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78-01
【关键词】脑溢血 护理体会
脑溢血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脑动脉破裂,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可导致昏迷和瘫痪。八年来,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脑溢血患者363例,其中男194例、女169例,年龄36—82岁,发病季节以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多,病死率61.6%。患者入院时,均呈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昏迷,出血部位以半球出血最多见,计332例;桥脑出血29例;小脑出血2例。下面介绍几点护理体会。
1 及时进行抢救
患者进入病室,我们立即为患者备好柔软而平整的床铺,然后,在无菌操作下,为女患者安放留置导尿管;利用避孕套连上引流管为男患者接尿,紧接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再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放置冰袋于患者头部,以减少脑细胞耗氧,同时给低流量输氧,并备好吸引器,随时吸痰。
2 加强对严重症状的观察
2.1 脑水肿与脑疝 本组363例中死于脑疝者81例(占22.2%)。脑疝虽发生较快,但总有一个过程。在护理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脑疝发生的规律。当患者出现频繁呕吐,面色急剧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很快进入深昏迷;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边缘不整,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血压上升,呼吸、脉搏减慢等观象时,说明颅内压已增高到严重阶段,出现脑干受压现象。若舒张压升高20~40mmHg,收缩压较原水平升高40—60mmHg,则提示脑疝即将发生。脑疝前期体温可高达40~42℃,晚期体温可不升。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紊乱所致。此时,应警惕接踵而来的呼吸衰竭。由于我们掌握了脑疝发生的早期症状:及时报告,迅速处理,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例如有明显脑疝的12例患者,经积极脱水治疗与采取头部冰敷(3—5天)等护理措施,结果8例好转,4例维持了14—26天。
2.2 中枢衰竭 本组死于中枢衰竭者56例(占15.4%)。由于颅内出血,压迫生命中枢,可直接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临床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渐快,继而不规则,脉搏加速,节律不整,血压上升,继而下降,昏迷加深等现象。由于我们加强观察,注意了中枢衰竭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
2.3 各种感染 患者度过脑疝及中枢衰竭的危险阶段后,由于全身情况日差,脑的整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加之卧床时间长,口腔卫生注意不够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感染,尤以肺部感染最多。本组死于肺部感染者21例(占5.8%),多发生于病后数日。故凡在病后数日开始发热,有咳嗽及呼吸、心率加快者,应先考虑肺部感染。其他如尿路感染、口腔炎等,亦应注意预防发生。
2.4 再出血综合征 一般患者在病后6—14天,脑血管破裂处之血块开始吸收溶解时,破裂之血管可再次出血。本组出现再出血者36例(占9.9%),其中死亡26例。临床可见突然神志昏迷,瞳孔不等大,心率加快,体温上升,反射消失:呼吸变深,血压增高,且波动加大:有时还出现早期肺水肿症状。发现上述症状,应即向医生反映,积极进行处理。
2.5 消化道出血 重症脑溢血患者,往往出现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43例(占11.8%)其中死亡37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由于我们加强了护理,随时吸出呕吐物,保持口腔卫生,并配合医生及时输血、输液,使治愈率逐年有所提高。
3 预防褥疮
预防脑溢血患者发生褥疮,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勤翻身(2小时1次)配合局部按摩,是预防褥疮的关键措施。除按时翻身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外,我们还用红花酒精按摩褥疮好发部位,每日4次,并涂以10%福尔马林以保持皮肤干燥,可增加皮肤的坚韧性。一旦发现局部皮肤发红,立即用60瓦灯泡照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凡是骨突部受压处,均垫以海绵或软枕。我们曾护理过1例昏迷47天,卧床4月余的患者,未发生褥疮。另1例重症患者,入院时背、臀部有多块小面积褥疮,昏迷半月后,救治无效死亡,但由于加强了护理,死前各破损处均已结痂。
4 脱水剂的使用
临床治疗脑溢血,常以20%甘露醇和50%葡萄糖交替快速静脉输入,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以使颅内压降低。脑溢血患者常因反复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所以我们多选用较细针头(7号或8号)。但甘露醇粘稠度高,针头细小时,不易快速滴入。我们采用原瓶加压法,即在20%甘露醇(250m1)原瓶中,注入50m1空气(按波义尔一马特略定律计算,瓶内压力可提高到两个大气压),使滴速增加。一般依上法加压3~5次,250m1之20%甘露醇可在15~30分钟滴完。
5 加强功能恢复
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必须加强其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可通过理疗、针刺、推拿及按摩等措施,防止患者肢体挛缩,帮助功能恢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78-01
【关键词】脑溢血 护理体会
脑溢血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脑动脉破裂,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可导致昏迷和瘫痪。八年来,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脑溢血患者363例,其中男194例、女169例,年龄36—82岁,发病季节以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多,病死率61.6%。患者入院时,均呈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昏迷,出血部位以半球出血最多见,计332例;桥脑出血29例;小脑出血2例。下面介绍几点护理体会。
1 及时进行抢救
患者进入病室,我们立即为患者备好柔软而平整的床铺,然后,在无菌操作下,为女患者安放留置导尿管;利用避孕套连上引流管为男患者接尿,紧接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再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放置冰袋于患者头部,以减少脑细胞耗氧,同时给低流量输氧,并备好吸引器,随时吸痰。
2 加强对严重症状的观察
2.1 脑水肿与脑疝 本组363例中死于脑疝者81例(占22.2%)。脑疝虽发生较快,但总有一个过程。在护理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脑疝发生的规律。当患者出现频繁呕吐,面色急剧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很快进入深昏迷;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边缘不整,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血压上升,呼吸、脉搏减慢等观象时,说明颅内压已增高到严重阶段,出现脑干受压现象。若舒张压升高20~40mmHg,收缩压较原水平升高40—60mmHg,则提示脑疝即将发生。脑疝前期体温可高达40~42℃,晚期体温可不升。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紊乱所致。此时,应警惕接踵而来的呼吸衰竭。由于我们掌握了脑疝发生的早期症状:及时报告,迅速处理,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例如有明显脑疝的12例患者,经积极脱水治疗与采取头部冰敷(3—5天)等护理措施,结果8例好转,4例维持了14—26天。
2.2 中枢衰竭 本组死于中枢衰竭者56例(占15.4%)。由于颅内出血,压迫生命中枢,可直接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临床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渐快,继而不规则,脉搏加速,节律不整,血压上升,继而下降,昏迷加深等现象。由于我们加强观察,注意了中枢衰竭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
2.3 各种感染 患者度过脑疝及中枢衰竭的危险阶段后,由于全身情况日差,脑的整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加之卧床时间长,口腔卫生注意不够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感染,尤以肺部感染最多。本组死于肺部感染者21例(占5.8%),多发生于病后数日。故凡在病后数日开始发热,有咳嗽及呼吸、心率加快者,应先考虑肺部感染。其他如尿路感染、口腔炎等,亦应注意预防发生。
2.4 再出血综合征 一般患者在病后6—14天,脑血管破裂处之血块开始吸收溶解时,破裂之血管可再次出血。本组出现再出血者36例(占9.9%),其中死亡26例。临床可见突然神志昏迷,瞳孔不等大,心率加快,体温上升,反射消失:呼吸变深,血压增高,且波动加大:有时还出现早期肺水肿症状。发现上述症状,应即向医生反映,积极进行处理。
2.5 消化道出血 重症脑溢血患者,往往出现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43例(占11.8%)其中死亡37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由于我们加强了护理,随时吸出呕吐物,保持口腔卫生,并配合医生及时输血、输液,使治愈率逐年有所提高。
3 预防褥疮
预防脑溢血患者发生褥疮,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勤翻身(2小时1次)配合局部按摩,是预防褥疮的关键措施。除按时翻身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外,我们还用红花酒精按摩褥疮好发部位,每日4次,并涂以10%福尔马林以保持皮肤干燥,可增加皮肤的坚韧性。一旦发现局部皮肤发红,立即用60瓦灯泡照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凡是骨突部受压处,均垫以海绵或软枕。我们曾护理过1例昏迷47天,卧床4月余的患者,未发生褥疮。另1例重症患者,入院时背、臀部有多块小面积褥疮,昏迷半月后,救治无效死亡,但由于加强了护理,死前各破损处均已结痂。
4 脱水剂的使用
临床治疗脑溢血,常以20%甘露醇和50%葡萄糖交替快速静脉输入,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以使颅内压降低。脑溢血患者常因反复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所以我们多选用较细针头(7号或8号)。但甘露醇粘稠度高,针头细小时,不易快速滴入。我们采用原瓶加压法,即在20%甘露醇(250m1)原瓶中,注入50m1空气(按波义尔一马特略定律计算,瓶内压力可提高到两个大气压),使滴速增加。一般依上法加压3~5次,250m1之20%甘露醇可在15~30分钟滴完。
5 加强功能恢复
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必须加强其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可通过理疗、针刺、推拿及按摩等措施,防止患者肢体挛缩,帮助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