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高考改革生物选修教材中知识点整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知识点是零散的、繁多的,为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串联的方式来梳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需要学生内化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以便在应用时做到得心应手。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学生会积极加工和处理知识,在思考中进行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以《PCR技术》为例,探究了新高考改革生物选修教材中知识点的整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高考 知识点 整合
  知识整合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加工和处理,是学生对生物学科内部理论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会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性认识,构建知识专题。教师要以新高考为方向,引导学生有条理,系统地建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把知识融合起来,正确而有效地应用知识。学生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由点到面形成一张知识网,会促进学生在应用时信手拈来,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在整合知识点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夹攻之势,提高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整合知识点的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对知识的加工中内化知识,形成理性认识
  一、有效整合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为了促进学生有效整合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科学地构建成合理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理解了知识要点和内在联系会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出有层次、有组织的知识网络。有了知识网络会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储存和提取信息,在应用时轻松地迁移和运用,掌握好知识的交汇点。通过教师的指导会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整合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学习pcr技术时,学生通过探究会了解到pcr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特定步骤,体外复制处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过程。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总结中,学生也会认识到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包括了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引物的延伸。pcr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探究中,学生也会了解PCR的成分和作用。在學生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当通过变性、退火、延伸这三个步骤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思考中,学生会认识到变性就是通过加热使模板DNA的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而成单链的过程。退火是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DNA中互补区域结合成杂交分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pcr反应体系中的Taq酶,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缓冲体系和能量等知识进行整合。思考中学生会认识到这三个步骤是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的产物都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多次循环后,目标DNA以2n的形式增加。
  通过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会内化知识,形成对pcr技术的理性认识,梳理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网络图,形成系统性认识。通过知识点的整合,会使学生建构出系统的知识框架,形成客观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会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新课改的理念,需要建立在学生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之上。如果没有系统的基础知识作为保证,学生很难在应用时灵活应用,形成自己的理解,创新表达更是无从谈起。
  二、找出有关联的知识,形成知识专题
  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思考,学生会发现高中生物中关联性较强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有时会散布在不同单元中。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认识会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专题,在思考中感受到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探究的方式内化知识。学生要学会把有关的知识都联系起来,形成只是专题,感受生物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学习pcr技术时,学生会发现这些知识与以往学习过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都有关系。为了系统而完整地掌握pcr技术应该从减数分裂过程及豌豆杂交实验详细探究,并把伴性遗传的遗传系谱图分析清楚,这样会方便学生理解pcr概念、原理、技术参数、操作步骤、应用和维护与保养,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建构出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科学认识。通过专题知识总结,学生会认识到pcr技术时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总结出来,就会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了解知识间的关系,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专题。专题总结会促进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关系,通过总结的方式形成有效的知识整合,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知识框架。在探究pcr概念时,学生会了解关于pcr的基础性知识,在分析原理时,学生会了解pcr技术的本质;通过思考的方式理解技术参数,了解操作步骤,在整合中形成对知识的全面认识。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学生会理解专题性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形成客观性认识。
  三、进行学科之间整合,彼此渗透融合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形成自己的创新性认识,提高加工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能够通过跨学科应用和理解来更好地探究知识,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深刻认识。
  生物pcr技术中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比如,探究pcr技术的发展简史时,学生会了解到人类对核酸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经过努力发明了pcr技术,Keohanog通过对所使用的酶的改进,提高了扩增的真实性。而后,Saiki等又提取了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扩增了pcr技术的效率……通过对发展史的探究,学生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当探究工作原理和反应特点时,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化学知识;在进行计算和数据比对时,学生又需要整合数学方面的知识。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会成为课堂主体,在思考中感悟,在分析中理解,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思考会认识到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促进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建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理解了知识会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理论与实验的整合,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感受生物探究乐趣的一种很好学习方式。通过实验,学生会参与其中,主动模拟,主动验证,通过探究和思考的方式重视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在思考中内化知识。教师要重视实验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通过直观性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形成理性认识。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或者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意外,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促进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建构知识。学生在实验中也会了解实验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例如,在pcr技术实验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没有扩增產物,学生会看不到循环温度,如变性温度和退火温度;还有的学生会遇到DNA聚合酶活性、抑制性成份、DNA样品等问题。面对不同的问题,只有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才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和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理论和实验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将知识重新整合。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操作,学生才能够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了如指掌,明确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过程,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实验,学生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整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知识和生活的整合,感受知识价值
  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把地理知识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加工的方式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在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相整合,学生会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动学习知识,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学习了pcr技术,学生会看到在生活中的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工程产品、法医学检测、人类学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应用pcr技术。如果把pcr技术恰当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知识整合过程中不仅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了解知识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当学生能够把知识和生活中的应用整合起来,说明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策略,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判断。例如,学习pcr技术后,学生会了解遗传病的诊断。如地中海式贫血就是基因缺失、插入或置换等出现了问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不平衡,使正常人和病人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当学生能够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后,学生就会成为学习主体,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会灵活应用知识。
  总之,通过学生把pcr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整合,学生会学会深入研究和思考,促进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学生在探究中不仅会了解知识,而且还会提高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会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整合会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在对知识的推理判断中深化知识,形成客观性认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灿.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知识的整合[J].科学大众,2019,(03).
  [2]宋立伟.高中生物选秀教材中知识点整合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8,(54).
  [3]郭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整合策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9,(09).
  [4]高英.探讨高中生物知识的整合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6).
其他文献
【摘要】从所在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立德树人的瑰宝,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打造社会精英进行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贫困地区 高中学生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我校是地处桂西北贫困山区的普通高中,去年7月,学校对在校高一、高二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  1.学生留守单亲离异重组家庭:41%(2012年为34.7%)。  2.学生离校期间不能与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设计策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分析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
【摘要】社团是学生组织的一种,在我国许多高校中都存在。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社团活动和缤纷的社团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升以及校园文化的质量,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是一种有效加强社团建设的方式,在这方面佳木斯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社团 品牌化 建设 佳木斯大学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这才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课堂 学习方法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他们靠机械记忆来“背单词”,其刻苦努力的精神可嘉,但效果不佳,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如果按其规律记忆单词就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但是当前许多中学生学生认为英语枯燥无味且难于记忆学习。所以,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小学生良好文学素养方面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近年来,主题阅读以其积累性、感悟性、创新性等特点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未来的成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出台,小学数学教学也在实现不断的自我革新,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创设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情境串。就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搭建探索的桥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岛版 小学数学教材 情境串 趣味素材  一、巧设数学学习情境、特色情境串,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由此可见知识是具有
【摘要】聪明的孩子,老师和家长都喜欢。但是,就有那么一些聪明的孩子总是让人很头疼,所以,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孩子,着实让人爱在心头口难开。教育这类孩子的关键就是懂得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因势利导,以牙还牙,让他自由,这样才能让聪明的孩子更优秀,优秀的孩子更快乐,快乐的孩子更幸福。  【关键词】尊重 规律 聪明 优秀 快乐 幸福  故事一:“我忍不住要跑!”  “老师,老师,小马哥又满楼层地跑了。”“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教学的环节中不再只关注于对基础知识的教育,重视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元素,并实现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元素 教学方法  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同时,语文作为完善社会交流语言的工具,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一大目标,“德”是一个人自身素养的关键因素,一个人是否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会对其自身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发展重点,而小学阶段是孩子思想品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进行分析,首先,提出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最后,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入德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对策  一、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关系不平等,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重新调整师生的角色,是素质教育能否切实实施的关键。师生角色转变的核心是老师从教学主宰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从教学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民主的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主体性发展 师生角色 转变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界,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