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虽然是老话题,但是面对新时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大,不同时代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面对后进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爱有方,严有度;二是析根源,等时机;三是多鼓励,慎惩罚;四是家校合力,双管齐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的。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自卑;宽容
不少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有的是软硬不吃,说什么都不听。每接手一个新班级,老师们都会发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思想、认识、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他们是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后进生”。面对后进生,不少老师们会感到无奈……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爱有方,严有度
1. 爱而有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面对后进生,不能对他们持有厌恶心理、定势心理,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关爱这些“丑小鸭”。 因为大多数后进生心理缺乏一种营养素,这种营养素就是——“爱”。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这时候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关爱和信任,用真心感化后进生。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在我国问及老师是否爱自己的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这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对学生的关爱是不是不足够?对学生的爱的方式是不是有些问题?有时候是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在做揠苗助长的事?偶尔听一老师讲,为改变学生粗心习惯,考试漏掉一题忘记做,让学生把漏掉的重做50次。虽然你认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让孩子记住,但做50次,要多长时间?你有没有想过,经常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厌学你这门功课。很多老师只关心分成绩,经常念叨这个要考所以要记住,那个知识点本次考试得分低,要多练习,仿佛眼里只有考试,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之一。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孩子们还要学会做人,学做一个快乐、上进的人,在学校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生活。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情、精神、身体等状况,要像朋友般真心对待学生,孩子定会感受到你的关爱。
我班的小雨,是个活泼、聪明伶俐的女孩子,学习很好。但她有几个毛病:一是不讲卫生,二是敏感、脆弱。每天不但自己弄的脏兮兮,座位下到处是纸片,抽屉里时时有发臭的早餐,和同学闹别扭时较多,而且大多是以哭收场。她总认为班主任不喜欢她、讨厌她,故意跟她过不去。据了解,她父母离婚,她5岁时就和父亲在广州生活,很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由于父母分离,多数孩子会有被抛弃感,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保护意识强,无法对他人敞开心扉,显得孤僻不合群,易与他人产生矛盾。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她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很关注她,上课开小差时,我轻声提醒她。当她和同学闹矛盾时,我教她一些和同学相处的方法,比如:不要总说同学的缺点,多看同学的长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向老师告状等等。她朗读课文在全班是最好的,在我的语文课上,经常得到我的肯定。为此,她上课发言比较积极,她很信任我,在我的帮助下,她渐渐变得自信,合群了,坏毛病也减少了。
鼓励的话语,充满期待的表情,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暖心的。当然,最好的关怀与抚慰,绝对不仅在言语之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设身处地进入后进生的立场,细心体会他们的实际需要。
2. 宽严有度
作为老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但不能学生犯一点错误,如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和同学闹矛盾等,动不动就“把家长喊来”。有时要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和时间,要知道,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就是宽容教育的成功案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更能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但宽容要有限度,不是学生犯什么错误都宽容,过分宽容就会成为纵容。儿童个性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过严对孩子是一种束缚,甚至会伤害到孩子。何况是后进生,他们在心理和人格方面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老师严格要求应该建立在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能宽容学生的缺点的前提下,在宽与严的把握尺度中。
二、析根源,等时机
1. 耐心寻根源
当后进生,出现某些思想、行为偏差时,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进行分析,从根子上找原因,看看是哪些心理问题导致而成,是他不明辨是非,还是故意的,是他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然后找到对策,找可行的方法,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出现问题,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是大动肝火,批评一通,就是反复唠叨,最后不但没有效果,有时还会越来越糟,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后果。要知道靠权威、体罚压服,会造成学生的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导致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和你对抗,对你充满敌意。
2. 静心待时机
学生犯错马上要处理,当你找学生谈话,学生有对抗情绪时,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保持沉默,这个时候,怎么办?这时候应该停下来,一定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此时,可以谈点别的什么,安排他帮班级做写能做的事情,缓解他紧张的心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在适当的时候,让他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当你在想说服别人是有一句值得记下来的话——“唔,是这样的,我倒有一种看法,但不一定对,如果错了,我很愿意纠正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的所在。”这句话具有神奇的力量。一般都不会被人所拒绝。
三、多鼓励,慎惩罚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之前我宣布:“在班里选十张优秀作品,准备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几天后,我选了几张优秀作品课间让同学们传看,目的是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当收起这几张优秀作品上来时,我发现其中一张被铅笔画的乱七八糟。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是小杰干的,而且他还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了学习园地上。我火冒三丈,和以前一样去责问他。他不敢看我,闪现出一丝丝害怕、一丝丝自卑交织的神情。我想,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展出自己的手抄报,想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的表扬,这是求进步的表现啊!是好现象,不能打击他,就是想让我去关注他,关心他。于是课后我悄悄告诉他,在别人的作品上乱画是不对的,要想展出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努力设计好才行,我又取了一张纸让他再设计一张,争取写好,画好,并且告诉他,这次他的手抄报没选上的原因,还告诉他,我等他的作品交上来再评。过了三天他交上来了,还是不够优秀档次,但比上次那份整洁,书写也有进步了。不够优秀作品的档次,怎么办?为了鼓励他及几个较差的同学,我就增设了几个栏目如:“书写有进步”“设计有创意”等,给他们一次展示作品的机会。
大多后进生都有自卑心理,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让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要感到满足!为此我们要实施赏识教育,要发现其优点,欣赏其优点。帮助后进生分析其优点,正确做出评价。
四、家校合力,双管齐下
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孩子成为后进生。由于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由老人看管孩子,或寄养在亲戚家。有的父亲外出打工养家,母亲在家,或溺爱或经常唠叨,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话。
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经过专家对抽样结果分析,被家庭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男孩比女孩子问题多一些,现代家庭中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亲榜样力量的缺位让男孩性格容易出现偏差。男孩子不够坚强,软弱,遇事情无法解决或受到一点批评就只会哭。要改变后进生种种偏离常规的现象,家校合力很重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必要时教家长一些方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抖落,需要多么地小心谨慎……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最精细,最娇嫩的东西。”每一次读这句话,我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用这一句话,我感慨万千……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是多么细致谨慎的一件工作,是多么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珉珉,李炳义.小学生心理健康[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2]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健康;自卑;宽容
不少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有的是软硬不吃,说什么都不听。每接手一个新班级,老师们都会发现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思想、认识、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他们是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后进生”。面对后进生,不少老师们会感到无奈……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爱有方,严有度
1. 爱而有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面对后进生,不能对他们持有厌恶心理、定势心理,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关爱这些“丑小鸭”。 因为大多数后进生心理缺乏一种营养素,这种营养素就是——“爱”。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这时候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关爱和信任,用真心感化后进生。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在我国问及老师是否爱自己的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这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对学生的关爱是不是不足够?对学生的爱的方式是不是有些问题?有时候是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在做揠苗助长的事?偶尔听一老师讲,为改变学生粗心习惯,考试漏掉一题忘记做,让学生把漏掉的重做50次。虽然你认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让孩子记住,但做50次,要多长时间?你有没有想过,经常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厌学你这门功课。很多老师只关心分成绩,经常念叨这个要考所以要记住,那个知识点本次考试得分低,要多练习,仿佛眼里只有考试,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之一。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孩子们还要学会做人,学做一个快乐、上进的人,在学校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生活。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情、精神、身体等状况,要像朋友般真心对待学生,孩子定会感受到你的关爱。
我班的小雨,是个活泼、聪明伶俐的女孩子,学习很好。但她有几个毛病:一是不讲卫生,二是敏感、脆弱。每天不但自己弄的脏兮兮,座位下到处是纸片,抽屉里时时有发臭的早餐,和同学闹别扭时较多,而且大多是以哭收场。她总认为班主任不喜欢她、讨厌她,故意跟她过不去。据了解,她父母离婚,她5岁时就和父亲在广州生活,很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由于父母分离,多数孩子会有被抛弃感,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保护意识强,无法对他人敞开心扉,显得孤僻不合群,易与他人产生矛盾。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她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很关注她,上课开小差时,我轻声提醒她。当她和同学闹矛盾时,我教她一些和同学相处的方法,比如:不要总说同学的缺点,多看同学的长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向老师告状等等。她朗读课文在全班是最好的,在我的语文课上,经常得到我的肯定。为此,她上课发言比较积极,她很信任我,在我的帮助下,她渐渐变得自信,合群了,坏毛病也减少了。
鼓励的话语,充满期待的表情,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暖心的。当然,最好的关怀与抚慰,绝对不仅在言语之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设身处地进入后进生的立场,细心体会他们的实际需要。
2. 宽严有度
作为老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但不能学生犯一点错误,如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和同学闹矛盾等,动不动就“把家长喊来”。有时要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和时间,要知道,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就是宽容教育的成功案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更能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但宽容要有限度,不是学生犯什么错误都宽容,过分宽容就会成为纵容。儿童个性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过严对孩子是一种束缚,甚至会伤害到孩子。何况是后进生,他们在心理和人格方面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老师严格要求应该建立在热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能宽容学生的缺点的前提下,在宽与严的把握尺度中。
二、析根源,等时机
1. 耐心寻根源
当后进生,出现某些思想、行为偏差时,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进行分析,从根子上找原因,看看是哪些心理问题导致而成,是他不明辨是非,还是故意的,是他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然后找到对策,找可行的方法,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出现问题,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是大动肝火,批评一通,就是反复唠叨,最后不但没有效果,有时还会越来越糟,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后果。要知道靠权威、体罚压服,会造成学生的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导致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和你对抗,对你充满敌意。
2. 静心待时机
学生犯错马上要处理,当你找学生谈话,学生有对抗情绪时,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保持沉默,这个时候,怎么办?这时候应该停下来,一定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此时,可以谈点别的什么,安排他帮班级做写能做的事情,缓解他紧张的心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在适当的时候,让他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当你在想说服别人是有一句值得记下来的话——“唔,是这样的,我倒有一种看法,但不一定对,如果错了,我很愿意纠正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的所在。”这句话具有神奇的力量。一般都不会被人所拒绝。
三、多鼓励,慎惩罚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之前我宣布:“在班里选十张优秀作品,准备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几天后,我选了几张优秀作品课间让同学们传看,目的是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当收起这几张优秀作品上来时,我发现其中一张被铅笔画的乱七八糟。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是小杰干的,而且他还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了学习园地上。我火冒三丈,和以前一样去责问他。他不敢看我,闪现出一丝丝害怕、一丝丝自卑交织的神情。我想,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展出自己的手抄报,想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的表扬,这是求进步的表现啊!是好现象,不能打击他,就是想让我去关注他,关心他。于是课后我悄悄告诉他,在别人的作品上乱画是不对的,要想展出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努力设计好才行,我又取了一张纸让他再设计一张,争取写好,画好,并且告诉他,这次他的手抄报没选上的原因,还告诉他,我等他的作品交上来再评。过了三天他交上来了,还是不够优秀档次,但比上次那份整洁,书写也有进步了。不够优秀作品的档次,怎么办?为了鼓励他及几个较差的同学,我就增设了几个栏目如:“书写有进步”“设计有创意”等,给他们一次展示作品的机会。
大多后进生都有自卑心理,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让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要感到满足!为此我们要实施赏识教育,要发现其优点,欣赏其优点。帮助后进生分析其优点,正确做出评价。
四、家校合力,双管齐下
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孩子成为后进生。由于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由老人看管孩子,或寄养在亲戚家。有的父亲外出打工养家,母亲在家,或溺爱或经常唠叨,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话。
天津市安定医院曾经对部分小学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5.1%的中小学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经过专家对抽样结果分析,被家庭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男孩比女孩子问题多一些,现代家庭中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亲榜样力量的缺位让男孩性格容易出现偏差。男孩子不够坚强,软弱,遇事情无法解决或受到一点批评就只会哭。要改变后进生种种偏离常规的现象,家校合力很重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必要时教家长一些方法,指导家长教育孩子。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抖落,需要多么地小心谨慎……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最精细,最娇嫩的东西。”每一次读这句话,我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用这一句话,我感慨万千……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是多么细致谨慎的一件工作,是多么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珉珉,李炳义.小学生心理健康[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2]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