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实现了理论与技能的一体化学习,此外,其还融合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立足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形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24-02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这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学徒制被认为是从学校到工作最佳的过渡模式。因为它在学校教育和就业之间建立了两个过渡带,从学校到学徒制,再从学徒制到就业,从而推进了个体从教育到工作的平缓过渡,减少在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学习形式上看,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非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学徒半工半读,采用学分制,以获得资格认证为学习的终点。这增加了就职人员选择教育培训的自由度,是现有全日制正规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从学习地点上看,在学校之外,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重要的教育培训场所。
1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前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有利于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说,实行现代学徒制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拓宽技术人才培养通道的需要,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能够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更具创造力,充分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此,各地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有效的实践方式,加大各项支持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2現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最早出现的西方国家,其是将传统学徒培养方式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制度,为学校和企业搭建起了人才培养的桥梁,是对以往传统学徒制的创新与发展。从狭义上讲,现代学徒制出现在二战以后,比较有代表的是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以及德国“双元制”。从广义上讲,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结合(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受教育者工作的结合(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态度,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适应了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一种发展,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双主体职业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招工与招生同时进行,学生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合同,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毕业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现代学徒制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并完善现代学徒制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针对性,实现职业标准同教学内容的对接、终身学习同职业培训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同毕业证书的对接、产业需求同专业设置的对接,有利于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劳动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实现中国制造相对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设计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职业教育模式,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在招生与招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3.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多元智力理论及职业行动导向理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在某种社会环境下培养自己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产品需要的能力,这一理论成为现代人才观的基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行动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认为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与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机制。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职业教育既不培养“智力胖子”也不培养“机器人”,是培养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行动导向”的三个原则:
(1)培养目标建立在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及人才标准的基础上;
(2)以能力为本位的动态课程体系取代原有的学科体系;
(3)教学内容需同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岗位工作内容、技术、职业素质要求相契合。
“能力本位”的三个导向:
(1)在制度层面上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常模参照向标准参照(职业标准)的转换——能力标准。
(2)课程体系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包含岗位工作任务、过程模块、技能标准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过程活动为导向,实施技能训练,实现行为习惯的改变,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教学组织与过程。 3.2教学运行方式选择
一方面,现代学徒制能够帮助企业储备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解决企业面临的招工难问题;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还能够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贫困生压力,同时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题。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学徒制下,学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就需要调和好期间的时间安排,通常每周安排三天工作两天学习即可,但企业的生产是不能停顿的,特别是现代生产线。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二班轮换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但能解决企业用工难得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带来好处,有利于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3.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现代学徒制培养主要由两个主要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学生作为企业学徒工参与企业生产。这一环节下企业的师傅成为教师角色,将自己的技能、经验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第二环节,学生将实际生产中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上升的理论层面,实现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轉化,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环节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通过“课程”来互相融会贯通的。而采用传统高职课程的压缩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整体的工作过程来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来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3.4教学手段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的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现代青年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与慕课课件,也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互联技术和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4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发展的基础是产教融合及其有效实现的形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1-154.
[2]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6-81.
[3]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4] 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5]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1.
[6] 李铭辉.英德现代学徒制教育方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7):62-63.
[7] 马铭惠.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12):137-13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24-02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这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学徒制被认为是从学校到工作最佳的过渡模式。因为它在学校教育和就业之间建立了两个过渡带,从学校到学徒制,再从学徒制到就业,从而推进了个体从教育到工作的平缓过渡,减少在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学习形式上看,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非全日制的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学徒半工半读,采用学分制,以获得资格认证为学习的终点。这增加了就职人员选择教育培训的自由度,是现有全日制正规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从学习地点上看,在学校之外,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重要的教育培训场所。
1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前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有利于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说,实行现代学徒制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劳动就业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拓宽技术人才培养通道的需要,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制能够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更具创造力,充分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此,各地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有效的实践方式,加大各项支持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2現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最早出现的西方国家,其是将传统学徒培养方式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制度,为学校和企业搭建起了人才培养的桥梁,是对以往传统学徒制的创新与发展。从狭义上讲,现代学徒制出现在二战以后,比较有代表的是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以及德国“双元制”。从广义上讲,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的结合(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受教育者工作的结合(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态度,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适应了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一种发展,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双主体职业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招工与招生同时进行,学生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合同,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毕业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现代学徒制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并完善现代学徒制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针对性,实现职业标准同教学内容的对接、终身学习同职业培训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同毕业证书的对接、产业需求同专业设置的对接,有利于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劳动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实现中国制造相对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设计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职业教育模式,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在招生与招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3.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多元智力理论及职业行动导向理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在某种社会环境下培养自己解决问题或生产、创造产品需要的能力,这一理论成为现代人才观的基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行动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认为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与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机制。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职业教育既不培养“智力胖子”也不培养“机器人”,是培养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行动导向”的三个原则:
(1)培养目标建立在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及人才标准的基础上;
(2)以能力为本位的动态课程体系取代原有的学科体系;
(3)教学内容需同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岗位工作内容、技术、职业素质要求相契合。
“能力本位”的三个导向:
(1)在制度层面上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常模参照向标准参照(职业标准)的转换——能力标准。
(2)课程体系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包含岗位工作任务、过程模块、技能标准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过程活动为导向,实施技能训练,实现行为习惯的改变,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教学组织与过程。 3.2教学运行方式选择
一方面,现代学徒制能够帮助企业储备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解决企业面临的招工难问题;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还能够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缓解贫困生压力,同时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题。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学徒制下,学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就需要调和好期间的时间安排,通常每周安排三天工作两天学习即可,但企业的生产是不能停顿的,特别是现代生产线。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二班轮换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但能解决企业用工难得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带来好处,有利于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3.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现代学徒制培养主要由两个主要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学生作为企业学徒工参与企业生产。这一环节下企业的师傅成为教师角色,将自己的技能、经验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第二环节,学生将实际生产中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上升的理论层面,实现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轉化,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环节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通过“课程”来互相融会贯通的。而采用传统高职课程的压缩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整体的工作过程来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来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3.4教学手段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的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现代青年学生乐于接受,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与慕课课件,也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互联技术和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4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发展的基础是产教融合及其有效实现的形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为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1-154.
[2]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76-81.
[3]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4] 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5]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1.
[6] 李铭辉.英德现代学徒制教育方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7):62-63.
[7] 马铭惠.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5(1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