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公司不断寻找未来创新的机遇,小公司则能从大公司那里获取多种资源支持。
10月16日,在IBM中国投资伙伴高峰论坛上,以IBM合作伙伴的身份被邀请来分享经验的DMG(数码媒体集团)首席技术官司马威,当着IBM的部分全球高管和台下的嘉宾“抱怨”:“相比较其他厂商,IBM提供给我们的产品价格都还蛮高的。”一旁的德丰杰龙脉共同创始人与管理总监陆景楷也不忘“落井下石”:“IBM投资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买它的产品。”顿时引来全场大笑。司马威话锋一转:“但是这些高品质的产品,能让我们赢得大项目。”他认为DMG从IBM的高质量产品和技术支持中受益匪浅。
“我们公司是IBM投资的。”司马威称,在跟各地的地铁公司洽谈合作时,一提到这个背景简直就能起到“一语定乾坤”之效,气氛立刻就融洽很多。DMG公司在2003年开发出了全国第一套地铁乘客信息导乘服务系统,能够发布地铁到达的时刻,还可为乘客提供新闻、娱乐等各种服务。由于初期便与上海地铁公司有合作,该系统很轻松的进入了上海的各条地铁线路。但是在向外地拓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在上海地铁的表现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需要时间了解你的公司,而且可能要很久。”
2004年,DMG获得了戈壁基金的投资,后者正是IBM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IBM也是戈壁基金的投资者)。经戈壁基金介绍,DMG与IBM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IBM实际上并不直接提供资金,而是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战略决策支持等资源。
此后,DMG举着IBM的“旗号”很快走出了上海,与北京、南京、重庆、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几乎中国所有的地铁运营商达成了协议,“得到IBM的支持是很有优势的,客户更容易相信你,地铁公司会迅速了解我们。”目前DMG已经进入了中国40多条地铁线路。
人才和技术支持
DMG的“好运气”无疑会引来很多创业企业的羡慕。IBM设有风险投资部(VCGroup),但并不直接进行投资,一般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些大公司走得比IBM更远,比如英特尔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而且在近年来表现颇为积极,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些巨头从事的投资业务被称之为大公司创投(Corporate VC),曾有一位学者为此下了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是一种公司对公司间的投资,由建立已久的大公司去投资刚起步的小公司。
发端于1960年代的大公司创投一直都由一些巨人级企业在引领,比如1960~1970年代是石化行业的巨头洛克菲勒、美孚等公司,1980年代以通讯行业巨头Verizon、AT&T为代表,1990年代则以芯片和网络行业巨头Intel、IBM、思科等领头。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投身其中,如娱乐业的华特迪士尼和咨询业的埃森哲也开始了创投业务,成立不过10年的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也在今年7月底宣布成立风险投资部门。
对于创业不久的小公司来说,除了资本以外,在所处行业浸淫已久的巨头们往往可以比财务型的独2VC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它们能够将品牌、分销渠道、技术支持、客户等多方面的资源嫁接到小公司身上。
技术支持就是大公司带给被投资公司的一大附加价值。生产IPTV机顶盒终端的北京汉辰科技有限公司在接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投资以后,就在产品化方面得到了其大力支持,后者正是全球电信领域的领先者。亲自负责此项目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投资总监徐飞杰表示,“在帮助公司进行产品化上,我们投入了相当规模的资源。”一般而言,做电信级的IPTV终端设备,需要反反复复进行十几回非常严谨苛刻的测试,徐飞杰称,“如果我们不提供帮助,公司也可以做出来,由于公司自身资源有限,可能两三次测试就过了,但是产品出去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了我们的帮助,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更高的保障,拿到市场上就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
Google在投资天涯社区后,就派驻了技术人员协助其提升技术能力。2007年8月,双方宣布深化合作,推出“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社区产品,技术支持就来自Google中国工程院。同时,Google也会协助天涯进行推广,一个细节是,当人们在网上通过Google搜索某个关键词后,在网页的下方会出现“相关服务:到天涯来吧讨论某某”的链接,点击进入就能看到在天涯社区里所有的搜索结果。在这样的紧密合作下,自然就不会因为看到天涯和Google的员工在海南一起踢足球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而惊讶。
甚至还有不少大公司的高管会转到被投资的公司任职。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思科投资过安博教育集团后,其中国区的CIO谷一思就“转任”后者的CTO。英特尔资本也丝毫不“吝惜”人才,2005年投资了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后,把英特尔公司集团副总裁兼渠道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萧慕廉放到了芯原担任首席运营官。这些高管丰富的行业经验将对创业企业提供极为直接有效的帮助。
行业影响力和理解力
能接触到大公司的客户也是小公司选择大公司创投所能享有的好处之一。在IBM与电子支付服务公司易宝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除了提供高稳定性的服务器,还为易宝与银行客户牵线,因为IBM在中国银行业业务关系极广。经过IBM搭桥,易宝跟中国工商银行达成了合作,不到半年,其客户交易量就增长了十倍以上。
依托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渠道,走向国外市场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值。DMG的IBM“顺风车”之旅就还远远未到终点。司马威表示,由于在欧洲和美国的地铁还没有DMG所提供的类似系统,基本是一片空白,他透露,DMG正在跟IBM的交通业务部门合作,“希望借助IBM将产品推广到国外去。”
芯原微电子则已经看到了更多的“海外风景”。空降到芯原的萧慕廉在英特尔期间就曾经负责促进全球渠道增长和拓展全球市场,后来芯原在全球十几个城市的拓展中无疑都获得了英特尔在自有渠道上的极大支持。“有的时候,不是钱的问题,我要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我要的布局是全球的布局。”在芯原的14家投资人团队中,仅有英特尔一家大公司创投,由此不难理解芯原微电子董事长戴伟民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而对寻找创业发展资金的创业者们来说,大公司无疑是更能赏识自己的“伯乐”。相比较于传统的VC,大公司对所在行业更了解,战略眼光也更远,更容易对早期公司做出判断。2004年初,刘述尧和合作伙伴创立风网公司,进入手机视频领域。在当时,中国的市场几乎还没有出现“手机视频”应用的影子,甚至能支持彩信的手机也只占不大的比例。在融资过程中,刘述尧碰到的绝大部分VC都 因对此领域的前景不了解、无法判断而做不出投资决定。后来遇到了思科投资部门的人,则迎来了转机。由于思科已在美国与ESPN体育电视网投资了一家类似的公司,也符合思科自身的战略方向,双方于是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思科与智基创投一起向风网注资。
类似的故事在大公司创投早已成气候的美国就更常见了。1998年初,当Doug McCormick为他的互联网软件公司Physician Verification Service融资时,本来以为VC们会为他的创意而惊喜,但是结果发现VC们根本不感兴趣。McCormick的公司通过互联网为药品公司解决了一个有关机密性的问题:怎样通过网络仅仅向医生传递数据。McCormick回忆道,后来有VC坦白说并不理解这个产品,不懂医药公司背后的运作,“他们了解互联网行业,也懂得健康保健领域,但两者混在一块就搞不懂了。”幸运的是,在年底的一次会议上,McCormick碰到了医药巨头史克必成(SmithKlineBeecham)下属风险投资基金的总裁Brenda Gavin,9个月后,该基金决定向他的公司投资。
“大公司对所在行业更具前瞻性,我们的投资很多时候会释放出创新的信号,产生联动效益,几百万美元可能就撑起了一个新的领域。”高通中国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沈劲认为,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创新项目,VC往往很难去评估其真正的价值,而行业内的大公司则比较清楚。
寻找未来成长的动力
很显然,大公司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些创业企业,必定也是有所欲求的。英特尔资本的前任总裁莱斯利·维达斯(Leslie L.Vadasz就曾告诉手下的投资经理,“进行投资时,我们第一个要想的问题就是:如果这家公司成功了,对英特尔有什么帮助?”
对于英特尔开展创投业务的目的,维达斯曾给予了一个形象的解释,“我一直在外面寻找所谓的网络‘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也就是可能会把我们‘杀’死的应用”。1990年代中期,英特尔就开始了进入新领域的努力,其中有一些是为了帮助微处理器这个核心事业延伸至新领域,另外有一些则是着眼于核心事业以外的成长机会。其管理层当时甚至把这两类行动称为“一号任务”和“二号任务”,其实一号任务就是微处理器业务,也称为“蓝色事业”,而“二号任务”就是发展新业务,称为“绿色事业”,而这个绿色任务就是英特尔的创投业务。
在当时,虽然做投资业务有很大的风险,但是管理层内部的定调是:一号任务为首要课题,但在不危及一号任务的情况下,必须执行二号任务。如今,这个决策不但带来了巨额的回报,更巩固了英特尔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的行业领导地位。
诚然,每一个产业和每一家公司的生命曲线总有下滑的一天,企业本身的资源也必有遇到瓶颈的一天。因此当企业迈向成熟后,终将开始寻找下一波成长的机会在哪里。“大公司的发展除了内生的发展以外,还是要通过发现外部的创新,在技术领域或者是市场方面来认识这些增长点,然后利用这些增长点带动公司的成长,”思科亚太区并购与风险投资总监丹·布罗特曼(Dan Brotman)的表达与维达斯在本质上并无差异。
和英特尔、思科一样,许多大公司已经开始了解,小公司的技术可以协助他们拓展事业版图,而创投正是推动成长的利器。他们的目的或长期或短期,或微观或宏观,不一而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伽斯柏(Henry Chesbrough)在2002年就从投资目的和企业运营能力的相关性,将大公司创投的目的分为推动型,加强型,新兴型,被动型。比如微软投资可以支持网络架构,NET平台发展的公司就是推动型,英特尔投资产品需要Pentium处理器的公司就属于加强型,而诺基亚投资目前未能符合内部业务发展环境和策略的技术公司就是新兴型。
以创投业务问路
对于大部分进入中国市场拓展的大公司而言,借助创投来适应本土的“气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Google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是赶集网,当2006年初Google.cn上线时,敏感的人们就发现它与赶集网竟然使用了同一ICP许可证。无疑,Google使用了一种“借壳”的方式来进入中国,直到2007年,Google正式获得ICP许可证以后,其身份危机才慢慢消解。
为了增强竞争优势,Google后来在中国的投资案例都体现了协助其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如为了提高流量,对抗百度,Google投资了曾是中国流量排名第二大的导航网站265.com、中国流量最大的软件下载终端迅雷以及最热门的社区站点之一天涯等,并且都进行了深度合作。
无疑,为了未来的健康成长,每一家从事创投业务的大公司都曾孜孜以求。但是真正做得有声有色的并不多。“大部分公司都能感知到投资外部创业公司的潜在价值,但是一直以来,看起来他们都做不好这件事情,”2002年,亨利·伽斯柏就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点出了这些大公司创投们的心声。
相对于传统的VC,大公司创投更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综观4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1987年全球股票市场崩盘,2000年左右的网络泡沫都将全球的投资业务带到低谷,而大公司创投则受到了更严重的打击。根据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2002年时大公司创投投资金额比2000年下降超过80%,这么大的萎缩,在当时甚至促使很多企业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必要设立创投部门。进入2001年后,大公司创投在整体的风险投资份额中保持了6%~8%的比例。容易受到产业环境的影响,也导致了很多的大公司创投的生命周期比一般的VC要短很多,因而常常会发现某个企业的创投突然就停滞或者取消了。
从投资阶段,也能发现大公司创投的一些“波动”特征。根据美国NVCA的统计,从1998年(1999-2001网络泡沫前的正常年份)到2007年,大公司创投投资初创业企业的比例由7%下降到3%,投资早期企业的比例由23%降至10%。
从投资业绩来分析,总体上来看,大公司创投的成功率也更低。不甚明朗的激励机制也曾导致许多大公司从事创投业务的人才大量流失,所以一直有认为大公司创投“活在VC的阴影中”的说法。
大公司创投的模式
但是,也有一些成功的大公司创投,比如英特尔、思科、IBM等。尤其是英特尔资本,以不俗的表现赢得业内人士普遍认可,不仅投资较为积极,而且也较好地平衡了战略性目标和财务回报目标。
以LP的形式切入投资领域是很多大公司在进入中国时采取的手法。2000年时,思科曾计划在中国成立策略投资部,并投资了一家企业。后来,公司调整了策略,取消了在中国的策略投资部,但投资的脚步并没有停下。“针对于新市场,我们采取的一个大策略是以基金的方式,请一帮专业的团队去打理,找一些跟我们相关的案子,”2001年2月,思科当时作为惟一的LP出资4亿美元与软银合作成立了首期软银亚洲基金,软银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以LP获得良好的回报以后,思科也以公司内部部门的形式做直接投资。设立内部投资部门,这是很多大公司目前采用的一种形式,英特尔资本便是其中的代表。
相较于发展较为成熟的跨国企业,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也开始尝试进行创投业务,目前较为成功的则属在联想控股架构下以独立VC形式运作的联想投资。联想控股旗下的PC业务(联想集团)和分销业务(神州数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利润率也不高,没有清晰的增长前景。在2000年资本市场的高峰时,联想控股通过减持获得了大笔资金,遂决定成立两家投资公司,意在培养未来的增长点:偏于VC的联想投资和偏于PE的弘毅投资。
除了依托一个产业背景外,联想投资与传统的VC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寻求财务回报,没有更多的战略性投资目的。联想集团董事总经理陈浩曾表示,“我们在走自己的路,联想从产业赚钱了,开始做一点投资,我觉得中国的机会很多,不能说联想投资已经成功了,但是十年以后,我们会走出中国自己的产业怎么成功走向金融的路子。”
正有越来越多的实业企业开始迈入创投领域,对于正在寻求资本及相关资源支持的创业企业来说,无疑又有了很多新的选择。
10月16日,在IBM中国投资伙伴高峰论坛上,以IBM合作伙伴的身份被邀请来分享经验的DMG(数码媒体集团)首席技术官司马威,当着IBM的部分全球高管和台下的嘉宾“抱怨”:“相比较其他厂商,IBM提供给我们的产品价格都还蛮高的。”一旁的德丰杰龙脉共同创始人与管理总监陆景楷也不忘“落井下石”:“IBM投资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买它的产品。”顿时引来全场大笑。司马威话锋一转:“但是这些高品质的产品,能让我们赢得大项目。”他认为DMG从IBM的高质量产品和技术支持中受益匪浅。
“我们公司是IBM投资的。”司马威称,在跟各地的地铁公司洽谈合作时,一提到这个背景简直就能起到“一语定乾坤”之效,气氛立刻就融洽很多。DMG公司在2003年开发出了全国第一套地铁乘客信息导乘服务系统,能够发布地铁到达的时刻,还可为乘客提供新闻、娱乐等各种服务。由于初期便与上海地铁公司有合作,该系统很轻松的进入了上海的各条地铁线路。但是在向外地拓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在上海地铁的表现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需要时间了解你的公司,而且可能要很久。”
2004年,DMG获得了戈壁基金的投资,后者正是IBM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IBM也是戈壁基金的投资者)。经戈壁基金介绍,DMG与IBM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IBM实际上并不直接提供资金,而是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战略决策支持等资源。
此后,DMG举着IBM的“旗号”很快走出了上海,与北京、南京、重庆、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几乎中国所有的地铁运营商达成了协议,“得到IBM的支持是很有优势的,客户更容易相信你,地铁公司会迅速了解我们。”目前DMG已经进入了中国40多条地铁线路。
人才和技术支持
DMG的“好运气”无疑会引来很多创业企业的羡慕。IBM设有风险投资部(VCGroup),但并不直接进行投资,一般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些大公司走得比IBM更远,比如英特尔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而且在近年来表现颇为积极,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些巨头从事的投资业务被称之为大公司创投(Corporate VC),曾有一位学者为此下了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是一种公司对公司间的投资,由建立已久的大公司去投资刚起步的小公司。
发端于1960年代的大公司创投一直都由一些巨人级企业在引领,比如1960~1970年代是石化行业的巨头洛克菲勒、美孚等公司,1980年代以通讯行业巨头Verizon、AT&T为代表,1990年代则以芯片和网络行业巨头Intel、IBM、思科等领头。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投身其中,如娱乐业的华特迪士尼和咨询业的埃森哲也开始了创投业务,成立不过10年的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也在今年7月底宣布成立风险投资部门。
对于创业不久的小公司来说,除了资本以外,在所处行业浸淫已久的巨头们往往可以比财务型的独2VC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它们能够将品牌、分销渠道、技术支持、客户等多方面的资源嫁接到小公司身上。
技术支持就是大公司带给被投资公司的一大附加价值。生产IPTV机顶盒终端的北京汉辰科技有限公司在接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投资以后,就在产品化方面得到了其大力支持,后者正是全球电信领域的领先者。亲自负责此项目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投资总监徐飞杰表示,“在帮助公司进行产品化上,我们投入了相当规模的资源。”一般而言,做电信级的IPTV终端设备,需要反反复复进行十几回非常严谨苛刻的测试,徐飞杰称,“如果我们不提供帮助,公司也可以做出来,由于公司自身资源有限,可能两三次测试就过了,但是产品出去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了我们的帮助,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更高的保障,拿到市场上就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
Google在投资天涯社区后,就派驻了技术人员协助其提升技术能力。2007年8月,双方宣布深化合作,推出“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社区产品,技术支持就来自Google中国工程院。同时,Google也会协助天涯进行推广,一个细节是,当人们在网上通过Google搜索某个关键词后,在网页的下方会出现“相关服务:到天涯来吧讨论某某”的链接,点击进入就能看到在天涯社区里所有的搜索结果。在这样的紧密合作下,自然就不会因为看到天涯和Google的员工在海南一起踢足球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而惊讶。
甚至还有不少大公司的高管会转到被投资的公司任职。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思科投资过安博教育集团后,其中国区的CIO谷一思就“转任”后者的CTO。英特尔资本也丝毫不“吝惜”人才,2005年投资了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后,把英特尔公司集团副总裁兼渠道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萧慕廉放到了芯原担任首席运营官。这些高管丰富的行业经验将对创业企业提供极为直接有效的帮助。
行业影响力和理解力
能接触到大公司的客户也是小公司选择大公司创投所能享有的好处之一。在IBM与电子支付服务公司易宝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除了提供高稳定性的服务器,还为易宝与银行客户牵线,因为IBM在中国银行业业务关系极广。经过IBM搭桥,易宝跟中国工商银行达成了合作,不到半年,其客户交易量就增长了十倍以上。
依托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渠道,走向国外市场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值。DMG的IBM“顺风车”之旅就还远远未到终点。司马威表示,由于在欧洲和美国的地铁还没有DMG所提供的类似系统,基本是一片空白,他透露,DMG正在跟IBM的交通业务部门合作,“希望借助IBM将产品推广到国外去。”
芯原微电子则已经看到了更多的“海外风景”。空降到芯原的萧慕廉在英特尔期间就曾经负责促进全球渠道增长和拓展全球市场,后来芯原在全球十几个城市的拓展中无疑都获得了英特尔在自有渠道上的极大支持。“有的时候,不是钱的问题,我要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我要的布局是全球的布局。”在芯原的14家投资人团队中,仅有英特尔一家大公司创投,由此不难理解芯原微电子董事长戴伟民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而对寻找创业发展资金的创业者们来说,大公司无疑是更能赏识自己的“伯乐”。相比较于传统的VC,大公司对所在行业更了解,战略眼光也更远,更容易对早期公司做出判断。2004年初,刘述尧和合作伙伴创立风网公司,进入手机视频领域。在当时,中国的市场几乎还没有出现“手机视频”应用的影子,甚至能支持彩信的手机也只占不大的比例。在融资过程中,刘述尧碰到的绝大部分VC都 因对此领域的前景不了解、无法判断而做不出投资决定。后来遇到了思科投资部门的人,则迎来了转机。由于思科已在美国与ESPN体育电视网投资了一家类似的公司,也符合思科自身的战略方向,双方于是很快达成合作意向,思科与智基创投一起向风网注资。
类似的故事在大公司创投早已成气候的美国就更常见了。1998年初,当Doug McCormick为他的互联网软件公司Physician Verification Service融资时,本来以为VC们会为他的创意而惊喜,但是结果发现VC们根本不感兴趣。McCormick的公司通过互联网为药品公司解决了一个有关机密性的问题:怎样通过网络仅仅向医生传递数据。McCormick回忆道,后来有VC坦白说并不理解这个产品,不懂医药公司背后的运作,“他们了解互联网行业,也懂得健康保健领域,但两者混在一块就搞不懂了。”幸运的是,在年底的一次会议上,McCormick碰到了医药巨头史克必成(SmithKlineBeecham)下属风险投资基金的总裁Brenda Gavin,9个月后,该基金决定向他的公司投资。
“大公司对所在行业更具前瞻性,我们的投资很多时候会释放出创新的信号,产生联动效益,几百万美元可能就撑起了一个新的领域。”高通中国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沈劲认为,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创新项目,VC往往很难去评估其真正的价值,而行业内的大公司则比较清楚。
寻找未来成长的动力
很显然,大公司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些创业企业,必定也是有所欲求的。英特尔资本的前任总裁莱斯利·维达斯(Leslie L.Vadasz就曾告诉手下的投资经理,“进行投资时,我们第一个要想的问题就是:如果这家公司成功了,对英特尔有什么帮助?”
对于英特尔开展创投业务的目的,维达斯曾给予了一个形象的解释,“我一直在外面寻找所谓的网络‘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也就是可能会把我们‘杀’死的应用”。1990年代中期,英特尔就开始了进入新领域的努力,其中有一些是为了帮助微处理器这个核心事业延伸至新领域,另外有一些则是着眼于核心事业以外的成长机会。其管理层当时甚至把这两类行动称为“一号任务”和“二号任务”,其实一号任务就是微处理器业务,也称为“蓝色事业”,而“二号任务”就是发展新业务,称为“绿色事业”,而这个绿色任务就是英特尔的创投业务。
在当时,虽然做投资业务有很大的风险,但是管理层内部的定调是:一号任务为首要课题,但在不危及一号任务的情况下,必须执行二号任务。如今,这个决策不但带来了巨额的回报,更巩固了英特尔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的行业领导地位。
诚然,每一个产业和每一家公司的生命曲线总有下滑的一天,企业本身的资源也必有遇到瓶颈的一天。因此当企业迈向成熟后,终将开始寻找下一波成长的机会在哪里。“大公司的发展除了内生的发展以外,还是要通过发现外部的创新,在技术领域或者是市场方面来认识这些增长点,然后利用这些增长点带动公司的成长,”思科亚太区并购与风险投资总监丹·布罗特曼(Dan Brotman)的表达与维达斯在本质上并无差异。
和英特尔、思科一样,许多大公司已经开始了解,小公司的技术可以协助他们拓展事业版图,而创投正是推动成长的利器。他们的目的或长期或短期,或微观或宏观,不一而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伽斯柏(Henry Chesbrough)在2002年就从投资目的和企业运营能力的相关性,将大公司创投的目的分为推动型,加强型,新兴型,被动型。比如微软投资可以支持网络架构,NET平台发展的公司就是推动型,英特尔投资产品需要Pentium处理器的公司就属于加强型,而诺基亚投资目前未能符合内部业务发展环境和策略的技术公司就是新兴型。
以创投业务问路
对于大部分进入中国市场拓展的大公司而言,借助创投来适应本土的“气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Google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是赶集网,当2006年初Google.cn上线时,敏感的人们就发现它与赶集网竟然使用了同一ICP许可证。无疑,Google使用了一种“借壳”的方式来进入中国,直到2007年,Google正式获得ICP许可证以后,其身份危机才慢慢消解。
为了增强竞争优势,Google后来在中国的投资案例都体现了协助其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如为了提高流量,对抗百度,Google投资了曾是中国流量排名第二大的导航网站265.com、中国流量最大的软件下载终端迅雷以及最热门的社区站点之一天涯等,并且都进行了深度合作。
无疑,为了未来的健康成长,每一家从事创投业务的大公司都曾孜孜以求。但是真正做得有声有色的并不多。“大部分公司都能感知到投资外部创业公司的潜在价值,但是一直以来,看起来他们都做不好这件事情,”2002年,亨利·伽斯柏就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点出了这些大公司创投们的心声。
相对于传统的VC,大公司创投更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综观4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1987年全球股票市场崩盘,2000年左右的网络泡沫都将全球的投资业务带到低谷,而大公司创投则受到了更严重的打击。根据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2002年时大公司创投投资金额比2000年下降超过80%,这么大的萎缩,在当时甚至促使很多企业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必要设立创投部门。进入2001年后,大公司创投在整体的风险投资份额中保持了6%~8%的比例。容易受到产业环境的影响,也导致了很多的大公司创投的生命周期比一般的VC要短很多,因而常常会发现某个企业的创投突然就停滞或者取消了。
从投资阶段,也能发现大公司创投的一些“波动”特征。根据美国NVCA的统计,从1998年(1999-2001网络泡沫前的正常年份)到2007年,大公司创投投资初创业企业的比例由7%下降到3%,投资早期企业的比例由23%降至10%。
从投资业绩来分析,总体上来看,大公司创投的成功率也更低。不甚明朗的激励机制也曾导致许多大公司从事创投业务的人才大量流失,所以一直有认为大公司创投“活在VC的阴影中”的说法。
大公司创投的模式
但是,也有一些成功的大公司创投,比如英特尔、思科、IBM等。尤其是英特尔资本,以不俗的表现赢得业内人士普遍认可,不仅投资较为积极,而且也较好地平衡了战略性目标和财务回报目标。
以LP的形式切入投资领域是很多大公司在进入中国时采取的手法。2000年时,思科曾计划在中国成立策略投资部,并投资了一家企业。后来,公司调整了策略,取消了在中国的策略投资部,但投资的脚步并没有停下。“针对于新市场,我们采取的一个大策略是以基金的方式,请一帮专业的团队去打理,找一些跟我们相关的案子,”2001年2月,思科当时作为惟一的LP出资4亿美元与软银合作成立了首期软银亚洲基金,软银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以LP获得良好的回报以后,思科也以公司内部部门的形式做直接投资。设立内部投资部门,这是很多大公司目前采用的一种形式,英特尔资本便是其中的代表。
相较于发展较为成熟的跨国企业,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也开始尝试进行创投业务,目前较为成功的则属在联想控股架构下以独立VC形式运作的联想投资。联想控股旗下的PC业务(联想集团)和分销业务(神州数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利润率也不高,没有清晰的增长前景。在2000年资本市场的高峰时,联想控股通过减持获得了大笔资金,遂决定成立两家投资公司,意在培养未来的增长点:偏于VC的联想投资和偏于PE的弘毅投资。
除了依托一个产业背景外,联想投资与传统的VC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寻求财务回报,没有更多的战略性投资目的。联想集团董事总经理陈浩曾表示,“我们在走自己的路,联想从产业赚钱了,开始做一点投资,我觉得中国的机会很多,不能说联想投资已经成功了,但是十年以后,我们会走出中国自己的产业怎么成功走向金融的路子。”
正有越来越多的实业企业开始迈入创投领域,对于正在寻求资本及相关资源支持的创业企业来说,无疑又有了很多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