富摔”这种并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元素,人们仍然持一个包容和接受的态度。
(二)新式炫富折射社会新心态
随着受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双重提升,已经是超越了会被炫富者牵着鼻子走的阶段,甚至人们更进一步,在善意的嘲讽或宽容之余,甚至欣然参与“改编剧本”,反客为主、反守为攻,把“没意思”的笑话变成“有意思”的演出。这是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一种表现。
在形式上模仿“假摔”,可视为一种表演;既然是主动表演,就必然传递了一种自信的态度。因为自信,所以勇于展现自我,勇于通过真实的个人或职业形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职业的尊重,并通过各种“自黑”和创意十足的点子,反映出各自的品位与幽默感[5]。经过网友们改编的摔法,实则体现了个人选择与努力生活,比拥有金钱更具价值和意义,也更值得骄傲。从这个小小的视角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社会心态正在趋向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秒懂“炫耀摔”系列之“名词摔”了解一下.腾讯.2018年10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日
[3]张天赦.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新闻传播.2012年1日
[4]隋岩.曹飞.论群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新闻大学.2012年第5期
[5]吴云青.“生活摔”折射成熟社会心态[N].南京日报.2018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新式炫富;“炫富摔”;“第三人效果”
一、“炫富摔”概述
(一)“炫富摔”来源
关于炫富这一个话题,已经在线上线下活跃许久,在国内,最有名的便是郭美美事件。她的高调炫富一度遭到人们的谩骂。2018年,一场由俄罗斯名模发起的“Falling stars”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流行,由此诞生了一种最新的炫富方式,最初的场景较为简单,一人、一车,以及散落一地的化妆品,摔倒的大长腿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背景的豪车[1]。这摔倒的成本,对于平常人来说可谓是高不可攀。在这个流行元素传到国内之后,除了最初的那个版本,还被人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编,还出现了许多“生活摔”模式。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的有“职业摔”、“猫狗摔”、“奖状证件摔”……人人都在追捧,一度成为潮流。
(二)“炫富摔”传播现状分析
“炫富摔”一出现,便在Ins上疯传,成为继“冰桶桃战”之后,又一大全球性社交IP,在国内的抖音,快手,微博,人民日报等平台上普遍火爆。相较于之前国内的炫富模式,这一款的传播模式和表现形式更加新颖,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三)关于“炫富摔”受众接受程度的研究
“炫富摔”这种炫富方式不同以往,以往的炫富大多会招到网友们的抵触和反感,但现今人们对此类“假摔”玩法却大多持中立甚至拥护的态度。
从摔法来看,无非是根据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富裕的一类人,和不富有的一类人,富有的人直接晒出代表自己身价的高档物质,不富的人便晒出彰显自己独特气质的东西。但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为了得到心理的一种满足感。
这样一种始于“庸俗”的“行为艺术”能成功实现脱胎换骨的过程,不是止于反感或批判,而是被人们接受,甚至转换为充满正能量与生活趣味的个性化表达,最重要的是人们竞相模仿,而不是仅仅作为吃瓜群众,因而它值得讨论。
二、影响“炫富摔”的变量探析
(一)自变量
从传播学的符号概念来解释。符号意义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通過人的主观镜像来表明。摔这一行为本身并不稀奇,引起人注意的是当符号嵌入到了所摔出的物品当中。物品所展现出来的含义带给他的独特体验感,是“炫富摔”表演者展现出来的理由。而另一方面观者也在关注“炫富摔”物品的品牌、价格、稀缺性等要素,从物品的本身传达到符号层面,便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表征,它可以反映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于是,这些具有符号性的物品在人们生活世界中被系统阐释了。
人们在传播“炫富摔”照时得到了满足。“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炫富摔”表现出来的符号内容刚好可以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自尊心和存在感,这让人们顺从和追捧。
“炫富摔”这一客观事实由人们的“价值符号”,“使用与满足”心理所促成,是整个研究主体的原因,构成这次研究的自变量。
(二)因变量
在社会上出现普遍的“第三人效果”现象。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平等性,微约束性,个人意志优先性。受众一般会认为自己只是看看媒体内容,又不会影响自己;或者他只是进行了模仿,又没有真正影响自己的思想。因而现代社会人都很矛盾,一边表现出不屑和鄙视,一边却在模仿。
“炫富摔”进入社会之后,在社会上形成了“第三人效果”的反映,这是结果,因而它构成此次研究的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
媒介素养和对媒介信息负面社会效应的认识体现了受众有关媒介的预存知识,以往研究表明对媒体信息的预存知识将影响“第三人效果”认知。因此,本研究希望在控制被研究对象的预存知识影响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知识群体与“第三人效果”认知之间的关系。
三、“炫富摔”所呈现的“第三人效果”心理研究
(一)“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是美国学者戴维森所提出来的: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的影响,然而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2]。在“炫富摔”这个事件中,它主要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人们在接触这个事件信息的时候,倾向于“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二)“第三人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
1.内容不再局限于宣传性和负面信息
在过去的大众传播影响力上,大众传播传递的是宣传性信息和负面信息更易出现“第三人效果”的现象。现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盛行,人人皆可是“Producer and Consumer”,人人都可发布UGC产品。一旦直接参与生产内容,用户自己就成了一个媒介,人人都是一个媒体。这个微型的媒体具有非常可怕的力量,他没有组织,没有上级,是单个人。这样的媒体在不受到组织和制度的约束下,显得散漫,无章,无序。人们发布的信息多种多样,许多个人思想或意志的内容均出现在网络上。这些内容可能不是宣传,也不负面,却同样可以产生强烈的“第三人效果”反应。
2.表现方式更加隐秘
在该理论过去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诸如“抢购”风潮、“群体逃难”等许多突发性社会集合行为都与“第三人效果”有关,这些事例都是群体性的,大范围的,动态的,看得见的,恶劣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网络上的某一事件,通常都是无声之中就发生的。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得知信息,经过大脑思考,便可以直接对所接收的信息做出反应和回馈。而且人们所接收的信息对自身的影响是无形之中的,很多时候自以为没有受其影响,对自己盲目乐观,其实已深陷其中。 3.表达意见和表现方式多元化
“第三人效果”的第二个阶段是导致受众忽视对“第三人”误判的关键。因为,个体被暴露在集群行为和强大的社会舆论中,个体无法判断“第三人”这么做的真实原因,也无法判断舆论是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意愿,因此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置若罔闻,但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它消减了地理距离,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因此质疑、否定意见得以存在,人们更容易在新的空间里看到意见相同者[3]。通常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喜好进行选择和改变。
(三)“炫富摔”所呈现的“第三人效果”心理研究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借助于网络,人们唾手可得。社会常常对这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泛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然而,当他们被问及是否会受其影响时,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但认为其他人可能会被影响。
“炫富摔”这一群体泛滥式传播内容,在开始的时候也只是一个由外国明星发起的话题,传到国内之后,进一步夸大宣传。在这群受众中,部分人知晓自己身处其中并享受着,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研究发现,在这群没有意识里的产消者中,他们在接触到这一信息之后,一般会认为自己只是看看媒体内容,但是不会对自己形成影响;或者认为自己只是进行了模仿,而没有真正影响自身的思想。但是事实上,群体性的思想转变潜移默化地就发生了。
并且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不同知识群体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知识水平越高的群体,所受到的“第三人效果”影响越弱,知识水平越低的群体,所受到的“第三人效果”影响越强。
其次网友们的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受众变得主动,会自动调节影响机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倾向对其进行改编,所以出现后面符合大众价值观的“生活摔”。
四、“炫富摔”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新式炫富导致群体极化
“第三人效果”實际上是一种自私偏见。我们通常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和训练有素,认为别人知识结构单一,愚笨无知,轻信盲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利用媒介[4]。所以在“第三人效果”的影响下,新式炫富在社会上出现如下传播状态。
其一,社会现象呈现“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指的是如果一扇窗户被打破,没人修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破坏者打破更多的窗户。这个理论说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就会使人们效仿,从而变本加厉。一个“炫富摔”兴起了,没人制止,就会有千千万万种花样的“炫富摔”为了博眼球而横空出世,现实情况正是这样。
其二,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在“炫富摔”体的传播过程中,很好地以群体感染的速度快速地流传开来,人们在这片娱乐的乐土里自嗨狂欢,浑然不知深陷其中。
其三,社会正在把我们培养成“单向度的人”。据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这一理论中所述,现代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以及政府对媒体的操控,正在把我们培养成只知道接受和赞同而不知反对和批判。所以对“炫富摔”这种并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元素,人们仍然持一个包容和接受的态度。
(二)新式炫富折射社会新心态
随着受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双重提升,已经是超越了会被炫富者牵着鼻子走的阶段,甚至人们更进一步,在善意的嘲讽或宽容之余,甚至欣然参与“改编剧本”,反客为主、反守为攻,把“没意思”的笑话变成“有意思”的演出。这是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一种表现。
在形式上模仿“假摔”,可视为一种表演;既然是主动表演,就必然传递了一种自信的态度。因为自信,所以勇于展现自我,勇于通过真实的个人或职业形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职业的尊重,并通过各种“自黑”和创意十足的点子,反映出各自的品位与幽默感[5]。经过网友们改编的摔法,实则体现了个人选择与努力生活,比拥有金钱更具价值和意义,也更值得骄傲。从这个小小的视角折射出的,是我们的社会心态正在趋向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秒懂“炫耀摔”系列之“名词摔”了解一下.腾讯.2018年10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日
[3]张天赦.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新闻传播.2012年1日
[4]隋岩.曹飞.论群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新闻大学.2012年第5期
[5]吴云青.“生活摔”折射成熟社会心态[N].南京日报.2018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