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历来被认为是枯燥、晦涩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兴趣不大的状况,为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让学生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照本宣科、勾画要点、板书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各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创设新课,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下面谈谈本人的粗浅体会,借以请教各位方家。
一、创设“群言课”,生动和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独占课堂,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满堂灌。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教师只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极大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可谓“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难以掌握,基本技能难以提高,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素质教育受到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政治教师要实施互动教学,在保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课堂充满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独唱”为“合唱”,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开展师生互教互学的活动,有些问题师问生答,有些问题生问师答,甚至生问生答,教师根据问题及时点拨,及时引导,最终使学生感到某些结论是自己推理出来的,某些原理是自己归纳出来的,从而在学习中找出发现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精神得到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创设“音乐课”,韵味无穷
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如果将音乐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起到别的教学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在教学中,政治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是口若悬河地讲解,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这时,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引入课堂,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生机勃勃,韵味无穷。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选用与课本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配乐诗等)作为政治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能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小品课”,兴趣盎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品能够在师生密切配合下,创造出一种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令人捧腹之余又发人深省。可见,在政治课上表演紧扣教学内容的小品,并设计问题,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沿着教师教学意图进行“定向”观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教学佳境,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能使全体学生都产生“移情、同情、爱和恨”等情感,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使每个人都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所以在课堂上表演小品,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等问题面前具有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小品走进课堂,确实给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使政治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有了笑声,兴趣盎然,引人深思。
四、创设“电教课”,异彩纷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政治教学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因为现代电教多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既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地采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就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变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依靠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而也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要走出电教多媒体越多课堂效果越好的误区,特别是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生拉硬扯。那样做,只会画蛇添足、徒劳无功。因此,从备课的选媒体到授课的用媒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其实效,以尽量少的时间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活动课”,情理交融
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活动课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提供了一个运作载体和平台,使学生在特定具体的情境中,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动机,去发现、感受、体验、探究与合作,从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优化心理品质,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上好室内活动课(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题辩论等)的同时必须开展好社会活动课(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现实,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责任感。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刻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也在提高,而且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觉悟、能力,使其达到有机的统一。
综上所述,只要广大政治教师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及社会教育新模式,必定能使政治课的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创设“群言课”,生动和谐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独占课堂,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满堂灌。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教师只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极大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可谓“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难以掌握,基本技能难以提高,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素质教育受到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政治教师要实施互动教学,在保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课堂充满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独唱”为“合唱”,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开展师生互教互学的活动,有些问题师问生答,有些问题生问师答,甚至生问生答,教师根据问题及时点拨,及时引导,最终使学生感到某些结论是自己推理出来的,某些原理是自己归纳出来的,从而在学习中找出发现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精神得到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创设“音乐课”,韵味无穷
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如果将音乐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起到别的教学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在教学中,政治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只是口若悬河地讲解,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这时,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引入课堂,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生机勃勃,韵味无穷。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选用与课本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配乐诗等)作为政治课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能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优美旋律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小品课”,兴趣盎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品能够在师生密切配合下,创造出一种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情境,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令人捧腹之余又发人深省。可见,在政治课上表演紧扣教学内容的小品,并设计问题,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沿着教师教学意图进行“定向”观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教学佳境,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能使全体学生都产生“移情、同情、爱和恨”等情感,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分析,使每个人都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所以在课堂上表演小品,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等问题面前具有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小品走进课堂,确实给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使政治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有了笑声,兴趣盎然,引人深思。
四、创设“电教课”,异彩纷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政治教学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因为现代电教多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既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地采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就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变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依靠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而也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要走出电教多媒体越多课堂效果越好的误区,特别是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生拉硬扯。那样做,只会画蛇添足、徒劳无功。因此,从备课的选媒体到授课的用媒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其实效,以尽量少的时间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活动课”,情理交融
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活动课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提供了一个运作载体和平台,使学生在特定具体的情境中,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动机,去发现、感受、体验、探究与合作,从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优化心理品质,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上好室内活动课(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题辩论等)的同时必须开展好社会活动课(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现实,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责任感。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刻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也在提高,而且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觉悟、能力,使其达到有机的统一。
综上所述,只要广大政治教师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及社会教育新模式,必定能使政治课的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