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湖光山色中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a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州是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近年来,随州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神韵随州”建设为主题,以构建森林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品质生活为着力点,掀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热潮,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底荣膺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2013年4月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随州荣登全国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排名榜第四。2014年9月,摘取了生态文明建设最高桂冠——“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创新思维、全域统筹,优化功能布局
  随州最大的战略资源就是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于环境。随州市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核心战略,在思维上拓宽视野,在规划上超前谋划,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强化四种理念。强化抓“创森”就是抓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贯彻中央“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立足打造“美丽中国”、“幸福湖北”的“随州版,将“创森”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强化抓“创森”就是抓跨越赶超的理念,通过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推动全市经济倍增发展、提速进位。较5年前相比,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两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居民收入均翻一番左右,大多数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在全省的“保五争三”。强化抓“创森”就是抓城市特色的理念,高度关注森林、关注绿色、关注未来,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建设中保护,生态宜居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个性不断显现。强化抓“创森”就是抓基础设施的理念,视绿化为城乡建设不可或缺、不折旧、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探索多种途径,着力构筑稳定、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新格局,生态环境面貌极大改善。
  完善规划体系。立足随州山水资源、地形地貌、生物物种、文化底蕴等特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确立“神农故里、森林随州”的森林城市定位,提出“在主城之外再造一个新城”和“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的奋斗目标,全域谋划魅力随县、美丽曾都、生态广水、天然氧吧大洪山和生态产业新城高新区建设;配套实施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圈、绿色家园建设等“十大工程”,全面勾画了森林城市发展蓝图。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绿化水平
  按照“铸文化之魂、绘山水之美”的要求,着力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方位装扮“神韵随州”。
  突出“三区”,园林造景、建好新城。抓好主城区绿化,实施“出门500米见绿”工程,重点建设休闲广场、社区公园、小型游园,结合旧城改造绿化,集中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抓好城郊区绿化,重点开展“灭裸工程”,大力推广灌木、藤本植物栽植,确保城市周边受损植被全面恢复、坡地裸岩全面绿化。抓好湖区绿化,以白云湖为依托,拉开城市框架,依湖造林、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展现了城市新风貌。
  突出“三园”,延续文脉、固化乡愁。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深度挖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季梁文化、佛教文化等内涵,有机融入森林城市建设。2013年建成开放的文化公园占地近千亩,不仅集中展示了随州地域文化,还成为主城区的“绿肺”。加快建设郊区生态田园,以近郊公路为依托,新建了一批休闲农庄,栽植管护一片林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加快建设农村绿色家园,广泛发动群众,保护历史遗存和自然生态,实施绿化美化,用乡村乡貌留住浓浓乡愁,全市已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240个,其中广水桃源村、曾都区椅子山村被纳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突出“三网”,因地制宜、铺植绿荫。围绕打造道路林网,沿路布荫、依路造林,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两侧铺设绿色廊道,在连接城乡的道路两旁高标准建设防护林、景观林。围绕打造水系林网,沿河布绿、依河造林,在涢水、氵厥水、府河等主要河流两侧建设20多米宽的水土涵养林。围绕打造农田林网,因害设防、依田造林,铺设了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兼备的防护林网。
  突出“三山”,筑牢屏障、开发氧吧。随州山场面积55.7万公顷,占版图面积的57.94%,在增加绿量、修复生态上大有潜力可挖。着眼青山长绿,以政府令的形式,从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封山育林,结合加强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着眼荒山披绿,组织实施城乡绿化三年攻坚计划,落实木本油料第二个三年计划,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使全市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绿装。着眼名山添绿,对大洪山、中华山、桐柏山等国家级风景名山,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抓好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发了林木葱郁、繁花似锦、生气相随的天然氧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转变发展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既注重生态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创新绿化模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市直各部门每年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0亩以上,包栽包活包成林,并建立登记卡制度。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每人每年义务植树20株以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建、认养、认管绿地活动蔚然成风,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达到160余万人,建卡率达到95%,尽责率达到92%。坚持由人工造林为主向科技兴林、工程治理相结合转变,近3年全市共抚育森林12.8万亩,改造低产林3.8万亩。2013年,启动实施“大工程、大绿化”活动,由市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包保,共实施绿色惠民工程项目44个,多层次增加城市绿量。抓好飞播造林,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缓解了边远山区人工造林难的问题。
  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化绿化投入方式,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造林绿化先进典型。林业、发改等部门优化造林绿化服务,整合涉农涉林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扶持城乡绿化;大力扶持林业企业发展,近3年共催生1000多个业主投资林业建设,全市造林绿化累计投资48亿元。湖北直方、丰年公司等17家龙头企业投资均超过2000万元,造林绿化面积16万亩。住建、城投、园林等部门加大经营城市和社会融资力度,积极争取成功发行了两期城投债,采取以土地换项目和招商招标(BT)的方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建设公园绿地、捐赠园林设备和绿化苗木,极大地缓解了园林绿化资金压力。
  推动转型发展。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先行先试,成功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示范区创建步伐;在随州高新区规划建设60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引导各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约、节约发展。积极推行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型绿化建设,全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率达60.4%。
  建章立制、建管并重,扩大创建成果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广、投入大、见效慢的长期系统工程。围绕创建工作,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完善生态优先的政府决策机制。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的同时,将发展壮大林业经济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资源转换、品种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扶持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建设,推广发展林药、林粮间作近8万亩,年收益9200多万元;加快建设5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建立项目甄别机制,严把环评关,凡影响城乡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予以一票否决。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资源管护机制。坚守林地保护、林木保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四条底线”,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有力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近年来,全市无严重滥砍乱伐林木、破坏林地和绿地的违规行为,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无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和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
  建立完善打防并举的林业执法机制。加强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协调整合执法力量,加大防范力度,村村组组配备护林员,落实报酬待遇,明确工作责任。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涉林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森林公安队伍建设,营造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规范、监督有力的林业执法新秩序。
  一湖碧水绕新城,城在湖光山色中。今天的随州正用生态建设的大手笔,焕发出灵动秀美、生机盎然的风采。
其他文献
说起洪业这个名字,现在学历史或文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大多已不甚了了。更不必说一般的大学生了。其实我知道洪业也很晚,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八期读到王锺翰的一篇文章《洪煨莲先生和引得编纂处》。那篇文章介绍了洪业的业绩,使我知道了“引得”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这位三四十年代和顾颉刚、傅斯年齐名的历史学家。近来读美籍华人陈毓贤的《洪业传》,使我对洪业这位堪称伟大的学者有了更深的敬意
近日,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繁华地段的“双限房”小区“龙源印象”全面建成,首批477套优质房源优先低价面向冠捷科技、艾德蒙科技等千亿显示产业龙头企业高端人才发售。蔡甸区紧紧围绕“三大千亿产业”发展开展人才服务,采取建设人才公寓周转住、提供公租房短期住、开发“双限房”长期住等方式,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有效地帮助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目前,园区面向千亿汽车零部件产业、轻工纺织产业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的
谁没有过梦想?小时候,我和所有女孩子一样,有仙女梦、公主梦;上学了,考第一、拿奖状是我的梦想;成长后,我憧憬着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梦想牵引着目光、梦想驱动着脚步、梦想让生活充满希望!  我喜欢寻梦,正如我喜欢阅读,尤其是优秀人物的传记,和伟大的灵魂交流,读他们立下怎样的梦想,学他们如何让梦想成真。在我读过的书中,最难忘的是鸿忠书记推荐的《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本书展现了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通
命运是个死结。“听天由命”不如“秉承天命”,想想这个问题倒也温馨也忐忑,遐想的日子里有诗意,有未来。我本是一个向往自由的散淡之人,对这一天还是有所期盼。“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徐渭)过一种不被这人或是那人赋予的所谓这样或那样有意义的日子,简单,心安,应该是一件惬意的事儿。  还处于奔五的年龄,想这个问题自然想起比我老的老头,想起黄永玉先生《比我老的老头》。这书有意思,有趣味,有性情。
2010年,谢翌教授第一本学术著作《教师信念论》出版。作为先生的一名弟子,我希望把我读完著作后的感受写出来,既勉励自己,也表达我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谢翌教授对教师的信念有深入的思考和见解,他认为:人无信念,人生则会显得麻木和苍白。教师无信念,则教育人生会黯然失色。没有信念的教师,是无法在学校教育生活中立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基于信念并直指人信念生成的活动,教育需要信念不仅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
“点赞”流行已久。它最初的“蹿红”,是人们热拥社交便捷化的结果。网络社交媒体对点赞功能的开发,可谓对社交心理的洞察,即在忙碌的生活之中,人们仍然渴望着社交需求得到妥善以及方便的满足。妥善,则是关心的思绪可以实现准确的抵达和及时的回应;方便,则是对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有效压缩。点赞,是时间稀缺的普遍压力下对关系维护努力之求解,但无形之中操作的简易也悄悄加大了情感的投机。  点赞有利于快速传达出关注之
走上工地,绿水成带、绿树成荫的“两河四岸”开发蓝图正在铺就,“打造麻城市城镇化示范区”的标语格外醒目;走进村组,一个个院落整洁怡人,一幢幢民居静雅别致,呈现出一幅田园诗歌般的景象。  近年来,麻城市鼓楼办事处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以“四化同步”为指引,创新驱动园区建设和“两河四岸”打造“两驾马车”,突出把握“十大重点工程”,着力做好“四大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稳处、工业强处、旅游兴处、物流活处的发
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省属中职学校,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在我省广大中小学校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服务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教育厅决定举办第十四届广东省中小学(含中
“尬”字一般不独用,它向来“呆”在“尴尬”一词之中,一同用来表述窘迫难堪的情形。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尴尬,行不正也。”因二字偏旁之“尢”乃象形一腿跛曲之状——但凡以其为偏旁,皆取其“不正”之义。“尴尬”多闻于南方方言,亦多见之元明清小说,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章节标题“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如今的流行语中,“尬”竟脱离“尴”而“自立门户”,如明星姚晨的知名演讲《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但“尬”
女儿: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主持人用此句开篇,为我们拉开了历史的帷幕。一首首经典诗词被现代人演绎出来,酣畅淋漓,如天籁之音,余音绕梁。  我特别喜欢陈彼得老先生演唱的《青玉案·元夕》——抱一把吉他,坐在舞台中央,脚打节拍,右手挥舞,震撼全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你看,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