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问题 对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中国能耗还会增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
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在工业内部结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当前部分行业还存在些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又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使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地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提高其低碳技术生产水平为前提,否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处于初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有待时日。
3.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却是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給,但仍显薄弱。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除此以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总体规划,制定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应该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创新,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法规不完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不健全,我国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把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系中,增强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遏制以“能源”换“增长”而无视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走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投资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为以消费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积极扩大出口,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工业促增长的做法,降低能源消耗,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要突破关键环节薄弱的制约,通过强化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使服务业在产值比例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3.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应高度重视能效提高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中国应当确定将重点研究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等。大力发展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先进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最为关键的因素。中国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争取尽快掌握和推广低碳技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技术转移、设备制造和相关服务又可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强碳汇建设,增强碳汇能力。由于森林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发出氧气,在碳减排研究中为碳汇功能,即碳库容。因林地有碳汇功能,所以我国要大力发动群众加强城乡绿化建设,特别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我国碳汇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貌,有原始森林和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培育的林地,同时有大面积耕地和大面积的湿地资源。为发展低碳经济,要有规划地保护、建设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永久性碳库容量,以增强我国的碳汇能力。
5.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快构建碳金融体系。有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中国碳排放市场备受瞩目。碳金融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内容。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之内,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要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上的基础作用,健全碳交易监管和法律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定价权,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6.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广泛动员打造绿色生活方式。一是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低碳消费方式(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一种文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二是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企业要积极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三是社会公众要开启“低碳生活”。城市要搞好道路设计规划,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运载率相对较高的公共汽车、地铁等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的碳使用水平。
7.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对于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最大的公共物品,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完成减碳任务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越明确,各个国家对相关国际规则的确立和经济利益的角逐就会越激烈,但加强协作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09(11)
[2]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问题 对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中国能耗还会增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
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在工业内部结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当前部分行业还存在些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又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使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地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提高其低碳技术生产水平为前提,否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处于初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有待时日。
3.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却是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給,但仍显薄弱。目前,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除此以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总体规划,制定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应该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创新,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法规不完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不健全,我国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把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系中,增强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遏制以“能源”换“增长”而无视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走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投资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为以消费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积极扩大出口,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工业促增长的做法,降低能源消耗,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要突破关键环节薄弱的制约,通过强化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使服务业在产值比例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3.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同时保护知识产权。应高度重视能效提高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中国应当确定将重点研究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等。大力发展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先进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最为关键的因素。中国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争取尽快掌握和推广低碳技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的低碳技术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技术转移、设备制造和相关服务又可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强碳汇建设,增强碳汇能力。由于森林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发出氧气,在碳减排研究中为碳汇功能,即碳库容。因林地有碳汇功能,所以我国要大力发动群众加强城乡绿化建设,特别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我国碳汇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貌,有原始森林和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培育的林地,同时有大面积耕地和大面积的湿地资源。为发展低碳经济,要有规划地保护、建设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永久性碳库容量,以增强我国的碳汇能力。
5.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快构建碳金融体系。有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中国碳排放市场备受瞩目。碳金融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内容。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之内,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要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上的基础作用,健全碳交易监管和法律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定价权,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6.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广泛动员打造绿色生活方式。一是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低碳消费方式(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一种文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二是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企业要积极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三是社会公众要开启“低碳生活”。城市要搞好道路设计规划,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运载率相对较高的公共汽车、地铁等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的碳使用水平。
7.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对于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最大的公共物品,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完成减碳任务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越明确,各个国家对相关国际规则的确立和经济利益的角逐就会越激烈,但加强协作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09(11)
[2]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