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总结以往的经验和不足,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去,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本文首先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隨后提出开展探究式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春天。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将“以人为本”放在教学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有意识地开展分层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探究式化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分析,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兴趣。
2.有利于德育化教学的实现
新课改的实施并不是一句空谈,课程的改革并不仅仅是教材的优化,也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渗透,有利于实现德育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将德育思想内容内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情境,将化学的发展历史、涉及的名人轶事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3.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要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就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鲜活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情境教学的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探究式问题
探究式问题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学习主线,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常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化学“原电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金属活动性的有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都放入稀硫酸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二者相连放入稀硫酸中又会有什么现象?此时金属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电子流动方向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陷入思考。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尽量思考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学生得到的答案是“铁片会在稀硫酸溶液中溶解,铜片则不会;如果用导线将二者连接,铁片的表面则会有红色的铜,电子的流向可以用电流指针去判断”。探究式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2.引入化学故事,激发探究化学的兴趣
故事导入可以有效带动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生动,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有机化学“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娓娓讲述一个化学史故事:
1890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每天都在思考苯分子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几个月过去仍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坐马车回家时,凯库勒在马车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蛇首尾相接成了一个环形。回到家后,凯库勒带着梦境的启发,竟然一下子画出了苯分子的化学结构式,即环式结构。
通过故事导入,这位伟大的化学家就被学生牢牢记住了,同时还有苯的环式化学结构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现象启发学生,比如尾气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避免?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努力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红梅.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张艳杰.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张晓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探究教学的策略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任子婧.高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春天。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将“以人为本”放在教学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有意识地开展分层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探究式化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分析,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兴趣。
2.有利于德育化教学的实现
新课改的实施并不是一句空谈,课程的改革并不仅仅是教材的优化,也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渗透,有利于实现德育化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将德育思想内容内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情境,将化学的发展历史、涉及的名人轶事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3.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要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就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鲜活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高中化学探究式情境教学的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探究式问题
探究式问题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学习主线,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常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化学“原电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忆金属活动性的有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都放入稀硫酸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二者相连放入稀硫酸中又会有什么现象?此时金属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电子流动方向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陷入思考。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尽量思考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学生得到的答案是“铁片会在稀硫酸溶液中溶解,铜片则不会;如果用导线将二者连接,铁片的表面则会有红色的铜,电子的流向可以用电流指针去判断”。探究式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2.引入化学故事,激发探究化学的兴趣
故事导入可以有效带动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生动,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有机化学“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娓娓讲述一个化学史故事:
1890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每天都在思考苯分子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几个月过去仍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坐马车回家时,凯库勒在马车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蛇首尾相接成了一个环形。回到家后,凯库勒带着梦境的启发,竟然一下子画出了苯分子的化学结构式,即环式结构。
通过故事导入,这位伟大的化学家就被学生牢牢记住了,同时还有苯的环式化学结构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现象启发学生,比如尾气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避免?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努力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红梅.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张艳杰.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张晓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探究教学的策略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任子婧.高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