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个1角,1元=10角。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
(灌南县长茂镇中心小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个1角,1元=10角。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
(灌南县长茂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