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承全团带队传统,切实加强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构建“队为主体、团为核心、以团带队、团队共兴”的格局,是当前团队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初中少先队教育是少年实现社会化、身心成长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组织基础,同时,初中又是共青团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因此,团队组织自身发展需要两者紧密结合,自成一体。
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既处于人的一生中身心速度发展最快同时承载学习任务较繁重的阶段,也是为将来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该如何开展初中团队工作呢?初中年级团队一体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团加队,也不是简单的将团队辅导员、团队干部合二为一。它是一个过程,一个实现无痕迹延续的过程,是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关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鉴于这样的理念,我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初步摸索出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方略: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在初一年级。前苏联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达维多夫(B.B.Da выдов)研究指出,11-12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按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11-12岁的学生正处于初一年级,显然,抓好初一年级的团队衔接,实现团的无痕渗透,是有利于初中学生顺利完成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在初一年级实行“团队一体化”的建设,我认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团队一体化建设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
在这初中的三年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发展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重;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控制与评价能力日趋成熟;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年级,心理需求各不相同。
初一的新学生,告别了熟悉的小学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从小学的“老资格”变成了中学的“小字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都是全新的,需要他们重新适应;与新老师、新同学的交往,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独立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他们渴望被关注、受重视。他们此时的心理发展处于波动状态,适应能力差,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禁不起挫折的打击。这种情况下,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都会随即产生。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慢慢的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学习、情绪、人际交往等多种矛盾的产生。他们情绪激烈,容易冲动,感情强烈而不稳定,思想偏激易走极端,自我意识增强,而责任感、义务感与社会感相对淡薄。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思想有所松懈,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日趋淡漠,出现两极分化。他们自我控制的动力由主要来自外部的力量,转变为以内部自立控制力量为主的自我控制。我们看到,初一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特征,为了发扬其积极性而克服消极性,在年级的团队建设中即着手于思想引导的工作是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能力。
到了初三阶段,学生将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业负担重,他们往往一味追求成绩,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上的要求,对团的追求热情有所减弱,学习成绩的起伏常常导致情绪的波动。在初一年级开展团队建设,既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利于自身的意志品质的锻炼。
根据上述对初中生个体心理衍变过程的简要分析,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初中展开“团队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它将满足少年心理变化的内在需要和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向。我认为“团队一体化”能够成为他们最终完成“成人礼”的可行的途径。
二、初中年级团队一体化建设要把好四项关口
学生进入中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如何体现自我价值,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
显然,在初中年级展开“团队一体化”建设不仅仅是要基于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需求。我认为,熔铸与新的心理需求层次相适应的集体感,提高与新的集体形式相适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中阶段所必需的学习心态以及道德意志,都将成为这一“一体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我将此归纳为“四关”。
第一,顺利度过心理探视期,“以团带队”把好中队建设关。
置身于陌生的新环境,有的人激动兴奋,有的人紧张不安;有的人渴望做班级的焦点,有的与班级保持距离。此时,他们的集体归属需求特别强烈。
初一年级是全员少先队员,他们的新班集体即是一个新的中队。在共同的集体行为中同甘共苦,获取相似的心理感受,是一条有效途径。入学初为期5天的半军事化训练,使学生深刻感知“我生活在班集体中,是少先队组织的一员”,感知集体的纪律。各班还邀请高年级的团员到各班,参加其“请你认识我”、“入校感受”主题演讲,向初一年级新生介绍自己当年的感受、介绍校史、让学生学会与师长沟通、学会结交朋友;感受班级、少先队的温暖,形成爱集体、爱少先队组织的态度。
当初的初一(4)中队,拟定了《今天我为**而骄傲,明天**为我而自豪》的演讲主题,为50名队员的初中生活奠定了基调。集体成员有共同的追求、一致的目标,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大家互相关爱,友好竞争,这个集体可以说是“以团带队”新思路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第二,顺利度过心理调整期,“以团育队”把好干部选拔关。
****中学的初一年级新生,通过了层层选拔,家长、个人都有较高期望值。他们小学阶段在学习、工作方面都是佼佼者,95%的曾担任小干部。在新的集体中能否保持昔日的辉煌?当不上干部该怎么办?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心理困惑,给更多的队员创造锻炼的机会,大队部要求新组建的各中队实行临时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学生争当干部的动机由争面子、慕虚荣、图表现真正转换为服务于人、服务于集体。通过轮岗,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班级和少先队集体事务,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情感。最终目标定位:使学生养成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的好习惯。 我有一名学生在她进校之初,干部轮岗时就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组织能力。经过中队推荐担任大队委员后,她在高年级的团干部的指导下,逐渐独当一面。初中三年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带领初中部把文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到了高中她已经成长为一名老练的文体学生会干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体现的是“团队一体化”思维在学生干部培养上的有效性。
第三,顺利度过心理困惑期,“以团助队”把好学习考验关。
初一年级的学生,行为的动机更多的表现为获取他人的关注,博取教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等,因此他们表现欲旺盛。他们渴望以成人的姿态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青春期的萌芽又使他们逆反心理严重。对他们而言,第一次最能体现心理优势,表现成就感的莫过于显性的期中考试成绩。所以,初一年级最迫切要解决的是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我们发挥组织优势,邀请高年级团队员开展了“以微笑面对初中第一次考试”的志愿服务,与新生分享学习成功的经验,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对自己有信心、热爱生活的态度。
这是一个互助互动的过程。作为集体的一员,学生在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集中地解决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这种多向性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进而相互支持,相互影响;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十分有助于那些内向、害羞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顺利度过心理松懈期,“以团强队”把好理想信念关。
当学生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心理疲软阶段。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节奏已经熟悉,新鲜感正在逐步消退,对团的认识还很淡漠,思想上缺乏追求,要求上会有所放松。此时的他们,需要走近团组织。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将点燃他们的激情。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共青团的未来。今天的少先队员将成长为明天的共青团员。在许多队员眼里,那些优秀的团员青年的今天就是他们努力奋斗的方向。他们渴望进一步了解团组织,向往早日加入团组织。他们对团的追求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内动力。为此,我们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新团员介绍心得;为初一学生安排分散型的团课常识学习。初二各团支部与初一各班结成“手拉手”友谊对,团徽辉映队徽红,让他们感受团的温暖与力量。
团队员共同的学习活动,不仅增强了少先队员对团的了解,并由此而产生了对团的向往,增强了团的意识,而且团员自身的组织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更能自觉的理解和掌握团的知识,并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少年阶段养成,高尚的情操在少年阶段萌芽,远大的理想在少年阶段孕育,生命的辉煌在少年阶段奠基。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服务,是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切实搞好团队一体化建设,实现团队共兴的最终目标,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如何提升团队工作者的能力、智慧,如何调动学校全员参与团队一体化建设,乃是新的机遇带给我们的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既处于人的一生中身心速度发展最快同时承载学习任务较繁重的阶段,也是为将来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该如何开展初中团队工作呢?初中年级团队一体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团加队,也不是简单的将团队辅导员、团队干部合二为一。它是一个过程,一个实现无痕迹延续的过程,是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关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鉴于这样的理念,我在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初步摸索出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方略: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在初一年级。前苏联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达维多夫(B.B.Da выдов)研究指出,11-12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按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11-12岁的学生正处于初一年级,显然,抓好初一年级的团队衔接,实现团的无痕渗透,是有利于初中学生顺利完成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在初一年级实行“团队一体化”的建设,我认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团队一体化建设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
在这初中的三年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发展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重;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控制与评价能力日趋成熟;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年级,心理需求各不相同。
初一的新学生,告别了熟悉的小学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从小学的“老资格”变成了中学的“小字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都是全新的,需要他们重新适应;与新老师、新同学的交往,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独立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他们渴望被关注、受重视。他们此时的心理发展处于波动状态,适应能力差,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禁不起挫折的打击。这种情况下,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都会随即产生。他们此时最需要的是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慢慢的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学习、情绪、人际交往等多种矛盾的产生。他们情绪激烈,容易冲动,感情强烈而不稳定,思想偏激易走极端,自我意识增强,而责任感、义务感与社会感相对淡薄。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思想有所松懈,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日趋淡漠,出现两极分化。他们自我控制的动力由主要来自外部的力量,转变为以内部自立控制力量为主的自我控制。我们看到,初一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特征,为了发扬其积极性而克服消极性,在年级的团队建设中即着手于思想引导的工作是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能力。
到了初三阶段,学生将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业负担重,他们往往一味追求成绩,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上的要求,对团的追求热情有所减弱,学习成绩的起伏常常导致情绪的波动。在初一年级开展团队建设,既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利于自身的意志品质的锻炼。
根据上述对初中生个体心理衍变过程的简要分析,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初中展开“团队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它将满足少年心理变化的内在需要和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向。我认为“团队一体化”能够成为他们最终完成“成人礼”的可行的途径。
二、初中年级团队一体化建设要把好四项关口
学生进入中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如何体现自我价值,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
显然,在初中年级展开“团队一体化”建设不仅仅是要基于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需求。我认为,熔铸与新的心理需求层次相适应的集体感,提高与新的集体形式相适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中阶段所必需的学习心态以及道德意志,都将成为这一“一体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我将此归纳为“四关”。
第一,顺利度过心理探视期,“以团带队”把好中队建设关。
置身于陌生的新环境,有的人激动兴奋,有的人紧张不安;有的人渴望做班级的焦点,有的与班级保持距离。此时,他们的集体归属需求特别强烈。
初一年级是全员少先队员,他们的新班集体即是一个新的中队。在共同的集体行为中同甘共苦,获取相似的心理感受,是一条有效途径。入学初为期5天的半军事化训练,使学生深刻感知“我生活在班集体中,是少先队组织的一员”,感知集体的纪律。各班还邀请高年级的团员到各班,参加其“请你认识我”、“入校感受”主题演讲,向初一年级新生介绍自己当年的感受、介绍校史、让学生学会与师长沟通、学会结交朋友;感受班级、少先队的温暖,形成爱集体、爱少先队组织的态度。
当初的初一(4)中队,拟定了《今天我为**而骄傲,明天**为我而自豪》的演讲主题,为50名队员的初中生活奠定了基调。集体成员有共同的追求、一致的目标,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大家互相关爱,友好竞争,这个集体可以说是“以团带队”新思路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第二,顺利度过心理调整期,“以团育队”把好干部选拔关。
****中学的初一年级新生,通过了层层选拔,家长、个人都有较高期望值。他们小学阶段在学习、工作方面都是佼佼者,95%的曾担任小干部。在新的集体中能否保持昔日的辉煌?当不上干部该怎么办?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心理困惑,给更多的队员创造锻炼的机会,大队部要求新组建的各中队实行临时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学生争当干部的动机由争面子、慕虚荣、图表现真正转换为服务于人、服务于集体。通过轮岗,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班级和少先队集体事务,提升了学生的集体情感。最终目标定位:使学生养成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的好习惯。 我有一名学生在她进校之初,干部轮岗时就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组织能力。经过中队推荐担任大队委员后,她在高年级的团干部的指导下,逐渐独当一面。初中三年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带领初中部把文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到了高中她已经成长为一名老练的文体学生会干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体现的是“团队一体化”思维在学生干部培养上的有效性。
第三,顺利度过心理困惑期,“以团助队”把好学习考验关。
初一年级的学生,行为的动机更多的表现为获取他人的关注,博取教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等,因此他们表现欲旺盛。他们渴望以成人的姿态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青春期的萌芽又使他们逆反心理严重。对他们而言,第一次最能体现心理优势,表现成就感的莫过于显性的期中考试成绩。所以,初一年级最迫切要解决的是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我们发挥组织优势,邀请高年级团队员开展了“以微笑面对初中第一次考试”的志愿服务,与新生分享学习成功的经验,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对自己有信心、热爱生活的态度。
这是一个互助互动的过程。作为集体的一员,学生在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集中地解决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这种多向性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进而相互支持,相互影响;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十分有助于那些内向、害羞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顺利度过心理松懈期,“以团强队”把好理想信念关。
当学生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心理疲软阶段。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节奏已经熟悉,新鲜感正在逐步消退,对团的认识还很淡漠,思想上缺乏追求,要求上会有所放松。此时的他们,需要走近团组织。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将点燃他们的激情。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共青团的未来。今天的少先队员将成长为明天的共青团员。在许多队员眼里,那些优秀的团员青年的今天就是他们努力奋斗的方向。他们渴望进一步了解团组织,向往早日加入团组织。他们对团的追求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内动力。为此,我们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新团员介绍心得;为初一学生安排分散型的团课常识学习。初二各团支部与初一各班结成“手拉手”友谊对,团徽辉映队徽红,让他们感受团的温暖与力量。
团队员共同的学习活动,不仅增强了少先队员对团的了解,并由此而产生了对团的向往,增强了团的意识,而且团员自身的组织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更能自觉的理解和掌握团的知识,并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少年阶段养成,高尚的情操在少年阶段萌芽,远大的理想在少年阶段孕育,生命的辉煌在少年阶段奠基。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学生服务,是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切实搞好团队一体化建设,实现团队共兴的最终目标,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如何提升团队工作者的能力、智慧,如何调动学校全员参与团队一体化建设,乃是新的机遇带给我们的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