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从分析信息化后勤的基本特点出发,指出了信息化后勤建设的基本原则,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信息化后勤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后勤建设;对策研究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军事后勤作为军事活动的一部分,必然要加强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信息化作战的要求,调整部队的编制体制,使信息化后勤建设与整个军事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
一、信息化后勤的基本特点
1.后勤系统集成化。使信息渗透到军事后勤的各个领域、各个节点,使信息能在军事后勤系统内部实时、顺畅、有序地流动,就必须实施系统集成。后勤保障部队和保障基地的各要素通过信息基因,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后勤装备设施、指挥控制系统与编制体制实现高度一体化,以便达到实时获得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提供精确保障的要求。
2.后勤保障精确化。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建设成果,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建立集智能化筹措、储备、输送、供应与自动化指挥、管理、控制为一体的精确化后勤保障体系,使后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准确的时机、准确的地点,以合理的成本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
3.后勤装备智能化。智能化后勤保障装备系统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传感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实时、自动进行后勤保障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而且保障系统自身具备人脑的部分功能,自主对保障群进行分析、判断,计算出保障项目的种类和数量,罗列出保障的先后次序,掌握最佳保障时机,对重点方向和重点部分队实施最有效益的保障,自动进行后勤保障辅助决策。
4.后勤力量可视化。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平台的基础上,系统整合空军后勤的实体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使空军后勤各级指挥管理机构对所属力量、支援力量和控制力量的所有人员、物资、装备、设施的情况和活动状态实现全面实时的动态监控。
4.后勤体制网络化。后勤系统各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连接成为一个横向连通、纵横一体的保障网络。要求尽量减少保障层次,缩短信息流程,使尽可能多的后勤保障单元同处于一个信息流动层次。不仅后勤指挥控制中心、网络节点,而且每个保障装备、每个保障人员都有计算机或传感器,整个保障系统就象一个计算机大平台,从而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信息流动实时化,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使用一体化。
二、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围绕后勤信息化建设目标,遵循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对后勤信息化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筹划,系统论证和合理确定后勤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和系统构成,研究制定后勤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统一筹划和使用人力、物力和才力,统一信息标准和网络接口,科学划分后勤信息化建设阶段,合理确定不同阶段建设任务和建设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历史进程和持续发展。
综合配套,重点突破。依据系统理论,着眼体系完整,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攻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统一,动态进行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整体协调,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基本思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后勤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和难点问题,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机械化建设,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其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平战结合,建管并举。立足战时精确保障需要,兼顾平时后勤信息化管理,充分考虑平战时快速、无缝隙转换,努力实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功效。健全后勤信息化系统管理机构,建立后勤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后勤信息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后勤信息化建设效能,确保平战时有效运行。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紧紧依托国家信息化建设,大量采用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迅速提升后勤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自主研制关键性硬件和软件,摆脱国外技术控制,努力完善可视后勤系统网络安全措施,明确可视后勤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确保后勤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三、推进信息化后勤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直瞄前沿,谋求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
目前,我们的后勤形态总体上与强国军队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还是走别人所走的步骤,一步不落;干别人所干的事情,一件不少,那么不仅难以赶上,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一要有“超前”的眼光,始终居于世界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制高点,敏锐觉察和把握后勤领域信息化的最新动向;二要有“超前”的胆魄,勇于放弃被动追赶式的发展模式,直接采用“三步并作一步走”、“力求一步到位”的超常措施;三要有“超前”的目标,舍低就高,删繁就简,减少过程性的步骤,越过可省略的阶段,锁定前沿目标,以此换时间、争速度,达成短期内赶上并与强国军队同步发展之目的。
(二)局部先行,带动信息化后勤建设整体发展
目前我军后勤尚处在半机械化阶段,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我军全面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但又不可坐失良机。逆水行舟,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舍次保主,局部先行;有先有后,先急后缓;一点或几点率先跃升,带动整体发展。首先,优先战役层次,突出抓好战役后勤保障力量、资源和信息的系统整合,解决后勤保障人力流、物资流的透明化、动态化、全程化调控问题;其次,优先应急保障力量,促使机动作战部队后勤和应急保障部队率先完成机械化、信息化,成为战役、战略均可掌握的“拳头”力量;再次,优先后勤指挥和装备,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后勤指挥和保障平台,实现信息交联能力、快速机动投送能力、综合保障能力、野战防护能力的系统集成。
(三)要点攻关,实现信息化后勤建设特色发展
现阶段就是要集财力于一隅,集顶尖人才和技术于一体,采取广域联合、借聘专家、公开招标等超常办法,全力攻下“四大关”:一是攻下“可通”关,突出解决三军之间、军地之间的后勤信息网络联通问题;二是攻下“可动”关,抓紧完成对后勤指挥、保障装备器材的信息化改造,和新配发装备器材的信息化功能定型,确保实现“动态”下的信息能力;三是攻下“可视”关,初步建立起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透明化、动态化调整系统,解决“你要什么、要多少、送到哪里”、“我有什么、有多少、预置在哪里”、“我怎么给你”的问题;四是攻下“可靠”关,集中突破操作安全标准、数据库安全防护、军用信息条码和防窃听与侦听、防病毒与黑客、防电磁辐射与介质泄露以及信息加密、防火墙、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初步建立起后勤信息防御系统,确保后勤信息能力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四)依托兼容,坚持信息化后勤建设科学发展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乘积式发展,极大地模糊了军用与民用、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构设军民一体的兼容体系,就成为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特征和可供依托的社会基础。一是信息网络兼容。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和主要领域。以此作基础、为契机,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的设置,到信息网络的交联、安全防护系统的构设、管理法规的完善等方面,实施广域兼容。二是技术和装备兼容。着眼通用性、融合性,解决互用性、共享性;既充分考虑到战时作战保障的需要,又注意到平时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实现技术、装备上的接轨。三是人才兼容。信息化后勤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蕴藏于信息化的社会。必须打破关门培养、土生土长的封闭式育才模式,充分借助于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建立双向互动、能进能出、可军可民、积极参预军事经济建设的人才兼容体系,以此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后勤建设;对策研究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军事后勤作为军事活动的一部分,必然要加强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信息化作战的要求,调整部队的编制体制,使信息化后勤建设与整个军事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
一、信息化后勤的基本特点
1.后勤系统集成化。使信息渗透到军事后勤的各个领域、各个节点,使信息能在军事后勤系统内部实时、顺畅、有序地流动,就必须实施系统集成。后勤保障部队和保障基地的各要素通过信息基因,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后勤装备设施、指挥控制系统与编制体制实现高度一体化,以便达到实时获得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提供精确保障的要求。
2.后勤保障精确化。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建设成果,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建立集智能化筹措、储备、输送、供应与自动化指挥、管理、控制为一体的精确化后勤保障体系,使后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准确的时机、准确的地点,以合理的成本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
3.后勤装备智能化。智能化后勤保障装备系统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传感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实时、自动进行后勤保障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而且保障系统自身具备人脑的部分功能,自主对保障群进行分析、判断,计算出保障项目的种类和数量,罗列出保障的先后次序,掌握最佳保障时机,对重点方向和重点部分队实施最有效益的保障,自动进行后勤保障辅助决策。
4.后勤力量可视化。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平台的基础上,系统整合空军后勤的实体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使空军后勤各级指挥管理机构对所属力量、支援力量和控制力量的所有人员、物资、装备、设施的情况和活动状态实现全面实时的动态监控。
4.后勤体制网络化。后勤系统各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连接成为一个横向连通、纵横一体的保障网络。要求尽量减少保障层次,缩短信息流程,使尽可能多的后勤保障单元同处于一个信息流动层次。不仅后勤指挥控制中心、网络节点,而且每个保障装备、每个保障人员都有计算机或传感器,整个保障系统就象一个计算机大平台,从而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信息流动实时化,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使用一体化。
二、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围绕后勤信息化建设目标,遵循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对后勤信息化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筹划,系统论证和合理确定后勤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和系统构成,研究制定后勤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统一筹划和使用人力、物力和才力,统一信息标准和网络接口,科学划分后勤信息化建设阶段,合理确定不同阶段建设任务和建设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历史进程和持续发展。
综合配套,重点突破。依据系统理论,着眼体系完整,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攻关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统一,动态进行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整体协调,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基本思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后勤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和难点问题,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机械化建设,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其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平战结合,建管并举。立足战时精确保障需要,兼顾平时后勤信息化管理,充分考虑平战时快速、无缝隙转换,努力实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功效。健全后勤信息化系统管理机构,建立后勤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后勤信息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后勤信息化建设效能,确保平战时有效运行。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紧紧依托国家信息化建设,大量采用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迅速提升后勤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自主研制关键性硬件和软件,摆脱国外技术控制,努力完善可视后勤系统网络安全措施,明确可视后勤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确保后勤信息系统安全保密。
三、推进信息化后勤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直瞄前沿,谋求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
目前,我们的后勤形态总体上与强国军队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还是走别人所走的步骤,一步不落;干别人所干的事情,一件不少,那么不仅难以赶上,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一要有“超前”的眼光,始终居于世界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制高点,敏锐觉察和把握后勤领域信息化的最新动向;二要有“超前”的胆魄,勇于放弃被动追赶式的发展模式,直接采用“三步并作一步走”、“力求一步到位”的超常措施;三要有“超前”的目标,舍低就高,删繁就简,减少过程性的步骤,越过可省略的阶段,锁定前沿目标,以此换时间、争速度,达成短期内赶上并与强国军队同步发展之目的。
(二)局部先行,带动信息化后勤建设整体发展
目前我军后勤尚处在半机械化阶段,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我军全面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但又不可坐失良机。逆水行舟,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舍次保主,局部先行;有先有后,先急后缓;一点或几点率先跃升,带动整体发展。首先,优先战役层次,突出抓好战役后勤保障力量、资源和信息的系统整合,解决后勤保障人力流、物资流的透明化、动态化、全程化调控问题;其次,优先应急保障力量,促使机动作战部队后勤和应急保障部队率先完成机械化、信息化,成为战役、战略均可掌握的“拳头”力量;再次,优先后勤指挥和装备,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后勤指挥和保障平台,实现信息交联能力、快速机动投送能力、综合保障能力、野战防护能力的系统集成。
(三)要点攻关,实现信息化后勤建设特色发展
现阶段就是要集财力于一隅,集顶尖人才和技术于一体,采取广域联合、借聘专家、公开招标等超常办法,全力攻下“四大关”:一是攻下“可通”关,突出解决三军之间、军地之间的后勤信息网络联通问题;二是攻下“可动”关,抓紧完成对后勤指挥、保障装备器材的信息化改造,和新配发装备器材的信息化功能定型,确保实现“动态”下的信息能力;三是攻下“可视”关,初步建立起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透明化、动态化调整系统,解决“你要什么、要多少、送到哪里”、“我有什么、有多少、预置在哪里”、“我怎么给你”的问题;四是攻下“可靠”关,集中突破操作安全标准、数据库安全防护、军用信息条码和防窃听与侦听、防病毒与黑客、防电磁辐射与介质泄露以及信息加密、防火墙、检测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初步建立起后勤信息防御系统,确保后勤信息能力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四)依托兼容,坚持信息化后勤建设科学发展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乘积式发展,极大地模糊了军用与民用、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构设军民一体的兼容体系,就成为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特征和可供依托的社会基础。一是信息网络兼容。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行业和主要领域。以此作基础、为契机,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的设置,到信息网络的交联、安全防护系统的构设、管理法规的完善等方面,实施广域兼容。二是技术和装备兼容。着眼通用性、融合性,解决互用性、共享性;既充分考虑到战时作战保障的需要,又注意到平时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实现技术、装备上的接轨。三是人才兼容。信息化后勤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蕴藏于信息化的社会。必须打破关门培养、土生土长的封闭式育才模式,充分借助于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建立双向互动、能进能出、可军可民、积极参预军事经济建设的人才兼容体系,以此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