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23-01
摘要: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课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驾驭课堂,,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
1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有效地提问,激活知识沉淀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课堂提问, 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 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3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4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5作业批改,恰当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 “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23-01
摘要: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课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驾驭课堂,,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
1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有效地提问,激活知识沉淀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课堂提问, 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 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3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4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5作业批改,恰当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 “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