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的陶币和炻币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将其作为继续侵略扩张的战略基地。1932年7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长春成立,合并了东北地区的四行号(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官银钱号和黑龙江省银号)以及辽宁省城四行号。日本借此掌控了东北的金融、经济命脉。
  根据伪满洲国的《货币法》,掌握了伪满洲国通货、金融命脉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了面额为100元、10元、5元、1元的纸币和5角以下的辅币,5角以下的辅币采用13种金属铸币,分1角、5分、1分和5厘等面额。当时的金属铸币,先后发行了铜、白铜、铝、锡铸币流通市面。
  随着战争的升级,日军军火匮乏,伪满洲国遂按照日本主子的命令,下令回收铜、白铜制品,包括铜质铸币,以应日本军需。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军事吃紧,航空机用铝奇缺,伪满洲国又一次与日本遥相呼应,回收铝制品,令民间将留有的铝制品全部交出,展开所谓的铝货回收运动,以支援日本军需。
  汉奸们到处强行收缴民间铜器,锅、盆、门把手、铁钉、点心盒、摆设品、香炉、壶架、灯架、伞架、招牌幌子、号码牌,甚至到小学生使用的铜墨盒都在“献纳”之列。凡私自收藏不愿“献纳”者,则予以经济制裁或刑事处罚。沈阳中街铜行里的“公合利”店,因卖掉一个金属饭盒,被罚款伪币2000元,经理还被关押5个月;“永新合”铜店因存有碎铜被查出,女经理被定为“经济犯”,关押9个月,腹婴胎亡。铜行人人自危,只要店铺有点铜铁味,就是经济犯!至此,开业多年的著名奉天铜行倒闭了。
  1943年8月23日,伪满政府又发表了《金属类回收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东北人民执行“金属献纳”。献纳的范围包括金、银、铜、铁、铝等所有金属材料,就连金属铸币都要“献纳”。据相关资料记载,仅回收熔化“献纳”的伪满铸币就有2700吨,折合铸币金额达9000余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和伪满洲国当局开始着手试制金属铸币的代用品,意在填补硬币的空缺。当时硬币试品有陶质和炻质二种。
  伪满洲国方面首先组织试制了陶质硬币。
  1944年5月,受伪满洲国宫内府委托的日本佐那县陶瓷器研究所小森忍氏研究试制了陶质硬币,陶质硬币是以辽宁海城特有的滑石为主要成分,加入2%的菱镁矿石烧制而成的。
  其试制品实物现在收藏于吉林省档案馆伪满洲中央银行全宗档案内。其中完整的有4枚,已破碎尚可完整对接的1枚,另有若干小碎片。该样品有现在人民币2分钱大小,一面为双喜字,另一面为兰草,其颜色呈灰蓝色、乳白色和褐色三种。据档案资料记载,该试制品的优点是硬度高、耐磨性好;烧制时极少出现弯曲。缺点是脆弱、易破碎;易被仿制,收缩度大;不易制造同一规格的硬币;可凭色彩区别币种,但置于暗处则难以识别。另外,该制品手感差,易污染(但可洗涤)。基于以上原因,伪满当局没有大规模生产的意向。
  1944年9月,受日本大阪造币局委托的京都、伏见军需省陶瓷器实验所所长秋月透氏试制成功了炻质硬币。
  炻质硬币样品介于普通陶瓷和瓷器之间,但比陶器坚硬,比瓷器脆性小,比滑石瓷器烧制温度低,原料采用的是日本本土极易挖掘的红土(含铁7%-8%左右)和天草瓷土(对红土添加10%-20%左右),省略了素烧和上釉工序,比一战后德国试制的同类炻币,更具优点。
  基于以上原因,日本大藏省意向性地准备一年后(1945年)大量生产,以替代金属铸币,换下更多的金属铸币供应战争侵略。所幸的是,这个造币意向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炻币是用土胶版冲坯、整形、压印而成的,相对金属铸币要简单得多,省去了磙边、酸洗等工序。由于质地松软,所需压力较小,所以铸造质量低劣,图案文字也模糊不清晰。
  炻币面值分1分、5分面额。颜色呈暗红、紫红或桔黄色,民间俗称“钢纸币”、“陶币”,其正式名称应该叫“炻币”。
  5分币见有康德十一年(1944年)、康德十二年(1945年)两种年号;1分币仅见康德十二年(1945年)有铸。炻币正背面图案均与铝质1分、5分硬币相同,因而可以断定,炻币使用的是原铸铝币的钢模。
  根据伪《满洲中央银行行报》康德十二年(1945年)第九期“汇报”栏可知,伪满洲炻币在发行时对其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如1分币:直径16毫米、重量0.62克;5分币:直径19毫米、重量0.9克,但实际拣选过程中发现悬殊较大。如1分币直径最小的16毫米、直径最大的17毫米;厚度最薄的1.6 毫米、厚度最厚的2.4毫米;重量最轻的0.6克、重量最重的1克。5分币直径最小的19.2毫米、直径最大的22.2毫米;厚度最薄的1.8毫米、厚度最厚的2.5毫米;重量最轻的1克、重量最重的1.3克。
  炻币由于质地松软,耐磨性差,因而存世币中美品者稀少。除此之外还发现有裂坯、复打、单面币、阴阳版等币种。
其他文献
十、佟槐给我写了一张大字报  1966年5月,随着“5·16”通知的下达,随着毛泽东所写的《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的传达,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整个人类的四分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齐动员起来,工、农、兵,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圣徒和魔鬼,一股脑儿卷了进去。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也包括了地处太行山区,座落在旷野里的山西省长子中级农
期刊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  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涌入京师,于是出现了专为考试举子开办的“状元店”。但“状元店”租金昂贵,贫寒子弟难以负担,于是,会馆应运而生。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也叫“试馆”。  后来,科举制度废除,大批各地的中小官
期刊
古代中国一直有较为严格的服饰制度,比如老百姓只能穿布衣,黄色是皇族专用色,紫色、红色这种富贵色只能是某种品级官员的专用颜色,等等。但是,把朝野官民妇孺所有人的衣着纳入国家制度,对违反者给予断肢割鼻严厉处罚的,到朱元璋是登峰造极,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十几次定制、修订和增补,平均两
期刊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一、“博士下乡,与民为伍”  晏阳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早年留学美国,1918 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开赴法国战场。在法国战场,他创办了华工识字班与《华工周报》。识字班开班几个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这位华工为了表
期刊
战争是人世间最残酷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由德国首先挑起。  德国为什么要挑起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一战”)就是德国挑起,但它没有获胜,过了20年,它又发动二战,为什么?  二战中,意大利与日本都与德国结了盟,为什么这几块料儿会凑到一起?  实际上,这跟这几个国家一战后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战后至少头十年,维持世
期刊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张学良暗隙渐生,后者多次被暗示下野,另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则出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占领了东三省,欲将魔爪探向华北的日本人当时正在寻找借口欲在华北地区发起战事,于是,老谋深算的土肥原贤二开始策划又一次暗杀事件,这次他将目标圈定了何应钦,执行暗杀任务的两名高级间谍酒井恭辅与清水次郎扮成中国商人,偷偷潜入了北平。  被伙夫泼灭的炸药  酒井恭辅五短身材,枪法如
期刊
在反腐败斗争中,从各种传媒不断披露出来的一宗宗、一件件骇人听闻的腐败案件中,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为啥有人就是不怕,屡禁不止?不得不让人用第三只眼看腐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千里当官,为的吃穿”。这是形成腐败不断萌生的一个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根源。正如一个县太爷的直白——“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寥寥数语,就把大小贪官的丑恶灵
期刊
一、宇文泰和他的八柱国大将军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形成了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古都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自从北魏建都平城后,为了拱卫京城,沿长城一线,设置了六大军镇。其中的怀朔镇,位于今包头以北的固阳一带;武川镇,位于今呼和浩特附近。  北魏末年,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六镇纷纷响应,北方大乱。在多年的征战中,怀朔镇的高欢建立了东魏,以宰相的身份坐镇
期刊
众所周知,古希腊建筑是古希腊文明中最绚丽的奇葩,这些古希腊的能工巧匠运用精湛技艺建造的,充满艺术品质的建筑物外观恢宏,内质优雅,是人类智慧之花的体现与升华。  一、古希腊人认为,“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  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淋漓尽致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陆续形成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
期刊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诸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种诗歌形式。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最富诗意的职业。而正是这个职业的出现,才让我们今天品读到更多当时精彩的诗篇。这个职业有个动听的名字——采诗官。  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最古老的一种。中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