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经验,对新时期高中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体育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相当广博的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知识和坚实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教学方向,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性的缺点和错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对新生事物要接受能力强,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变化所带来的要求,更好地胜任工作。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与“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长期存在。在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致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3.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高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家长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懈怠。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2)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3)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确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里的“人”指的是所有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教育特权。这种思想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学习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他们留出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这两个指导思想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提出的,现在的学生不但要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更要学会社会适应,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有共性,又应有特殊性。教师应使学生在健康水平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3.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4.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对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这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特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区别对待成为可能。通过高中体育学习,学生能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技能,既发展学生个性,又使学生掌握参与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的方法,为终生坚持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面对体育教学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体育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相当广博的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知识和坚实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教学方向,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性的缺点和错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对新生事物要接受能力强,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变化所带来的要求,更好地胜任工作。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教”与“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长期存在。在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致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3.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高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家长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懈怠。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2)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3)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确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里的“人”指的是所有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权利享受教育特权。这种思想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学习中,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他们留出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这两个指导思想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提出的,现在的学生不但要身体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更要学会社会适应,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有共性,又应有特殊性。教师应使学生在健康水平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3.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4.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对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这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特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区别对待成为可能。通过高中体育学习,学生能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技能,既发展学生个性,又使学生掌握参与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的方法,为终生坚持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面对体育教学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