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普惠金融进入了大力发展阶段,党的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加深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关注,并要求加强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扶持。针对普惠金融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改进,并采用数字化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特点主要是包容性、公平性和盈利性等。在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转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其特殊性更加有助于促进各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其整体规模和覆盖面都不断扩大,但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对其自身发展和金融服务能力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性小额贷款形式之一。在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效转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其特殊性更加有助于促进各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普遍是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型企业,主要特点就是资金流动具备一定风险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一般需要采集服务对象的金融信息、保险信息、收入信息和税务信息等,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种信息采集不全,尤其是许多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收入和支出结算不清晰,因此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大数据时代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多维度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但实际上很多普惠金融机构并不具备大数据风控能力。
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各省市普惠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准入资质水平并不均衡,对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异较大。由于地域性差异,普惠金融机构对风险控制并没有充分重视。服务对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承担服务对象的信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运营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因此,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普惠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很多金融机构并未建立健全风险体系,服务对象的信用体系建设也未健全。相较于其他金融服务形式,普惠金融旨在通过降低门槛,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但在此过程中,基于弱势群体构成比实际情况风复杂的问题,普惠金融在现实中识别检测风险与防控风险的难度较高,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普惠金融当下发展需求,导致新的风险隐患内容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各省市的大多数普惠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不足,对后续运营与成本控制非常不利,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根据政策要求对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普惠服务。在较大风险体系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仍然需要提升。
(二)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单一
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指的是服务对象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选择的融资方式。在城市居民中,比较多的融资渠道是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农村居民中,较多的融资渠道是向亲友借款、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盈利性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借款融资,这样的服务对象对亲友比较信任,对其他金融机构不太信任,也不太了解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对于网络金融机构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通过民间以及盈利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服务对象,对金融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金融借贷的风险判定不太准确,很容易忽略借贷条款与限制内容,并且会认为正规金融渠道的手续太过于繁琐,自身作为低收入群体,并不想去大型金融机构办理手续,不具备风险控制意识。城市低收入群体在申请金融机构融资方式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需要办理人提供相关融资抵押物或者担保人担保来降低借贷风险,但很多低收入群体并不符合全部条件,因此减少去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概率,更多地转向网络或者民间小额盈利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借贷。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体现在普惠金融机构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
(三)特色供给不足
在普惠金融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精细化不足,针对性不强,折射出普惠金融自身部分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尤其针对下岗人员、青年创业者、贫困人群等低收入群体,普惠金融自身特色融资产品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状态。受此影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轻资产融资等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以及针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投资产品,在目前都呈现出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在部分基层网点服务意识滞后,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身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屡屡发生,诸如金融产品误导式销售、手续繁琐复杂、冒名贷款等问题,折射出普惠金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特色供给准备严重不足的状况,使得融资贵,融资难的情况仍然存在,限制了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
三、推动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全面提升和完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金融机构可以进行顶层设计,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用户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两个领域,创新思维帮助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需要结合区域经济情况以及过往服务对象用户的金融消费行为,进行用户画像和风险管控,以上都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多个层面。互联网金融需要将服务体系覆盖到较为偏远的金融服务对象身边,从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根本出发,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金融机构的全体员工提高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坚定服务于广大群众的金融服务理念,为有金融需求的客户服务。针对各省市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加大对受到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通过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安排,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通过多方合作,充分依托政府及平台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题。
(二)优化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
在普惠金融體系中,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基础设施渠道。金融机构需要优化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从互联网平台建设着手。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承载金融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金融数据进行透视和风险预警,使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前驱项目。互联网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承载和处理能力,也是金融机构较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建设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数据库的金融平台建设需要具备分布式的体系架构,存储与处理金融大数据需要金融机构购买或自行研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支撑平台,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建设金融基础数据库、金融服务支撑数据库等内容,根据金融机构业务类型不同,分别在互联网平台中部署业务管理系统,从风险调控角度来说,还需要建设用户数据画像和数据风控系统等内容。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实际数据量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浪费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针对金融管理平台的后期维护和拓展需要建立信息技术部门并将相关制度写入金融服务体系中。
(三)强化金融风险监控
普惠金融的风险监控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人为预判,还需要大数据技术的辅助。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方式的扩展与补充,虽然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需要借鉴地方银保监会出台相关行业规定进行业务的实施,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银保监会仍然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控,逐步完善普惠金融相关领域的规定和政策。金融机构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业务领域和内容,对服务对象的金融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风险预测和预警,及时作出风险预判,减少金融损失。通过建设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加强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能力,信息技术人员对普惠金融机构的相关风险数据采用智能化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强化风险监控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较新型的金融形式,结合互联网金融技术,金融机构能够对具有金融需求的群众进行排忧解难,在各省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需要改进几项影响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用新技术解决问题,形成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循环体系。
(作者单位: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特点主要是包容性、公平性和盈利性等。在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转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其特殊性更加有助于促进各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其整体规模和覆盖面都不断扩大,但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对其自身发展和金融服务能力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性小额贷款形式之一。在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普惠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效转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其特殊性更加有助于促进各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普遍是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型企业,主要特点就是资金流动具备一定风险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一般需要采集服务对象的金融信息、保险信息、收入信息和税务信息等,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种信息采集不全,尤其是许多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收入和支出结算不清晰,因此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大数据时代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多维度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与控制,但实际上很多普惠金融机构并不具备大数据风控能力。
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各省市普惠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准入资质水平并不均衡,对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异较大。由于地域性差异,普惠金融机构对风险控制并没有充分重视。服务对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承担服务对象的信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运营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因此,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普惠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很多金融机构并未建立健全风险体系,服务对象的信用体系建设也未健全。相较于其他金融服务形式,普惠金融旨在通过降低门槛,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但在此过程中,基于弱势群体构成比实际情况风复杂的问题,普惠金融在现实中识别检测风险与防控风险的难度较高,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与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普惠金融当下发展需求,导致新的风险隐患内容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各省市的大多数普惠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不足,对后续运营与成本控制非常不利,普惠金融机构需要根据政策要求对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普惠服务。在较大风险体系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仍然需要提升。
(二)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单一
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指的是服务对象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选择的融资方式。在城市居民中,比较多的融资渠道是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农村居民中,较多的融资渠道是向亲友借款、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盈利性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借款融资,这样的服务对象对亲友比较信任,对其他金融机构不太信任,也不太了解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对于网络金融机构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通过民间以及盈利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服务对象,对金融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金融借贷的风险判定不太准确,很容易忽略借贷条款与限制内容,并且会认为正规金融渠道的手续太过于繁琐,自身作为低收入群体,并不想去大型金融机构办理手续,不具备风险控制意识。城市低收入群体在申请金融机构融资方式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需要办理人提供相关融资抵押物或者担保人担保来降低借贷风险,但很多低收入群体并不符合全部条件,因此减少去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概率,更多地转向网络或者民间小额盈利性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借贷。服务对象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体现在普惠金融机构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
(三)特色供给不足
在普惠金融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精细化不足,针对性不强,折射出普惠金融自身部分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尤其针对下岗人员、青年创业者、贫困人群等低收入群体,普惠金融自身特色融资产品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状态。受此影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轻资产融资等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以及针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投资产品,在目前都呈现出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在部分基层网点服务意识滞后,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身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屡屡发生,诸如金融产品误导式销售、手续繁琐复杂、冒名贷款等问题,折射出普惠金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特色供给准备严重不足的状况,使得融资贵,融资难的情况仍然存在,限制了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
三、推动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全面提升和完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金融机构可以进行顶层设计,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用户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两个领域,创新思维帮助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需要结合区域经济情况以及过往服务对象用户的金融消费行为,进行用户画像和风险管控,以上都是金融服务体系的多个层面。互联网金融需要将服务体系覆盖到较为偏远的金融服务对象身边,从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根本出发,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金融机构的全体员工提高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坚定服务于广大群众的金融服务理念,为有金融需求的客户服务。针对各省市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加大对受到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通过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安排,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通过多方合作,充分依托政府及平台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题。
(二)优化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
在普惠金融體系中,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基础设施渠道。金融机构需要优化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从互联网平台建设着手。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够承载金融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金融数据进行透视和风险预警,使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前驱项目。互联网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承载和处理能力,也是金融机构较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建设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数据库的金融平台建设需要具备分布式的体系架构,存储与处理金融大数据需要金融机构购买或自行研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支撑平台,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建设金融基础数据库、金融服务支撑数据库等内容,根据金融机构业务类型不同,分别在互联网平台中部署业务管理系统,从风险调控角度来说,还需要建设用户数据画像和数据风控系统等内容。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实际数据量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浪费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针对金融管理平台的后期维护和拓展需要建立信息技术部门并将相关制度写入金融服务体系中。
(三)强化金融风险监控
普惠金融的风险监控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人为预判,还需要大数据技术的辅助。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方式的扩展与补充,虽然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需要借鉴地方银保监会出台相关行业规定进行业务的实施,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银保监会仍然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控,逐步完善普惠金融相关领域的规定和政策。金融机构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业务领域和内容,对服务对象的金融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风险预测和预警,及时作出风险预判,减少金融损失。通过建设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加强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能力,信息技术人员对普惠金融机构的相关风险数据采用智能化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强化风险监控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较新型的金融形式,结合互联网金融技术,金融机构能够对具有金融需求的群众进行排忧解难,在各省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需要改进几项影响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用新技术解决问题,形成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循环体系。
(作者单位: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