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的这些年里,我最想做的事有三件:春意盎然的早晨,带学生在花园里读书;冬日的雪后,带学生去看看故宫:烟花三月,和学生一起下江南。前两个愿望都因首都的天气不配合而难以实现,幸而与江南有些缘分,今年春天,我和学生一起下了江南!
挑选游学目的地時,发现老师们都钟爱苏杭,许是因为那里汇集了太多的文人雅事,白居易、苏东坡、林逋、王羲之、秋瑾、陆游、鲁迅……都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与诗文。课堂上读的诗文再多,也很难真正理解那里的青山碧水为什么能成为他们的“梦境”,而他们的人生理想又是怎样为那片土地注入了灵魂……对文化的热爱驱使着我们,查找资料、编写手册、规划行程,无数次的讨论、修改、论证。经过大家的精挑细选,最终确定了两条路线:一队去苏州、扬州,寻“二十四桥”,画瘦西湖,赏拙政园、寒山寺;一队去杭州、绍兴,游西湖、登孤山,拜谒鲁迅故里。
我和我的学生有幸走了杭绍线,从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从曲院风荷到花港观鱼,从雷峰夕照到南屏晚钟,江南的美景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畅游西湖,我们一起回味“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瞻仰岳飞墓,我们高声齐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参观苏东坡纪念馆,我们领会其“中隐”背后的旷达;兰亭里,我们拓碑、描红,曲水流觞飞花令:沈园中,我们读两阕钗头凤,感受爱国诗人的柔情……此行中最有分量的一站是鲁迅故里,尽管这里已经被严重地商业化,但刚刚在课堂上读过《呐喊》的孩子们,仍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慢慢地走,认真地看,在百草园里寻“高大的皂荚树”,在三味书屋里找课桌上的“早”字。在鲁迅纪念馆长长的回廊里走过,就像穿越了先生的一生,那些曾在书本上出现的“社戏”“故乡”“刘和珍君”此时以历史回放的形式呈现,越接近先生的后半生,感觉胸口越紧,呼吸越顿,还有几个孩子在先生的遗像前落泪了。有学生说,从前,觉得鲁迅离自己很远,甚至一度被所谓中学生“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所左右,莫名其妙地把鲁迅定义为老师口中的一个考点,一个被历史“崇高化”的符号。如今,走进先生曾经生活、学习、思考、战斗的地方,才真正地理解先生曾经想“走异路,逃异地”时的艰难,才真正地为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而震撼。之前关于先生的所有支离破碎的记忆才连成一串,沉淀为心底的一份崇敬。
四天的游学,很短。第一次组织这种活动;谈不上有太多惊人的收获。然而,当看到孩子们回到酒店,翻开游学手册,默默回味并记录一天所得时,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这里,教室扩大为无限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学习变身为行走、感受与体悟,语文课堂因为有了这样一次游学而添了几分灵动。游学不会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原味经典与原生文化猛然碰撞时,能产生一种全新的魅力,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让人心底产生一种对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返程的火车上,我们不禁畅想:下一次,我们又将行走在哪儿呢?
挑选游学目的地時,发现老师们都钟爱苏杭,许是因为那里汇集了太多的文人雅事,白居易、苏东坡、林逋、王羲之、秋瑾、陆游、鲁迅……都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与诗文。课堂上读的诗文再多,也很难真正理解那里的青山碧水为什么能成为他们的“梦境”,而他们的人生理想又是怎样为那片土地注入了灵魂……对文化的热爱驱使着我们,查找资料、编写手册、规划行程,无数次的讨论、修改、论证。经过大家的精挑细选,最终确定了两条路线:一队去苏州、扬州,寻“二十四桥”,画瘦西湖,赏拙政园、寒山寺;一队去杭州、绍兴,游西湖、登孤山,拜谒鲁迅故里。
我和我的学生有幸走了杭绍线,从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从曲院风荷到花港观鱼,从雷峰夕照到南屏晚钟,江南的美景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畅游西湖,我们一起回味“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瞻仰岳飞墓,我们高声齐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参观苏东坡纪念馆,我们领会其“中隐”背后的旷达;兰亭里,我们拓碑、描红,曲水流觞飞花令:沈园中,我们读两阕钗头凤,感受爱国诗人的柔情……此行中最有分量的一站是鲁迅故里,尽管这里已经被严重地商业化,但刚刚在课堂上读过《呐喊》的孩子们,仍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慢慢地走,认真地看,在百草园里寻“高大的皂荚树”,在三味书屋里找课桌上的“早”字。在鲁迅纪念馆长长的回廊里走过,就像穿越了先生的一生,那些曾在书本上出现的“社戏”“故乡”“刘和珍君”此时以历史回放的形式呈现,越接近先生的后半生,感觉胸口越紧,呼吸越顿,还有几个孩子在先生的遗像前落泪了。有学生说,从前,觉得鲁迅离自己很远,甚至一度被所谓中学生“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所左右,莫名其妙地把鲁迅定义为老师口中的一个考点,一个被历史“崇高化”的符号。如今,走进先生曾经生活、学习、思考、战斗的地方,才真正地理解先生曾经想“走异路,逃异地”时的艰难,才真正地为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而震撼。之前关于先生的所有支离破碎的记忆才连成一串,沉淀为心底的一份崇敬。
四天的游学,很短。第一次组织这种活动;谈不上有太多惊人的收获。然而,当看到孩子们回到酒店,翻开游学手册,默默回味并记录一天所得时,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这里,教室扩大为无限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学习变身为行走、感受与体悟,语文课堂因为有了这样一次游学而添了几分灵动。游学不会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原味经典与原生文化猛然碰撞时,能产生一种全新的魅力,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让人心底产生一种对文化的尊重与敬畏。返程的火车上,我们不禁畅想:下一次,我们又将行走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