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为何要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书声琅琅这个词,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做到书声琅琅的却不常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朗读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的优美之处不仅仅是表现在词汇的丰富多彩上,能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还表现在语音的音乐美上,能朗朗上口的朗读成诵。我们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朗读,使学生读熟,读出感情,这样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美便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随着朗朗上口的语音流露出来,被学生理解、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美,欣赏到了美。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到的美又会变成一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欣赏文章的深层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二、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离不开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朗读
   文章是一段一段構成的,而段是一句一句组成的,归根到底文章都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学生有了语感,就能流利地表情达意,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语言通顺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归结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水平。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得体,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就会把心中积蓄的东西流露出来,进而妙笔生花,坚信:只有感受美、欣赏美,才能创造美。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加强朗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朗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炉中炙热的火焰在缠绕,空气被烧得扭曲,原本暗黑的铁块早已变得通红,发出耀眼的光。   张爷用钳子将炉中的铁块夹出,放在操作台上,铁块暴露在空气中的一瞬间,黯淡了些,也就在这时,张爷抡起锤子重重砸下,碰撞,变形。   一锤锤的重击,砸出隐含的杂质,锻造出新的形状,碰撞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我在一旁观摩着,漆黑的炉口似乎诉说着它的历史,口内永恒般火红赤热的火焰又象征着新生,锤与铁碰撞而出的每
期刊
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做一件天真无邪、自认为有趣的事情。而我,有一场有趣的“恶作剧”。   我的爸爸喜歡喝红酒,他认为只有高雅的人才能品尝出红酒的美。所以他经常在晚饭间喝红酒。但我和妈妈总不喜欢他喝酒,他一旦喝醉就胡言乱语。因此,我想到一个好计策。   快到晚饭时间了,我把红酒拿到卫生间里,将酒倒掉。又把厨房里的醋、酱油、料酒、糖、盐全部放进瓶子里,我又放了几勺辣椒酱。我对着镜子微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最大的苦恼在于素材缺乏,选材上往往只局限于自身经历与感受,难以写出题材新颖、视野广阔、立意高远的佳作。因此作文训练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拓展选材空间,让他们有话可写。   一、感悟成长——倾听花开的声音   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选取写作的素材,这是学生最熟悉也最常用的题材,但学生往往缺乏对成长的深度思考。   引导学生从成长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期刊
2019年4月17—19日,我市开展了“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基于本次的经历和收获,就我所展示的《黄河颂》一课特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本案例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黄河颂》的教学设计采取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形式。   主题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索,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习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内容
期刊
文章开篇指出:文体属性是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教学因不能区分文本的正体与變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处置课文而误导学生读写的问题。刚刚读这句话,总觉得太深奥,实难理解。认真思索,才算真正弄懂其含义。文本正体,指在较长时期内形成的且为同时代人普遍接受认可的具有内容形式的共同规范和结构模式比较稳定、定位明确的一类文本,如文学类的近体诗、章回小说、童话、寓言等,实用类的公文
期刊
春天里,人们总算有些闲暇,逛逛,玩玩。街道上随处可见小摊小贩,他们售卖的东西很多,有叽叽喳喳叫的小鸡,有嘎嘎叫的小鹅,更多的就是香烟、牛角了。有时候有人到那去,总得提几只小鹅回来,偶尔也有买小鸡的,爱抽烟的人就到那儿买盒香烟去,而至于什么牛角,没多少人买那东西。这样一来,街道上有了小摊小贩,慢慢地,这里也就演化成了集市。   每到逢四逢九,总有一大帮鹅贩子、鸡贩子、卖杂货的、卖竹竿儿的、卖香烟的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小规模学校逐渐成为农村学校的主流形态。农村小规模学校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小班额,但人数上的小班额不等于教学上的小班化。我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如何利用小班优势,依据小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小班教学的科学方法,形成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
期刊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工作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后出现的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围绕着一个话题内容对多篇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各自的理解进行阐述最终达成师生共同认可的阅读文本解读,师生共识达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理解阅读文本的过程。然而,目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开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清晰认识到群文阅读教育
期刊
海上生漁帆,明月照人还。   我等欲渔归,可为月光迷。   黑乌成双对,今宵跨洋回。   安南隔山望,鸟兽虫鱼鸣。   虽见火光点,不见人家处。   滩中生渔人,渔者自其乐。   盾土今宵夜,难得房中居。   昨日有良朝,今日半晚归。   虽得苦海中,但见甜果来。   我等识归心,归心似箭去。   可见重山水,故乡望可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