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威海,怎么能错过一场浪漫的海岛游?威海沿海有168个岛屿,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98个,这些被誉为“海上仙山”的岛屿散落在海中,千百年来经受着海浪的洗礼,却又融神话传说和美妙自然风光于一体。
刘公岛
不沉的战舰。守卫着这片古老的海
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刘公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蓝天碧海间,优美如画、安静祥和。
但是,如果来刘公岛只是为了看风景,那就着实辜负了这座“不沉的战舰”。因为它真正享有盛名的,不是它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自然风光,而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别地位:中国清代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中遥看,刘公岛犹如一艘不沉的军舰,守卫着威海东大门。
岛上遍布甲午战争的古迹。下船登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邓世昌的巨大雕像,他手持望远镜,眺望着远方,这片他曾经誓死捍卫的古老的大海。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黄海大战的败绩击破了大清国“天朝王国”的神话,李鸿章采取消极的“避战保船”策略,命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严令不许出战。日军占领旅顺后,又发动了以歼灭北洋海军为目的的山东半岛战役,北洋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密切配合,誓死抵抗。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甲午海战纪念馆,通过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着甲午海战极其悲壮的历史,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百年前那场惊涛骇浪之中,悲壮惨烈感同身受。
岛上还有提督府、水师学堂、丁汝昌寓所等遗迹,即便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岛上昔日的伤痕已经恢复,但那历经兴衰、风云变幻的气息依然触手可及。看过这些风云沧桑,才能更懂得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鸡鸣岛
做一天安静的岛民,风景这边独好
顾名思义,鸡鸣岛的形状真的很像一只雄鸡。2013年一档人气真人秀,把它从一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知名海岛。
天蓝海碧,微风轻拂,码头附近的海水几乎没有一点污染,清得可以看见海底的水草和卵石。登上游艇,不一会儿便到了岛上。因为是休渔期,码头边一字排开泊着许多机动船。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船,船是海岛人的交通工具,也是用来流动钓和养殖的工作台。
从码头顺着山坡往上稍走几步,就到了村口。向左走,是一派海滨田园风光的民居,间或可以看见几顶海草房;向右走,可以到达海与天之间,静谧的绿色山崖、波涛起伏的清澈海面、击打礁石的白色大浪,还有成群的海鸥啁啁啼鸣……当真是海中“桃花源”。
鸡鸣岛的居民主要从事海水养殖。人们是勤劳的,大海也是慷慨的,回报颇丰。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钓鱼高手,虽说他们用的都是自制的大鱼钩,有些粗拙,但总能准确地钓上鱼。坐在墙边的树荫里,我听渔家大姐讲述了鸡鸣岛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奉命给海龙王送珍禽异兽,他挑着担儿,前面装着西域幼驴,后面装着北国雄鸡。为避凡界耳目,他便白天隐匿,夜间赶路。没想到因道路生疏,延缓了行程,在即将到达东海之际,晨曦已露,雄鸡一声长鸣,二郎神惊慌中折了扁担,一时收拾不及,使匆匆隐去。被扔下的雄鸡落海便化作了鸡鸣岛。
渔家大姐说,岛上原有耕田,如今已全部退耕还林。如今,岛上林木葱郁,草碧花香,瓦舍井然,清新幽雅。
海驴岛
形似驴子,却是海鸥的天堂
海驴岛上没有驴,岛上最多的,是海鸥。因为当地人称海鸥为海猫子,所以海驴岛又被称为海猫岛。
那么,海驴岛名从何来呢?还得要从鸡鸣岛那个故事说起。当年二郎神不是挑了个扁担吗?扁担那头的雄鸡化成了鸡鸣岛,扁担这头的驴子便化作了海驴岛。那些跟随二郎神噙石填海的鸟儿也就成了海岛仙山的主人,它们年复一年、生息繁衍,便有了今天几十万只鸥鹭遮天蔽日的奇观盛况。可传说毕竟是传说,海驴岛的得名,大概还是因为它形状更像一直卧着的驴子吧。
海驴岛上,山石景色,神奇莫测。经长久的潮水波浪冲击侵蚀,岛之四周岸崖已是满目疮痍,洞孔累累,千奇百怪,各具风韵。大的海蚀洞内可以行舟,小的海蚀洞则仅能容纳数人。登上海驴岛,只见岛上海鸥遍地。由于岛上尚无居民,也没有其他天敌,故海鸥繁衍越演越烈。每当清明过后,即是海鸥的产卵时期。产卵后月余开始孵化,这时海鸥很少离窝,即使人们去赶它,它也不愿离开。有时一大群海鸥同时栖息在一块岩礁上,几乎覆盖了整个岩礁,远远望去,宛若一块洁白的冰山。
海驴岛不仅是鸟的世界,亦是花的王国。据荣成县志记载,在唐代以前,岛上布遍耐冬花,现在岛上长有成片的芙蓉丛、芦苇、野枣树,每年春夏芙蓉盛开时节,海鸟们在此孵卵育雏、生息繁衍,白鸟红花相映成趣。
(摘自《旅游世界》)
刘公岛
不沉的战舰。守卫着这片古老的海
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刘公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蓝天碧海间,优美如画、安静祥和。
但是,如果来刘公岛只是为了看风景,那就着实辜负了这座“不沉的战舰”。因为它真正享有盛名的,不是它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自然风光,而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别地位:中国清代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中遥看,刘公岛犹如一艘不沉的军舰,守卫着威海东大门。
岛上遍布甲午战争的古迹。下船登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邓世昌的巨大雕像,他手持望远镜,眺望着远方,这片他曾经誓死捍卫的古老的大海。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黄海大战的败绩击破了大清国“天朝王国”的神话,李鸿章采取消极的“避战保船”策略,命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严令不许出战。日军占领旅顺后,又发动了以歼灭北洋海军为目的的山东半岛战役,北洋各舰与刘公岛、日岛炮台密切配合,誓死抵抗。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甲午海战纪念馆,通过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着甲午海战极其悲壮的历史,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百年前那场惊涛骇浪之中,悲壮惨烈感同身受。
岛上还有提督府、水师学堂、丁汝昌寓所等遗迹,即便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岛上昔日的伤痕已经恢复,但那历经兴衰、风云变幻的气息依然触手可及。看过这些风云沧桑,才能更懂得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鸡鸣岛
做一天安静的岛民,风景这边独好
顾名思义,鸡鸣岛的形状真的很像一只雄鸡。2013年一档人气真人秀,把它从一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知名海岛。
天蓝海碧,微风轻拂,码头附近的海水几乎没有一点污染,清得可以看见海底的水草和卵石。登上游艇,不一会儿便到了岛上。因为是休渔期,码头边一字排开泊着许多机动船。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船,船是海岛人的交通工具,也是用来流动钓和养殖的工作台。
从码头顺着山坡往上稍走几步,就到了村口。向左走,是一派海滨田园风光的民居,间或可以看见几顶海草房;向右走,可以到达海与天之间,静谧的绿色山崖、波涛起伏的清澈海面、击打礁石的白色大浪,还有成群的海鸥啁啁啼鸣……当真是海中“桃花源”。
鸡鸣岛的居民主要从事海水养殖。人们是勤劳的,大海也是慷慨的,回报颇丰。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钓鱼高手,虽说他们用的都是自制的大鱼钩,有些粗拙,但总能准确地钓上鱼。坐在墙边的树荫里,我听渔家大姐讲述了鸡鸣岛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奉命给海龙王送珍禽异兽,他挑着担儿,前面装着西域幼驴,后面装着北国雄鸡。为避凡界耳目,他便白天隐匿,夜间赶路。没想到因道路生疏,延缓了行程,在即将到达东海之际,晨曦已露,雄鸡一声长鸣,二郎神惊慌中折了扁担,一时收拾不及,使匆匆隐去。被扔下的雄鸡落海便化作了鸡鸣岛。
渔家大姐说,岛上原有耕田,如今已全部退耕还林。如今,岛上林木葱郁,草碧花香,瓦舍井然,清新幽雅。
海驴岛
形似驴子,却是海鸥的天堂
海驴岛上没有驴,岛上最多的,是海鸥。因为当地人称海鸥为海猫子,所以海驴岛又被称为海猫岛。
那么,海驴岛名从何来呢?还得要从鸡鸣岛那个故事说起。当年二郎神不是挑了个扁担吗?扁担那头的雄鸡化成了鸡鸣岛,扁担这头的驴子便化作了海驴岛。那些跟随二郎神噙石填海的鸟儿也就成了海岛仙山的主人,它们年复一年、生息繁衍,便有了今天几十万只鸥鹭遮天蔽日的奇观盛况。可传说毕竟是传说,海驴岛的得名,大概还是因为它形状更像一直卧着的驴子吧。
海驴岛上,山石景色,神奇莫测。经长久的潮水波浪冲击侵蚀,岛之四周岸崖已是满目疮痍,洞孔累累,千奇百怪,各具风韵。大的海蚀洞内可以行舟,小的海蚀洞则仅能容纳数人。登上海驴岛,只见岛上海鸥遍地。由于岛上尚无居民,也没有其他天敌,故海鸥繁衍越演越烈。每当清明过后,即是海鸥的产卵时期。产卵后月余开始孵化,这时海鸥很少离窝,即使人们去赶它,它也不愿离开。有时一大群海鸥同时栖息在一块岩礁上,几乎覆盖了整个岩礁,远远望去,宛若一块洁白的冰山。
海驴岛不仅是鸟的世界,亦是花的王国。据荣成县志记载,在唐代以前,岛上布遍耐冬花,现在岛上长有成片的芙蓉丛、芦苇、野枣树,每年春夏芙蓉盛开时节,海鸟们在此孵卵育雏、生息繁衍,白鸟红花相映成趣。
(摘自《旅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