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怀旧”,尽管已有西方哲人罗素的拳拳告诫,说它是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可是,“旧情难忘”似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症,不仅见于日常生活之中,也流露在学术情趣上。读了《革命和革命家》这本书之后,更得到了一个佐证。
这本书开章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重现了我初度的恋情”。作者泰勒,已经是一位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算得上是当今英国史界的大家。年轻时,他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国革命史,不久又到维也纳研究一八四八年欧洲的革命。十月革命成功之日,他尚在幼龄。这本书是以这三次革命为叙述的中心。
《革命和革命家》一书的内容,包括从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起,到一九一七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止的欧洲历史。全书不过五万字,刊有精致的插图、照片八十三帧,全书分六个章节,分别介绍如下。
一、《法国:第一次近代意义的革命》,写出了巴士底狱的摧毁,选刊了马拉被刺的现场绘画。泰勒认为,过去的历史,不外是一些“改朝换代”的事例,而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彻底改变,才称得上是“革命”;能如此革命才具有真实的“近代”意义。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具有这种意义的一种革命的启端。
二、《宪章运动:称不上革命》。列宁称颂的“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宪章运动”,泰勒却用了这样一个“满不在乎”的标题,也许会引起异议。其实他不过意在以此与一七八九年的革命、一八四八年的革命从表现形式和要求内容上加以区别。这次运动,表面上似乎比较平静温和,事实上一样充满了尖锐斗争和残酷镇压。运动中的不少人,后来流亡、移居到美国去了。以后,有些人重回到英国,英国当时弥漫着费边社改良派社会主义运动,如肖伯纳等人。旧时宪章派的名人哈尼(George Jnlion Ha-rney)不胜感叹地说:“这些革命家,还不如我们的当年。”一言之间,既说明了宪章运动,也反映了费边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
三、《一八四八年:社会革命的年代》。这一章描绘了法国一八四八年的二月革命,及因此而在欧洲掀起的革命风暴。泰勒还介绍了一位先后被监禁四十年的英雄人物布朗基。二月革命、巴黎公社,布朗基都因身陷囹圄,未能亲临参加。他说过:“革命不是为了民主,不是为了普选,而是为了无产阶级专政”。可惜,他未能对此作更多论述。
四、《一八四八年,民族运动的年代》。这一段历史,纷纷芸芸:阶级、国家、民族,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泰勒提纲挚领,巧为穿插,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他以意大利,德意志的民族统一运动为主干,要言不繁地将各大国间纵横捭阖从中取利的复杂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进而描绘东欧国家独立运动中可牵涉到的、超出于欧洲之外的民族问题,铺叙了反对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的来龙去脉。
五、《没有革命却有革命家》,泰勒概述了从一八四八年到一九一七年近六十多年间欧洲的形势。继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之后,理应出现一系列革命,事实上,在近六十多年间,尽管英国有“鸽子广场”的骚动,西班牙有驱逐王室的群众运动,巴尔干地区有汹涌的起义,巴黎公社似彗星划空,革命志士流放之伙,被害之酷,都为前所罕见,但均瞬息即过。因此,泰勒认为,一八四八年以后的六十多年间,没有出现过革命。可是这六十多年间,革命家辈出,群星灿烂:马克思、恩格斯、奥杰斯(Geor-ge Odgers)、巴枯宁、倍倍尔;第一国际、第二国际,还有一九○五年声势浩大却又骑墙不前、瞬遭镇压的俄国革命,这次革命与其说是传统的欧洲革命的继续,还不如说是新型革命出现前的先兆。
六、《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泰勒写的这一章节,或能丰富我们一些关于十月革命的知识。当时的俄国,处于饥寒交迫的困窘之中,群龙无首,议论纷芸,领导乏力。要没有列宁的英明慧眼和擎天巨手,十月革命的洪流,不知将指于何方。十月革命以后,在欧洲的一些战败国中,曾有过一些革命运动,声势微弱,影响也暂短。欧洲和欧洲型的革命传统,似乎已经转移了,振荡到其他各洲。
《革命和革命家》,终究不过是一本篇幅很小的“通俗读物”或“普及读物”,而且难免有所偏执,过高的希望,似属苛求,也不是这本书的写作目的。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或“普及读物”,常见的现象是:一、根据已有的专门著作从事节写,二、摘录几种书籍加以改编,如此等等,难免单调枯燥、支离破碎,欲窥其中新意,戛戛乎其难哉。《革命和革命家》一书,颇有新颖见解,而且写得玲珑剔透,这也由于泰勒的博闻广见和他的深厚学力。
作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我们看来,当然其中缺点不少,信手拈来,颇不费事。例如:“西欧中心论”啊,“唯心主义”啊,“英雄史观”啊,都有据可按。但是加以具有说服力的认真批判,恐怕还得化不少工夫,至少对其中可论及者,需要有较多了解。能如此,方不致隔靴抓痒,无的放矢了。这一些方面已经越出“书讯”范围,就不在此多说了。
(A.J.P.Taylor:Bevolutionand Revolutionaries.Atheneum.1980.165p.)
这本书开章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重现了我初度的恋情”。作者泰勒,已经是一位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算得上是当今英国史界的大家。年轻时,他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国革命史,不久又到维也纳研究一八四八年欧洲的革命。十月革命成功之日,他尚在幼龄。这本书是以这三次革命为叙述的中心。
《革命和革命家》一书的内容,包括从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起,到一九一七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止的欧洲历史。全书不过五万字,刊有精致的插图、照片八十三帧,全书分六个章节,分别介绍如下。
一、《法国:第一次近代意义的革命》,写出了巴士底狱的摧毁,选刊了马拉被刺的现场绘画。泰勒认为,过去的历史,不外是一些“改朝换代”的事例,而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彻底改变,才称得上是“革命”;能如此革命才具有真实的“近代”意义。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具有这种意义的一种革命的启端。
二、《宪章运动:称不上革命》。列宁称颂的“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宪章运动”,泰勒却用了这样一个“满不在乎”的标题,也许会引起异议。其实他不过意在以此与一七八九年的革命、一八四八年的革命从表现形式和要求内容上加以区别。这次运动,表面上似乎比较平静温和,事实上一样充满了尖锐斗争和残酷镇压。运动中的不少人,后来流亡、移居到美国去了。以后,有些人重回到英国,英国当时弥漫着费边社改良派社会主义运动,如肖伯纳等人。旧时宪章派的名人哈尼(George Jnlion Ha-rney)不胜感叹地说:“这些革命家,还不如我们的当年。”一言之间,既说明了宪章运动,也反映了费边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
三、《一八四八年:社会革命的年代》。这一章描绘了法国一八四八年的二月革命,及因此而在欧洲掀起的革命风暴。泰勒还介绍了一位先后被监禁四十年的英雄人物布朗基。二月革命、巴黎公社,布朗基都因身陷囹圄,未能亲临参加。他说过:“革命不是为了民主,不是为了普选,而是为了无产阶级专政”。可惜,他未能对此作更多论述。
四、《一八四八年,民族运动的年代》。这一段历史,纷纷芸芸:阶级、国家、民族,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泰勒提纲挚领,巧为穿插,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他以意大利,德意志的民族统一运动为主干,要言不繁地将各大国间纵横捭阖从中取利的复杂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进而描绘东欧国家独立运动中可牵涉到的、超出于欧洲之外的民族问题,铺叙了反对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的来龙去脉。
五、《没有革命却有革命家》,泰勒概述了从一八四八年到一九一七年近六十多年间欧洲的形势。继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之后,理应出现一系列革命,事实上,在近六十多年间,尽管英国有“鸽子广场”的骚动,西班牙有驱逐王室的群众运动,巴尔干地区有汹涌的起义,巴黎公社似彗星划空,革命志士流放之伙,被害之酷,都为前所罕见,但均瞬息即过。因此,泰勒认为,一八四八年以后的六十多年间,没有出现过革命。可是这六十多年间,革命家辈出,群星灿烂:马克思、恩格斯、奥杰斯(Geor-ge Odgers)、巴枯宁、倍倍尔;第一国际、第二国际,还有一九○五年声势浩大却又骑墙不前、瞬遭镇压的俄国革命,这次革命与其说是传统的欧洲革命的继续,还不如说是新型革命出现前的先兆。
六、《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泰勒写的这一章节,或能丰富我们一些关于十月革命的知识。当时的俄国,处于饥寒交迫的困窘之中,群龙无首,议论纷芸,领导乏力。要没有列宁的英明慧眼和擎天巨手,十月革命的洪流,不知将指于何方。十月革命以后,在欧洲的一些战败国中,曾有过一些革命运动,声势微弱,影响也暂短。欧洲和欧洲型的革命传统,似乎已经转移了,振荡到其他各洲。
《革命和革命家》,终究不过是一本篇幅很小的“通俗读物”或“普及读物”,而且难免有所偏执,过高的希望,似属苛求,也不是这本书的写作目的。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或“普及读物”,常见的现象是:一、根据已有的专门著作从事节写,二、摘录几种书籍加以改编,如此等等,难免单调枯燥、支离破碎,欲窥其中新意,戛戛乎其难哉。《革命和革命家》一书,颇有新颖见解,而且写得玲珑剔透,这也由于泰勒的博闻广见和他的深厚学力。
作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我们看来,当然其中缺点不少,信手拈来,颇不费事。例如:“西欧中心论”啊,“唯心主义”啊,“英雄史观”啊,都有据可按。但是加以具有说服力的认真批判,恐怕还得化不少工夫,至少对其中可论及者,需要有较多了解。能如此,方不致隔靴抓痒,无的放矢了。这一些方面已经越出“书讯”范围,就不在此多说了。
(A.J.P.Taylor:Bevolutionand Revolutionaries.Atheneum.1980.1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