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紧急避险在危险驾驶案中的适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我国的危险驾驶案件急剧上升,给社会大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威胁。在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往往会从紧急避险入手,以期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而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被依法宣判无罪的判例几近为零。就紧急避险在危险驾驶罪中的适用,笔者做如下探讨。
  关键词:危险驾驶;紧急避险;控方;辩方
  一、相关概念
  (一)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本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会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行为人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客体表现为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状态。
  (二)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如下:1.必须发生危险且危险正在发生,致使法益处于可能遭受具体损害的危险之中,同时此危险已经发生或迫在眉睫且尚未消除;2.必须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法益,指避险手段只能是最后的补充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化险为夷的唯一手段;3.行为人须具有避险意识,即行为人需认识到自己是为了挽救合法权益而进行避险;4.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即损害的法益应小于或同等于被保护法益,不允许通过对一种法益的无限制损害来保护另一法益。
  二、现状
  司法实践中,众多危险驾驶案的被告人认为其行为应成立紧急避险,无论其出于保护自己、他人、国家或是公共利益,均符合刑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辩护人亦持上述观点。然而,就判决结果而言,危险驾驶案之行为人成立紧急避险的情形几近为零。
  三、辩方观点
  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可见就危险来源,法条并未对此做限制性规定,也即承认行为人自招危险可成立紧急避险。
  而在危险驾驶案中,虽由于行为人前期行为对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状态产生了危害,但此行为不能成为行为人成立紧急避险的阻却性因素。若不能认定被告人成立紧急避险,则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基于上述观点,辩方认为紧急避险应成为危险驾驶罪之被告人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因此应认定被告人无罪。
  四、控方观点
  现实生活中,危险驾驶屡禁不止,对民众的生命、身体、财产及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状态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血和泪的教训比比皆是。而刑法以惩罚为手段、保护为目的,为了保护社会大众的法益只能对极少数犯罪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教育、预防作用,真正维护好民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行为人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时,其主观上出于故意,基于此故意行为人制造自己与他人法益之间的冲突,无论其主观上持希望或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就行为人本身法益而言其本人至少持有一种放任态度,即认定行为人放弃了自己的法益,既然如此,就不存在对自己“法益”的紧迫危险,因而不能允许制造者实施紧急避险。
  危险驾驶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危险驾驶罪所规定的两种行为则犯罪既遂,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应依法认定行为人有罪,并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而不应以行为人成立紧急避险作无罪处理。
  五、笔者意见
  笔者同意控方观点。行为人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时犯罪已既遂,就此既遂行为应按照罪刑法定原则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其后符合紧急避险情形而采取的行为只能作为民事侵权赔偿时一个考量标准,而不应作为认定行为人无罪的违法阻却事由。
  作者简介:房磊磊,男,陕西商洛人,1989年2月,西北政法大学刑诉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50例糖尿病高渗昏迷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高渗昏迷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抢救
在短冬光照和长夏光照情况下,通过电镜观察大白鼠的松果体细胞结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与夏时比较,在冬时的松果体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以下的特征:①松果体细胞的核较大,其异染色质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快速融入了大众生活。本文对近三年来的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可能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点;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乎同步传播、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汇,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社会最敏感的反映,它是一种独特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最重要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虽然年近八旬却一直笔耕不辍。他曾被认为是"最有才气,最有争议并且对同化的复杂情形及犹太性最为敏感的作家"。他的看似反犹
摘要:本文探讨基于人性视角的民法,首先分析人性与法律的关系,进而对基于人性视角下的民法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人性与民法的人格塑造、人性与民法的权利体系构建两个方面,为我国建立更适合人性发展的法律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人性;法律;民法  一、人性与法律的关系  (一)法律是人性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人性基础主要是“群(社会性)”和“强(自私性和竞争性)”。人性有人的自私性、人的竞争性、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是影片《大鱼海棠》的开场白,也是西方经典的哲学三问。每个人在成年时,将面对一次心灵的自我拷问:“你是怎样的人,你属于哪里,你选择过一种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治疗痰热型抑郁症、失眠经验特色.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整理符教授诊治抑郁症、失眠的医案,分析思考.结果:失眠和抑郁症的共同病机之一为痰热内扰,
摘要: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地方主流的广电传媒会受到那些影响,如何更好的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推动广播传媒的发展,是广电传媒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特征;影响;思路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首先是技术手段的新,新媒体建立在互联网、无线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借助无线数字技术。新媒体
摘要:21世纪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和改变。新媒体改变的信息的传播周期,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半径,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新媒体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台,传统广播电台受到新媒体的挑战,本文着重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的现状,困境和生存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的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综合的形式为传播的载
一  熟悉的铃声又一次准点地在午后响起——真像催促的军号,催着沉浸在疲惫中的人立刻给自己打一剂强力的鸡血,打起十二分,不,一百二十分的精神。  陈知迷迷糊糊地从课桌上醒来。老师已走进教室,所以她只能揉着眼睛伸个起伏很小的懒腰。睁开眼,看到的是桌角上六七张综合练习卷,刺眼的雪白,肆无忌惮地伸展开,自己睡着时发下来的。不到四十分钟的中午,就又收到这么多“大礼”,她也只能偷偷骂了几句尽职尽责的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