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虚拟社群学习现象大量涌现,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虚拟社群学习的四大关键要素,分别是社群关系、集体交互、情感认同、机制形成。
【关键词】虚拟社群学习;关系;交互;情感;机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虚拟社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共享平台,各种虚拟社群学习现象大量涌现,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认为,虚拟社群学习是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共同的兴趣、任务和价值观来进行有组织的、交互式的群体学习行为。分析虚拟社群学习,发现有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社群关系、集体交互、情感认同、机制形成。
一、社群关系是基础,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水平化的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认为,“唯有自我发现及自己喜好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地影响个人行为,也因此才可成为学习”。互联网的发展已充分实现这一可能。互联网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技术发展使得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性的特点,学习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取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学什么、在哪里学、何时学、怎样学及和谁一起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
而选择和谁一起学,将组成基于同一主题、兴趣或任务的学习社群,学习者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主题、兴趣或任务的社群小组,不同的社群小组使得群体关系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另外社群学习的一大特点,大量的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发生在学生之间,将以前的垂直关系演变成水平关系。
二、集体交互是关键,移动互联网提升交互效率
协同学习理论认为,虚拟社群学习是以集体互动来促进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一个系统学习过程,其中互动是关键环节。基于同一主题、兴趣或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都可以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因素,以交互讨论的方式,达到搜集群体智慧、知识共享的目的。通过快速、高效,与时俱进的虚拟社群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保持与外部信息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转化。
学习社群有组织的交互行为将个人的知识显性化,通过集体交互将个人知识再转化为组织社群知识,提升组织社群凝聚和知识分享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转化和传播。可以想见,成员互动关系越多的社群,交换的资源与信息也越多,社群所建构的知识也越多。
比起线下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丰富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工具,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相互融合,实体社群与虚拟社群交互运作,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为线上的实时交互增加互动频率,增进沟通的效率。
三、情感认同是方向,良好的社群体验增进社群认同
知、行、情协同发展,社群学习离不开人的情感因素。Chavez&Cardenas(1980)认为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可看成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社群学习行为也符合这一特征。
社群学习在情感方面的重要体现为,社群学习的参与者因共同语言、体验而产生相互信任,基于情感因素产生强有力的认同感,参与者的情感、意愿、能力和环境也同样会影响和塑造学习者在社群中的表现。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知识和情感的来源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基于归属感的典范认同及情感依赖帮助建立良好的虚拟学习社群体验。而良好的社群体验增进“社群认同”,如同场所认同(place identity)一般,个体与虚拟社群建立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依靠社群的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人有意或无意的想法、信仰、偏好、感觉、价值观、目的、行为趋向和技巧综合形成的复合体而形成。
四、机制形成是核心,实现虚拟社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虚拟社群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而社群学习环境的营造最核心的要素是形成机制。在虚拟社群里,扁平化的社群结构和平等的社群关系使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呈现信息,自由创造和生产信息。而信息自主流动有两种重要机制:转发和推荐。“转发机制决定了信息多级流动的可能性与扩散的速度,推荐机制决定了信息超越人际关系网络链条的约束进行传播的能力”。
另外,虚拟社群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组织功能充分发挥的核心机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监控调节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对虚拟社群的学习环境基本功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实现“监控、调节、完善、发展”的动态运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随后进行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楼天阳.陆雄文.虚拟社区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概念模型:基于身份与纽带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2).
[2]彭兰.从封闭的虚拟社区到开放的社会网络[Z].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2009.
[3][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 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关键词】虚拟社群学习;关系;交互;情感;机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虚拟社群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知识共享平台,各种虚拟社群学习现象大量涌现,已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认为,虚拟社群学习是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共同的兴趣、任务和价值观来进行有组织的、交互式的群体学习行为。分析虚拟社群学习,发现有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社群关系、集体交互、情感认同、机制形成。
一、社群关系是基础,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水平化的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认为,“唯有自我发现及自己喜好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地影响个人行为,也因此才可成为学习”。互联网的发展已充分实现这一可能。互联网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技术发展使得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性的特点,学习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取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学什么、在哪里学、何时学、怎样学及和谁一起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
而选择和谁一起学,将组成基于同一主题、兴趣或任务的学习社群,学习者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主题、兴趣或任务的社群小组,不同的社群小组使得群体关系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另外社群学习的一大特点,大量的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发生在学生之间,将以前的垂直关系演变成水平关系。
二、集体交互是关键,移动互联网提升交互效率
协同学习理论认为,虚拟社群学习是以集体互动来促进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一个系统学习过程,其中互动是关键环节。基于同一主题、兴趣或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都可以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因素,以交互讨论的方式,达到搜集群体智慧、知识共享的目的。通过快速、高效,与时俱进的虚拟社群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保持与外部信息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转化。
学习社群有组织的交互行为将个人的知识显性化,通过集体交互将个人知识再转化为组织社群知识,提升组织社群凝聚和知识分享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转化和传播。可以想见,成员互动关系越多的社群,交换的资源与信息也越多,社群所建构的知识也越多。
比起线下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丰富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工具,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相互融合,实体社群与虚拟社群交互运作,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为线上的实时交互增加互动频率,增进沟通的效率。
三、情感认同是方向,良好的社群体验增进社群认同
知、行、情协同发展,社群学习离不开人的情感因素。Chavez&Cardenas(1980)认为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可看成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社群学习行为也符合这一特征。
社群学习在情感方面的重要体现为,社群学习的参与者因共同语言、体验而产生相互信任,基于情感因素产生强有力的认同感,参与者的情感、意愿、能力和环境也同样会影响和塑造学习者在社群中的表现。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知识和情感的来源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基于归属感的典范认同及情感依赖帮助建立良好的虚拟学习社群体验。而良好的社群体验增进“社群认同”,如同场所认同(place identity)一般,个体与虚拟社群建立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依靠社群的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人有意或无意的想法、信仰、偏好、感觉、价值观、目的、行为趋向和技巧综合形成的复合体而形成。
四、机制形成是核心,实现虚拟社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虚拟社群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而社群学习环境的营造最核心的要素是形成机制。在虚拟社群里,扁平化的社群结构和平等的社群关系使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主意愿呈现信息,自由创造和生产信息。而信息自主流动有两种重要机制:转发和推荐。“转发机制决定了信息多级流动的可能性与扩散的速度,推荐机制决定了信息超越人际关系网络链条的约束进行传播的能力”。
另外,虚拟社群的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组织功能充分发挥的核心机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监控调节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对虚拟社群的学习环境基本功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实现“监控、调节、完善、发展”的动态运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随后进行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楼天阳.陆雄文.虚拟社区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概念模型:基于身份与纽带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2).
[2]彭兰.从封闭的虚拟社区到开放的社会网络[Z].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2009.
[3][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 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