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实我们每位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在践行着这一点。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我预通过引导、诱导、辅导三方面来实施,力争使学生做到“学是为了会学”。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老师们,我们知道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和思想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更应该重视学法指导。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学法指导”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反对教师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制与灌注。学法指导可通过诱导、引导、辅导来完成,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诱导
“诱导”就是“开启”、“激发”,其作用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焦点,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学形式的变换,来“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启发,暗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推理,获取未知的信息,从而产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学习效果。
记得我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我请同学们快速地读文,找一找哪里让你觉得这场海难的可怕。在学生自由读书后,有同学找到了这样一段话:“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我说:“你可以把最后两句再读一读吗?”生就读后两句话。“我发现这两句话有一个写水的字,它不是我们通常用的流。谁发现了是什么?”学生答:“是灌”。“大家想一想,在这里为什么是灌而不是流呢?”生思考片刻:“因为,那个玛丽号巨轮是全速前进的撞过来,在人们乘坐的“诺曼底号”的身上撞开了一个大窟窿。而此时只有用“灌”才能说明水流汹涌湍急,势不可挡。如果是流的话,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来,用“灌”也更加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你真会体会,你的分析让大家感受到水流速度之快,水流量之大,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再指导学生结合词语:“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等词来用情读好本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单纯地告诉学生当时情况多么危急,应读出那种险、急的语气,让学生强硬地带着这种语气来读,而是一步步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找体现海难可怕的段落,再读最后两句话,抓住是“灌”而不是“流”让学生分析,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当时情况危急,才会有同学读得好的可能。这种方法诱导出学生的智力情绪,由此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开启、激发、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焦点,通过教师自身行为方式,教学形式的变换,来“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未知的信息。
二、引导
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是在学习活动过程 中体验、感悟习得的。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当学生不得法时,能及时通过示范,讲解等手段,寥寥数语即可帮助学生掌握、领悟学习方法。
比如:我去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送教时讲《“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当救生艇放下来时,人们一窝蜂拥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你推我搡”一词,我原以为这个词不难理解,但当问及同学时却无人回答,怎么办?不能冷场。我马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因为他们都赶过集市,我就问同学们:“你们都随大人上过集市吧?”“去过。”“集市上有没有过玩马戏呀?或套圈呀?或是那些你急于想看个究竟而因为人围得水泄不通你无法看到的希罕场景?”“有”“那此时你想怎么办?”嗬,好家伙,同学们的兴致都来了:“老师,往前挤,把人往后推、往左右挤。”“那时的情景就可用‘你推我搡’来形容。”“现在谁再来说说‘你推我搡’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都伸着小手急不可待地等老师来提问……在僵局被打破的同时别忘了对孩子们嘱咐一点。“这样‘你推我搡’的举动我们想想可以,可不要真的去做。”
三、辅导
辅导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以及补充和补救。学法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识、分析、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错误隐含的价值,在理答纠错中激活思维、不发思辨,让错误生成不一样的精彩。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狼牙五壮士》一课时,出示了两组词,其中一组:(坠落山涧 英勇跳崖)。在指名读、齐读后,让学生摘抄最重要或最难写的两个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说明理由。一名学生说自己写的是“坠落山涧”,理由是五壮士不顾自己的生命跳下山崖,保住了大部队和群众的生命。显然,该生混淆了五壮士主动跳崖的英雄壮举与敌人被动坠入山涧的狼狈行为,误将“坠落山涧”这个词用在五壮士身上。张老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说“坠落山涧跟主动跳下山崖一样吗?课上到最后我再来问你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地把问题拖到后面,实则是张老师在理答纠错方面的智慧表现,他的这一问,在给学生暗示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将结束时张老师将这一问题再次提出后,学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五壮士要死也不能死在敌人的手里,他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其实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学习产生困难的时候,不得法的时候,我们要能及时利用一种补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法,贵在得法”。相信有我们老师精心地进行学法指导,定能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让学生迎着知识的阳光展翅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
老师们,我们知道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和思想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更应该重视学法指导。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学法指导”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反对教师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制与灌注。学法指导可通过诱导、引导、辅导来完成,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诱导
“诱导”就是“开启”、“激发”,其作用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动机,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焦点,要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学形式的变换,来“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启发,暗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推理,获取未知的信息,从而产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学习效果。
记得我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我请同学们快速地读文,找一找哪里让你觉得这场海难的可怕。在学生自由读书后,有同学找到了这样一段话:“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我说:“你可以把最后两句再读一读吗?”生就读后两句话。“我发现这两句话有一个写水的字,它不是我们通常用的流。谁发现了是什么?”学生答:“是灌”。“大家想一想,在这里为什么是灌而不是流呢?”生思考片刻:“因为,那个玛丽号巨轮是全速前进的撞过来,在人们乘坐的“诺曼底号”的身上撞开了一个大窟窿。而此时只有用“灌”才能说明水流汹涌湍急,势不可挡。如果是流的话,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来,用“灌”也更加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你真会体会,你的分析让大家感受到水流速度之快,水流量之大,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再指导学生结合词语:“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等词来用情读好本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单纯地告诉学生当时情况多么危急,应读出那种险、急的语气,让学生强硬地带着这种语气来读,而是一步步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找体现海难可怕的段落,再读最后两句话,抓住是“灌”而不是“流”让学生分析,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当时情况危急,才会有同学读得好的可能。这种方法诱导出学生的智力情绪,由此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开启、激发、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焦点,通过教师自身行为方式,教学形式的变换,来“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未知的信息。
二、引导
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是在学习活动过程 中体验、感悟习得的。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当学生不得法时,能及时通过示范,讲解等手段,寥寥数语即可帮助学生掌握、领悟学习方法。
比如:我去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送教时讲《“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当救生艇放下来时,人们一窝蜂拥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你推我搡”一词,我原以为这个词不难理解,但当问及同学时却无人回答,怎么办?不能冷场。我马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因为他们都赶过集市,我就问同学们:“你们都随大人上过集市吧?”“去过。”“集市上有没有过玩马戏呀?或套圈呀?或是那些你急于想看个究竟而因为人围得水泄不通你无法看到的希罕场景?”“有”“那此时你想怎么办?”嗬,好家伙,同学们的兴致都来了:“老师,往前挤,把人往后推、往左右挤。”“那时的情景就可用‘你推我搡’来形容。”“现在谁再来说说‘你推我搡’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都伸着小手急不可待地等老师来提问……在僵局被打破的同时别忘了对孩子们嘱咐一点。“这样‘你推我搡’的举动我们想想可以,可不要真的去做。”
三、辅导
辅导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以及补充和补救。学法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识、分析、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错误隐含的价值,在理答纠错中激活思维、不发思辨,让错误生成不一样的精彩。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狼牙五壮士》一课时,出示了两组词,其中一组:(坠落山涧 英勇跳崖)。在指名读、齐读后,让学生摘抄最重要或最难写的两个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说明理由。一名学生说自己写的是“坠落山涧”,理由是五壮士不顾自己的生命跳下山崖,保住了大部队和群众的生命。显然,该生混淆了五壮士主动跳崖的英雄壮举与敌人被动坠入山涧的狼狈行为,误将“坠落山涧”这个词用在五壮士身上。张老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说“坠落山涧跟主动跳下山崖一样吗?课上到最后我再来问你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地把问题拖到后面,实则是张老师在理答纠错方面的智慧表现,他的这一问,在给学生暗示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将结束时张老师将这一问题再次提出后,学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五壮士要死也不能死在敌人的手里,他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其实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学习产生困难的时候,不得法的时候,我们要能及时利用一种补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法,贵在得法”。相信有我们老师精心地进行学法指导,定能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让学生迎着知识的阳光展翅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