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意识、精神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传统的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行动起来,走向创新之路。新课标评价体系有新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学生不在以单一学分定学生的好坏,全面评价学生的索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一、由单纯的升学式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升学考试,而是不要把考试、升级、升学看作是唯一的目标。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考试可能考到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重点考的重点学,不重点考的就不重点学,笔试能反映的素质特别强调去培养,用其它方式才能反映的素质就不重视培养。新课程特别重视教育过程,使其科学有效地进行,使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由传授式的学习走向探究创新性的学习
  
  探究创新性并不是不要老师的讲授、引导,而是不要那种呆板的机械的讲授。强调探究式学习,可以说是这次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这次课程改革最难的新探索。探究性学习的强调,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性。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是把已有的经验性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提升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来对待。“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突出表现在各课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如《在山的那边》课后第一题是:“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这里,提示了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第二题:“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不仅提供了供学生探究的问题,而且通过括号中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引导和指导。另外,语文新教材在一学期中设计了六个综合性的学习单元(三大三小),供学生集中进行规模比较大的探究活动。
  
  三、由计划性、标准化培养模式走向多样性、个性化培养模式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的运行机制过分地强调整齐划一,缺乏机动性与灵活性,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新教材则根据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增加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还有不少供学生课外自选的家庭小实验等。有些教材还在某些具体内容前打上星号,供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另外,由于必修科内容总量删减,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增加,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为增加。新的语文课程教材特别反对把课文解释从外部强加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并与家人交流和研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些探究性题目的设计,特别注意了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这对于鼓励学生的判断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由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区化教育
  
  学校的教育应加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品质、怀疑意识、突破意识及求异意识。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教材学科中心的倾向,强调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时代的最新进展。新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九条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如,小学语文新教材为提升学生生活质量,除精选选文外,一个突出的新特点便是大大增加了诗歌的选文比例,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至少一篇诗文。这是因为诗歌是最能充分抒发人们情感的一种写作形式。新教材还适当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的课文,这样更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特点。在这一点上,“面向生活”与“面向学生”是一致的。
  
  五、学校的教育职能由单一性走向协调性、综合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单是一个智育的问题。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协调一致,避免各门科目之间的简单重复、相互脱节、课程门类太多等问题,更适合学生的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普遍联系、整体观点和多学科综合思维习惯的形成,更易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利于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
其他文献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仅就“激趣”环节作探讨。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先要从学习目的进行启发。教师的教育不是一两天就能奏效的,而是在长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而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轻松作
期刊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强调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也就是说:好的结尾应该如撞钟,虽然已经戛然而止,但文章那美好的意境、感人的细节、别致的写法、优美的语言,却深深地印入读者的脑海中,令其回味无穷。同开头一样,好的结尾可以使你的文章达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奇效。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
期刊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写
期刊
一、课题提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科学领域,我们只要认真研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要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变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的。下面结合阅读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
期刊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精彩源自“生命关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所以,课前老师可以与学生们真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