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合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在形成和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个人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活泼好动,导致其注意力涣散,无法长时间集中于课堂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专注于教学。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采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和基础能力,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切忌运用夸大的问题内容误导学生认知体系的建立。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和理解小数的性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到超市中或者商店中了解部分商品的价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将自己调查的商品价格说一说。而教师在学生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所调查的部分商品记录在黑板上,如本子1.5元一本,不锈钢碗12.5元一个,可乐3.00元一瓶,馒头2.58元一个。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价格并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价格,请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如果将1.5元、12.5元、2.58元、3.00元,这些数字中点后面的数字去掉,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学生从观察中就可以发现,当1.5元、12.5元、2.58元这些数字“.”后面部分去掉,商品价格就会发生改变,而3.00元后面去掉则不会发生改变。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探索、分析,发现小数点后面数字的含义,初步掌握小数的性质。数学知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数学情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将数学概念、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趣味游戏相结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来设置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含义”一课时,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分数知识讲解。首先,教师要提前准备教学用具及两个娃娃,布置好教学场景后开始进行提问:“将这些物品分给两个娃娃,每个娃娃得到的物品要一样多,应该如何进行分配?”学生一开始会不知如何去分配,可能会出现一个娃娃多分、一个娃娃少分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适当地利用小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玩具枪、卡片或文具等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物品,以摆放实物或者出示图片的形式,再在物品的下方标上价格,让学生利用模拟钱币进行购买。通过情景游戏,加深他们对人民币的认知,在快乐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创设游戏的问题情境,在游戏中融入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能让学生运用游戏这种感兴趣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技能。
三、问题情境与多媒体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颜色鲜艳的图画、动听的声音兴趣十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问题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圆形的作用及含义,理解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教师可以先播放两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分别是圆形的车轮在路上行驶的画面、三角形的车轮在路上行驶的画面,从而引出问题“观察视频中的车辆行驶状态有什么不一样?”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答引出今日所学习的内容。再如,以“比多少”为例,教师可以将学校体育课间操活動时的情境图播放给学生观察,在图中学生正在操作不同的器械,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图中的内容创设问题“跳高的学生和跳绳的学生一样多吗?哪一项体育运动的学生更多?”“踢毽子的学生比跑步的学生多多少?”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点数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倡摒弃传统教学中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在形成和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加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个人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活泼好动,导致其注意力涣散,无法长时间集中于课堂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专注于教学。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采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和基础能力,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切忌运用夸大的问题内容误导学生认知体系的建立。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和理解小数的性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到超市中或者商店中了解部分商品的价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将自己调查的商品价格说一说。而教师在学生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所调查的部分商品记录在黑板上,如本子1.5元一本,不锈钢碗12.5元一个,可乐3.00元一瓶,馒头2.58元一个。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价格并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价格,请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如果将1.5元、12.5元、2.58元、3.00元,这些数字中点后面的数字去掉,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学生从观察中就可以发现,当1.5元、12.5元、2.58元这些数字“.”后面部分去掉,商品价格就会发生改变,而3.00元后面去掉则不会发生改变。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探索、分析,发现小数点后面数字的含义,初步掌握小数的性质。数学知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数学情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将数学概念、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趣味游戏相结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来设置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含义”一课时,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分数知识讲解。首先,教师要提前准备教学用具及两个娃娃,布置好教学场景后开始进行提问:“将这些物品分给两个娃娃,每个娃娃得到的物品要一样多,应该如何进行分配?”学生一开始会不知如何去分配,可能会出现一个娃娃多分、一个娃娃少分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适当地利用小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玩具枪、卡片或文具等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物品,以摆放实物或者出示图片的形式,再在物品的下方标上价格,让学生利用模拟钱币进行购买。通过情景游戏,加深他们对人民币的认知,在快乐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创设游戏的问题情境,在游戏中融入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能让学生运用游戏这种感兴趣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技能。
三、问题情境与多媒体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颜色鲜艳的图画、动听的声音兴趣十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问题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圆形的作用及含义,理解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教师可以先播放两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分别是圆形的车轮在路上行驶的画面、三角形的车轮在路上行驶的画面,从而引出问题“观察视频中的车辆行驶状态有什么不一样?”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答引出今日所学习的内容。再如,以“比多少”为例,教师可以将学校体育课间操活動时的情境图播放给学生观察,在图中学生正在操作不同的器械,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图中的内容创设问题“跳高的学生和跳绳的学生一样多吗?哪一项体育运动的学生更多?”“踢毽子的学生比跑步的学生多多少?”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点数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倡摒弃传统教学中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