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逐梦小康奋斗者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国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14亿人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生活……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时代楷模典型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与此同时,奋战在新时代的公职人员、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共同描绘了新时代奋斗者努力奔跑、追梦圆梦的美好图景。

  文朝荣
  染绿荒山的村支书楷模
  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文朝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把“苦甲天下”的穷村子带上了“林茂粮丰”的致富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他的不懈奋斗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国家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文朝荣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党员、好干部。
  文朝荣(1942.03—2014.02),彝族,中共党员,贵州赫章人,生前系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勤串门、摆政策,办急事、干实活,找路子、不苦熬,掏心窝、解疙瘩,我带头、一起干,当杆秤、作清泉。”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毛丰美
  一心为民的好书记
  担任村干部30多年来,毛丰美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团结带领村民艰苦创业、苦干实干,把昔日贫困落后的穷山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人大代表,他为农民代言,提出建议、议案近200件,被称为“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人”。
  毛丰美(1949.05—2014.09),中共党员,辽宁凤城人,生前系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干什么的,而在于他干了什么。”

  李文祥
  半生戎马半生为民的战斗英雄
  李文祥的一生中有两个重要角色—驰骋疆场的英勇战士和田间地头耕耘的朴实农民。他1947年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战役,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1962年,李文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国家干部待遇和城市相对舒适的生活,主动回乡务农,隐功埋名、甘守淡泊,50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李文祥(1925.05—2017.02),中共党员,河南濮阳人,生前系河南省濮阳市农民,党的十八大代表。他曾这样说道:“我就不信,改变贫困比攻城打仗还难。”

  燕振昌
  扎根乡村践初心
  他在任职期间,团结带领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把“依靠班子,抓住票子,当好孺子,改变脑子,提升自己”当成座右铭。办企业、修道路、建学校、造良田、搞三产……他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为解决群众吃水和灌溉难题。为推动建成安全饮用水及灌溉工程,他70多岁仍四处奔走。工程建成后,惠及3个乡镇23个村4万多人。2014年12月,燕振昌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肌梗死去世。
  燕振昌(1942.05—2014.12),中共黨员,河南许昌人,生前系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书记。他说:“啥是党员干部,当党员干部不是享福,是要服务,服务好咱村4000多口人。”

  王家元
  让“石头开花”的好书记
  他团结带领春风村全村干部群众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开凿出山公路,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带动邻村共同致富,使一穷二白的“石头村”发展成全省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王家元(1967.11— ),中共党员,四川筠连人,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春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常说:“做基层干部要尽心尽力,要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群众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能给群众干成什么。”
摄影 胡志刚/遵义杂志

  黄大发
  当代愚公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这条引水渠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黄大发(1935.11— ),中共党员,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党支部名誉书记。他坚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要骄傲,要虚心。村里还有贫困户,我要带头,继续把工作干好,不能做官当老爷。”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供图

  毛相林
  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
  40多年不改初心使命,毛相林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还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毛相林(1959.01— ),中共党员,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曾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摄影 王蕴聪/人民画报

  王传喜
  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20多年来,王传喜率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村庄发展根基;团结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积极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王传喜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模范践行新时期沂蒙精神,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王传喜(1968.09— ),中共党员,山东兰陵人,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全村老少爷们相信咱,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我当村干部,就是想让村里人富起来,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这是王传喜的信念所在。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供图

  黄诗燕
  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
  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他带领干部群众,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2019年11月,刚开完扶贫调度会的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黄诗燕(1964.07—2019.11),中共党员,湖南攸县人,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他曾说:“农业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炎陵这样的偏远县,只有把农业做好了,农民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崔光日
  用生命践行信念的警营“铁人”
  他长期战斗在治安、缉私、缉毒、交通管理等基层一线,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履职尽责,面临困难和危险总是冲在前头,特别是在身患重病后仍坚守岗位忘我工作。他视公安事业为生命,以保障百姓平安为天职,模范履职、攻坚克难,不顾病痛坚持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倾情奉献。
  崔光日(1966.04— ),朝鲜族,中共党员,吉林汪清人,吉林省汪清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中队指导员,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说:“我没破过惊天动地的大案,只是做了工作中应该做的事儿。我打心里珍惜警察这个职业。”

  黄志丽
  群众信赖的知心法官
  扎根基层审判一线,黄志丽累计审结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没有发回改判、没有信访投诉,被群众称为“知心法官”。她深入乡村社区走访上万名当事人,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总结出“三个贯穿始终”审判工作方法;在辖区内创设5个“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有效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她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黄志丽(1972.03— ),中共党员,福建龙海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党的十九大代表。“一次温情的调解远胜过一份冰冷的判决。我们法官要努力把刚性的法律条文和人性化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黄志丽说。

  李培斌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金牌调解员”
  他于1987年开始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近30年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人民调解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担当,敬业奉献,善于创新,探索总结出“人民调解十法”,成功調解千件民事纠纷,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   李培斌(1965.09—2015.10),中共党员,山西阳高人,生前系山西省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党的十八大代表。他常说:“群众往往是在最无助、最无奈的时候才找到我们,我们要对得住这份信任。”

  高宝来
  孩子眼中的“警察爷爷”
  35年来,高宝来扎根基层一线,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社区民警工作办法。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他每天在小学门前疏导车辆,保护学生交通安全,是“孩子眼中的警察爷爷”。
  高宝来(1956.09—2015.05),中共党员,北京人,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济庄派出所民警。他说:“一个警察就像一棵树,扎根在哪,就要撑起一片天,为百姓遮风挡雨。”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继续到艰苦偏远地区工作。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理每一起司法案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1951.11— ),维吾尔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人,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他说:“司法岗位的执法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比生命都重要。一定要从严要求,秉持公平正义,公正廉洁办案,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陈清洲
  不忘初心的好民警
  陈清洲出生在革命家庭,自幼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打下深深的“红色印记”。参加工作成为人民警察后,他2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积极推动改变当地落后的交通状况,常年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宣传交通安全,治安防范和反诈骗知识,开办微博积极帮助寻找走失人员,为广大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
  陈清洲(1970.12— ),中共党员,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指挥情报中心教导员。在他看来:“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张劼
  淬火成钢的英雄卫士
  从警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家风,长期奋战在打击犯罪、应急处突的第一线,在处置各种急难险重警情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特警精英”。2016年1月5日,他在处置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警情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制服暴徒,自己却全身30%面积深二度烧伤。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人们都说:“这才是英雄的模样!”
  张劼(1980.03— ),中共党员,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他说:“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当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只能选择奋不顾身,这是人民警察的职责,我从不后悔。”

  吕建江
  为民服务的好民警
  他由部队转业从警十几年,始终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认真履行职责,模范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扎根基层一线,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为民解忧,守护平安;他堅持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创建网上服务平台,便捷警民沟通,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2017年12月,吕建江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吕建江(1970.04—2017.12),中共党员,河北井陉人,生前系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他常说:“什么事能比老百姓的事还要大?人活着就得做点事,咱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杨雪峰
  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好民警
  从警21年,杨雪峰不怕工作辛苦、不嫌岗位偏远,认真履职尽责,苦练业务本领。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他坚持执法为民,忠诚维护法律尊严,模范保障交通安全,干了很多暖民心、解民忧、护民安的好事实事,受到干部群众广泛称赞。2018年2月,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突遭暴力袭击,与犯罪嫌疑人英勇搏斗,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杨雪峰(1976.06—2018.02),中共党员,重庆渝北人,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察支队勤务十二大队副大队长。他说:“不让道路拥堵,就是不给群众心里添堵!”

  杨春
  人民卫士、扫黑先锋
  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28年,杨春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奋战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第一线;他疾恶如仇、骁勇善战,关键时刻顶得住、遇到危险带头上,以铁一般的责任担当扫黑除恶、打击犯罪,侦破刑事案件数千起;他精研业务,以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实现执法办案零差错,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2019年1月,因长年超负荷工作,杨春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杨春(1969.05—2019.01),中共党员,福建宁德人,一级警长,生前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他说:“扫黑除恶肯定有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找我!”

  许帅
  为民甘做“孺子牛”
  他的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救助对象办实事解难事,虽罹患重病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救助管理事业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逝世后,他将角膜和遗体捐献,为两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为医学研究贡献最后一份力。
  许帅(1979.11—2016.09),中共党员,河北磁县人,生前系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他常说:“救助站就是流浪乞讨人员的家,就是让他们饿了有饭吃,困了有床躺,病了有人管,求告有人应。”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张黎明
  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工作30多年来,他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完成故障抢修作业2万余次,成为电力抢修的“活地图”;勇于创新,他带领团队研发出500多项电力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专利200多项;甘于奉献,他带领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用爱心搭起了企业与群众的“连心桥”。从技校毕业生到技能专家,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谱写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张黎明(1969.08— ),中共党员,河北沧州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运检部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说:“一想到能通过我的双手,为千家万户送上光明、送上欢乐,我的心就像蘸了蜜一样甜,无论之前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心里都只有一个字:值!”
摄影 周兵

  其美多吉
  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
  他爱岗敬业,30多年的时间里,驾驶邮车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运送邮件,累计行驶里程14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他意志坚强,遭遇歹徒袭击时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邮件安全,身负重伤后坚持康复锻炼,以坚韧的毅力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珍爱团结,以螺丝钉精神紧紧钉在川藏线上,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祖国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用真情奉献促进藏区经济社会。
  其美多吉(1963.09— ),藏族,中共党员,四川德格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驾押组组长。他说:“每当老百姓看到邮车和我,就知道黨和国家时时刻刻关心着藏区。我热爱这份事业,更愿以余生驾邮车为藏区发展尽绵薄之力。”
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学宣办 供图

  福建省“漳州110”
  人民的保护神
  福建省“漳州110”,全称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功能的有效整合,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被百姓亲切地誉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进入新时代,“漳州110”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忠诚警魂,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着力打造“漳州110”升级版,积极拓展创建“民生110”“民间110”“社区(乡村)110”等系列品牌,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他们心中,“把每次接出警当作是处理自己家的事,群众满意是最基本的。”
其他文献
林芝嘎拉村桃花沟。林芝地区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很多地方山脚桃花盛开,山上则是雪峰。 视觉中国 供图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1970年,李桓英在中国流调现场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便暗下决心,立志要攻克令人闻风丧胆的麻风病。几十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疗程,消除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期刊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恶劣和氧气缺乏,农作物的种植是一项真正的挑战。然而今天,在青藏高原上,得益于新技术的支持,很多农业项目正在蓬勃发展。其中一些项目关注当地民生,改善了当地人的工作条件,并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些项目旨在提高当地农作物的产量,以减轻当地农民的生活压力。  波密县高原藏天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西藏林芝,专业种植藏天麻。天麻是一种中药,治疗偏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  通过对波密县
期刊
近日,第四届“讲好节能故事”微视频、摄影及征文活动“表彰优秀原创作品·讲述身边节能故事”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活动在京举办。活动对第四届优秀作品、支持单位、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等进行了表彰,部分评审专家、优秀作品作者代表等讲述了参与“讲好节能故事”活动的感触和体会。  第四届“讲好节能故事”活动征集了一批具有节能文化内涵的作品,评选出微视频类一类作品4名、二类作品8名、三类作品12名;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之“大”绝不只是人数规模之大,而是信仰之伟大,是力量之强大。  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这精神谱系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在改革创新最前沿奋力争先、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闯关夺隘、在基层治理第一线躬身实践,神州大地上,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供图  朱彦夫  当
期刊
中秋佳节,人们赏月、品茶、吃月饼。喝茶不仅能去除月饼的甜腻,还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积淀,中国各地月饼制作工艺日臻精细,配料本土化,原料多达十几种。 摄影 白戈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最早,月饼是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在现存文献中,月饼一词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自明代,中秋吃月饼开始在民间流传,发展到清代已成固定风俗,月饼的制作技艺也越来越
期刊
阿里地区,一只藏野驴独自穿过山野。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西藏不仅是“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摄影 程斌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水域中的高原裸鲤。高原裸鲤属于鲤科裸鲤属的一种鱼类。高原鱼类,俗名瓦氏裸鲤,中国特有物种。体长形,稍侧扁,头略大,吻钝圆,个别稍扁平。主要分布于
期刊
2021年4月,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在人们心目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见证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西藏独一无二的地标。 视觉中国 供图当代西藏画师以米拉日巴尊者为主题创作的唐卡。米拉日巴尊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玛尔巴祖师的嫡传弟子,是西藏“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唐卡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唐卡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期刊
1955年,蜿蜒的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原名康藏公路)全线正式通车。 摄影 何世尧/人民画报走川藏公路到拉萨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何世尧多次入藏。年轻的他以大量生动的报道记录下新生的西藏,用镜头展现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的新生活、西藏的新建设。  在1955年12期《人民画报》刊登的《从雅安到拉萨》一文中,何世尧这样描述了经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前往昌都的见
期刊
202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總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考察时,向村民们挥手致意。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 摄影 申宏/新华社  10年前,习近平殷切寄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创造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10年后,习近平表示:“
期刊
202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考察,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摄影燕雁/新华社  “我对这件事—直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之前看到相关报告,我说这件事要专门来研究一次。”  河南南阳,西依秦岭、南临汉江、绾毂中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逶迤近3000里的丹江口水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