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育者的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对学生培养语文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意义重大。现阶段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将对问题一一剖析,阐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意义,并对如何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意义;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更加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其智力发育,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对达成以上要求有积极意义。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因而将训练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词句训练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多偏重课文内容的教授,而轻视课文语言的深度揣摩,轻视学生在学习时的思考,轻视学生在学习后的运用能力。这样使语言训练失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思维训练流于形式。教材的思考题目设置也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内涵为主,语言训练的题目不多,不给学生词句训练的机会,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不佳。
(二)忽略阅读积累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积累词句,锻炼语感,形成语感,但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效果,将重心都放在教材中课文的讲解上。而课文的分析讲解通常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对零碎的、复杂的讲解兴趣不足。况且长篇大论的讲解方式会占用很多时间,课文背诵只能由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在课下的阅读时间被占用,学生会感受到课业负担。调查证明大多学生并不喜欢教师的分析讲解,希望老师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他们开展阅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缺乏难易度平衡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难易度的调整。有部分教师缺乏文字训练的经验,在进行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选择时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有时训练内容又过于简单,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制定文字训练计划时,没有明确的步骤,缺乏梯度性的引导。学生在这种缺乏章法的训练手段之下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自信心被挫伤,对后续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四)读写欠缺配合
学生在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朗读理解方面,还体现在文章的写作上。教师的训练应该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學生既要会读也要会写,掌握文字知识之后必须要能够加以应用。在学生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启发,学生学到的文字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创造性的思维被禁锢,导致学生作文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缺乏文字魅力。读写的分离证明语言文字训练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实际运用方面存在较大欠缺。
二、强化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开展文字训练能够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继而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遣词造句,文章写作等等。开展语言文字训练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在新课改中被确立为基础和核心,那么如何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的训练水平是教育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兴趣
在教学中,一直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枯燥的文字训练转化为充满趣味的游戏或是竞赛,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小游戏来学习更多的语言文字知识。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题目中的蟋蟀两字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文中的所有生字、生词都找出来,让学生迅速记忆,然后分成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能又快又好地在黑板上将所有生字都写出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速记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记忆点,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设置语言文字训练梯度
语言文字的训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难易程度的设置上需要教师的合理把握,过难或过易都难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训练,讲求训练梯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教师要设置好训练步骤,一步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训练效果,进行训练计划调整,积累训练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训练工作。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运用排比描绘漓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感叹词的加入带来的不同情感效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造句,以天空为例,用同样的方式来形容。最后再让学生思考举例还有什么样的语句和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感情效果。在这样一步步的梯度设置中,学生可以领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三)创设语言文字训练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提升学习质量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情境并引导学生投入其中,使学生加深对情境中的文字知识的记忆,整个过程是愉悦的,从而使得课堂更加活跃,训练效果更佳。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情境中,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或者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如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去感受文章内涵与意境。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苗的角色,而教师则扮演大树,共同来进行课文朗读,揣摩两个角色的不同心理和角度,然后分别用稚嫩的和成熟的音调来朗读,将大家迅速带入到角色当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学生更易接受这种方式的训练,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训练效果。
(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人文精神。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终极教育目标,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不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遇到相近的形容词时就会考虑选择哪一个比较恰当或是不同的遣词造句为什么会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等等。学生一旦愿意进行思考,那么在运用时就会更加字斟句酌。长此以往,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六年级上册中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在首段就对闰土刺猹进行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寥寥几句就将夜色中少年的行动描绘出来,并且活灵活现,让读者感觉画面就在眼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的描写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让学生从景色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提升,运用起来也能更加灵活娴熟,从而达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教师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运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手段进行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云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新探[J].武汉:成功(教育),2011(10).
[2]吕国文.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走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J].西安: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6).
[3]廖益乐,杨志明.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能力[J].南宁:小学教学参考,2011(21).
[4]李焕国.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J].石家庄:学周刊,2010(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意义;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更加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其智力发育,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加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对达成以上要求有积极意义。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因而将训练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词句训练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多偏重课文内容的教授,而轻视课文语言的深度揣摩,轻视学生在学习时的思考,轻视学生在学习后的运用能力。这样使语言训练失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思维训练流于形式。教材的思考题目设置也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内涵为主,语言训练的题目不多,不给学生词句训练的机会,语言文字训练效果不佳。
(二)忽略阅读积累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积累词句,锻炼语感,形成语感,但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效果,将重心都放在教材中课文的讲解上。而课文的分析讲解通常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对零碎的、复杂的讲解兴趣不足。况且长篇大论的讲解方式会占用很多时间,课文背诵只能由学生课外完成,学生在课下的阅读时间被占用,学生会感受到课业负担。调查证明大多学生并不喜欢教师的分析讲解,希望老师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他们开展阅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缺乏难易度平衡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难易度的调整。有部分教师缺乏文字训练的经验,在进行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选择时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有时训练内容又过于简单,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制定文字训练计划时,没有明确的步骤,缺乏梯度性的引导。学生在这种缺乏章法的训练手段之下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自信心被挫伤,对后续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四)读写欠缺配合
学生在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朗读理解方面,还体现在文章的写作上。教师的训练应该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學生既要会读也要会写,掌握文字知识之后必须要能够加以应用。在学生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启发,学生学到的文字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创造性的思维被禁锢,导致学生作文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缺乏文字魅力。读写的分离证明语言文字训练并未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实际运用方面存在较大欠缺。
二、强化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开展文字训练能够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继而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遣词造句,文章写作等等。开展语言文字训练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在新课改中被确立为基础和核心,那么如何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提升语言文字的训练水平是教育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兴趣
在教学中,一直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枯燥的文字训练转化为充满趣味的游戏或是竞赛,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小游戏来学习更多的语言文字知识。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题目中的蟋蟀两字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文中的所有生字、生词都找出来,让学生迅速记忆,然后分成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能又快又好地在黑板上将所有生字都写出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速记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记忆点,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设置语言文字训练梯度
语言文字的训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难易程度的设置上需要教师的合理把握,过难或过易都难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训练,讲求训练梯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教师要设置好训练步骤,一步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训练效果,进行训练计划调整,积累训练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训练工作。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运用排比描绘漓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感叹词的加入带来的不同情感效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造句,以天空为例,用同样的方式来形容。最后再让学生思考举例还有什么样的语句和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感情效果。在这样一步步的梯度设置中,学生可以领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三)创设语言文字训练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提升学习质量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情境并引导学生投入其中,使学生加深对情境中的文字知识的记忆,整个过程是愉悦的,从而使得课堂更加活跃,训练效果更佳。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情境中,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或者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如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去感受文章内涵与意境。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苗的角色,而教师则扮演大树,共同来进行课文朗读,揣摩两个角色的不同心理和角度,然后分别用稚嫩的和成熟的音调来朗读,将大家迅速带入到角色当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学生更易接受这种方式的训练,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训练效果。
(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其人文精神。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终极教育目标,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不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遇到相近的形容词时就会考虑选择哪一个比较恰当或是不同的遣词造句为什么会传递出不一样的情感等等。学生一旦愿意进行思考,那么在运用时就会更加字斟句酌。长此以往,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六年级上册中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在首段就对闰土刺猹进行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寥寥几句就将夜色中少年的行动描绘出来,并且活灵活现,让读者感觉画面就在眼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的描写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让学生从景色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提升,运用起来也能更加灵活娴熟,从而达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教师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运用更加科学的教育手段进行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云霞.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新探[J].武汉:成功(教育),2011(10).
[2]吕国文.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走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J].西安: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6).
[3]廖益乐,杨志明.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能力[J].南宁:小学教学参考,2011(21).
[4]李焕国.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J].石家庄:学周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