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林肯模仿秀中,于马丁·路德·金纪念日的第二天宣誓就职。对于非洲裔美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耐人寻味的是,从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到奥巴马入主白宫,美国经历了“总统改变美国黑人面貌”到“黑人改变美国总统面貌”的剧变;这一剧变同样也出现在美国文化领域,即从“文化的黑人”---作为白人笔下形象或舞台附属品的黑人,到“黑人的文化”---黑人成为各个文化领域的重要力量甚至主流色调。
文学:从汤姆叔叔到托妮·莫里森
许多文学史研究者认为,美国黑人文学的历史,从黑奴踏上美国土地的第一天就开始了。然而第一部和美国黑人有关的文字作品,是诞生于1760年的《黑人布莱顿·哈蒙的亲身经历》。这部号称“黑人纪实自传体文学”的作品,作者其实是一名白人。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废奴主义的兴起,黑人的文学以及文学中的黑人,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成为美国本土文学极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黑人更多是“被文学创作”,而非“创作文学”。影响力大于南北战争前任何一部黑人原创作品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就是白人女作家斯托夫人。《北极星报》上大量的废奴作品和其中汗牛充栋的黑人形象,也有相当一部分由白人创作。虽然一些白人作家笔下充满了对黑人的同情,但他们毕竟不是黑人。他们笔下的黑人只是他们理想中黑人的典范,从对主人恋恋不舍的哈蒙,到逆来顺受、排斥一切暴力反抗的汤姆叔叔,皆是如此。
当南北战争结束、黑人的命运由万众瞩目变成边缘社会问题时,大多数白人作家认为“大功告成”,开始远离黑人题材;而黑人作者们也由于奴隶制告终,传统题材难以为继,而陷入题材荒,文学和黑人一度开始疏离。一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出现了大觉醒。以纽约哈莱姆为中心,一大批优秀的黑人作家开始强调“新的黑人形象”。非洲元素不再是落后的象征,而成为黑人自尊和骄傲的体现,逆来顺受也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独立人格、叛逆精神和黑人尊严成为被高度重视的元素。代表人物兰斯顿·休斯率先提出“多元文化”的理念,主张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一样,都是美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黑人小说家理查德·赖特的名篇《土生子》,塑造了比格·托马斯这一“新黑人形象”,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这一阶段的黑人文学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倾慕主流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新元素;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黑人传统的文化元素敝帚自珍,从而在笔下充满了对现实社会和黑白关系的矛盾和反复。这同样是社会和时代的体现:黑人既渴望融入主流社会,淡化黑人色彩,又希望作为一个平等种族被尊重,保持自己的特性。
二战后的黑人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传统的黑奴题材以新的形式出现。亚历克斯·哈利(《根》)、玛格丽特·艾比格尔·沃克(《禧年》)、雪莉·威廉斯(《泰莎·罗斯》)和托妮·莫里森(《宠儿》)等人的作品中,黑人不再是逆来顺受、等候历史惠顾的可怜人,而是能够清醒看世界、主动把握命运的强者。同时,一些作者开始摆脱单纯的黑人文学窠臼,尝试创作多元化作品,如伊希曼尔·里德创作的大量推理侦探小说、詹姆斯·鲍德温(《乔万尼的房间》)的黑人同性恋题材小说等。科幻、玄幻、超现实主义等文学领域,也都可看到黑人作家的身影。
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经历了如莫里森所说的4个阶段:“抗议小说”时代、黑白分离时代、黑人至上论时代,和当今的承认差异、积极融合时代。黑人文学正努力向“更广博的世界和更广博的看法”方向迈进,积极融入社会。这表现在作品上就是二元化的继续和深入化:一方面,以莫里森获得美国历史上迄今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1993年)为标志,黑人文学被接纳为美国主流文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即使主张融合的作家也存在浓厚的黑人情结,如里德,他的作品在内容上充满了融合的笔触,形式上却保留着明显的非洲传统民间文学特色。
音乐:黑人文化的沃土
如果说还有这样一个美国文化领域,黑人几乎在一开始就牢牢把握住主流地位,那么这个领域就是美国流行音乐。在奴隶时代,饱受压迫的黑人将自己的苦难通过音乐发泄和表达出来,并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如今名扬世界的现代音乐流派。
首先是爵士乐,这种舒缓的黑人音乐从一开始就和黑人的苦难息息相关。被称为“第一首流行的爵士乐歌曲”是1930年左右流传的《奇异果实》,描写的便是一名被种族主义者残酷处死的黑人。迄今,爵士乐已成为美国流行乐的主流门派。由黑人灵歌脱胎而出的灵魂音乐,其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美国本土,这个音乐流派被认为是“首个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黑人音乐流派”。被称为“流浪黑人心声”的布鲁斯音乐,其简单的伴奏、便于流动的演出形式,恰好契合了唱片、收音机和巡演的风行,使得布鲁斯成为“几乎一切西方现代音乐的筋骨”。
R&B、摇滚、说唱乐……20世纪以来,几乎任何一个美国新的流行音乐流派的诞生,人们都能立即从中寻到黑人音乐的“血缘”。而那些已很难分清流派的黑人流行乐巨星,如惠特尼·休斯顿、迈克尔·杰克逊等,也同样亳不掩饰从黑人音乐中所汲取的养分。甚至那些白人音乐传奇,如猫王、罗林·斯通等,他们的音乐血管中,也同样流淌着黑人元素的血。
也许,美国本土音乐的苍白和黑人与生俱来的天赋,都给了黑人音乐“出人头地”的契机。而黑奴来源的多样化和非部族化,又让美国黑人音乐青出于蓝,成为迥异于非洲本土黑人音乐的、真正属于美国的瑰宝。或者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在流行音乐领域,黑人自始至终占据着美国流行音乐的主位。
(据《国际先驱导报》《环球时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