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物理等所有自然学科学习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此我们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有意识地通过探究活动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从而增强物理课堂效果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 教学思考
科学探究,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追求过程,一般的探究过程比较公认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比较、推理、概括等。为此要想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人,广大教师进行了不断探索,比如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与运用,那么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尝试,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因与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出现了违背教育规律与本质的现象,如:课堂上实行“满堂灌”,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张扬,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出现“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形式,对教师的评价上也陷入“以学生考得好,就是老师教得好”的功利性之中,致使我国目前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中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出现很严重的功利化趋向。让教育在实践中艰难前行,让教育梦想折戟。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今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尝试,在教学方式上多思考、多探索,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走出传统教育的窠臼,让孩子们走出被动式的学习循环,真正地为自己学,为兴趣学,为明天的未来学。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正是这一要求的重要体现,为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有责任进行探索与思考,多采用探究式,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思考
1.深挖教材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版本,我们不能认为教材没有用,或者是撇开教材进行“题海战术”,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教材编写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是随意话之的,也就是说,教材的安排都是有意而为之的。我们在教学中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中奥秘或是“柳暗花明”的惊喜。如第一,人民教育版的物理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花了不少,也就是说现在的教材在信息量上比以前多了,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大量信息。第二,信息的生活化,如教材中的图片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意思是说教材中虽然引入了大量图片,但这些图片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和本章节或是本课时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图片会带给我们大量的生活化信息,一方面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高中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另一方面这些图片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素材。第三,教材中的物理实验多了也更表面化,如人教版教材中每一章都会有一个实验或是把实验隐藏在教材内容之中,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直接思考或进行实验。这也就是说,教材的编排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安排的,只要我们用心做,也一定能找到教材中那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地方与细节,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再编排做到为我所用,做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可能性,为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资料性的前提与基础。再如浙教版《科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知识的结构等在无形中顺应探究式教学。
2.探究活动中注重过程的引导
按照自然科学的思维过程:起点是问题,终点是事先的假说,然后围绕这个问题与假说进行探究,所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计划与实验、整理与结论、评价等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如前人所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如果不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想在有探究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觉观察生活或是在生活实践与活动中培养自己洞察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有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可能性。从而才能让教学探究活动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先导,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他的存在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知识,学会推理或推导出未知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判断与推理,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订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
(3)计划与实验是具体的实施阶段,是一个科学探究问题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制定具体的步骤与细节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情感与价值观的过程。
(4)整理与结论,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也是问题最终解决的阶段。当然这个结论只是自己实验的结论并不等于探究的最后结论,因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个过程虽然不是最终的结论但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成功与喜悦的黎明时刻。
(5)评价阶段是指在前面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前提下,分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条件是否恰当,步骤是否规范等实验程序科学的问题,如果是科学的就意味着我们得出结论的科学性。由此可见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伴随分析。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的引导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这对学生的自信心与耐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 教学思考
科学探究,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追求过程,一般的探究过程比较公认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实验、比较、推理、概括等。为此要想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人,广大教师进行了不断探索,比如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与运用,那么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线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尝试,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因与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出现了违背教育规律与本质的现象,如:课堂上实行“满堂灌”,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张扬,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出现“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形式,对教师的评价上也陷入“以学生考得好,就是老师教得好”的功利性之中,致使我国目前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中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出现很严重的功利化趋向。让教育在实践中艰难前行,让教育梦想折戟。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今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尝试,在教学方式上多思考、多探索,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走出传统教育的窠臼,让孩子们走出被动式的学习循环,真正地为自己学,为兴趣学,为明天的未来学。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正是这一要求的重要体现,为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有责任进行探索与思考,多采用探究式,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思考
1.深挖教材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版本,我们不能认为教材没有用,或者是撇开教材进行“题海战术”,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教材编写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不是随意话之的,也就是说,教材的安排都是有意而为之的。我们在教学中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中奥秘或是“柳暗花明”的惊喜。如第一,人民教育版的物理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花了不少,也就是说现在的教材在信息量上比以前多了,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大量信息。第二,信息的生活化,如教材中的图片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意思是说教材中虽然引入了大量图片,但这些图片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和本章节或是本课时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图片会带给我们大量的生活化信息,一方面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高中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另一方面这些图片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素材。第三,教材中的物理实验多了也更表面化,如人教版教材中每一章都会有一个实验或是把实验隐藏在教材内容之中,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直接思考或进行实验。这也就是说,教材的编排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安排的,只要我们用心做,也一定能找到教材中那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地方与细节,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再编排做到为我所用,做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可能性,为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资料性的前提与基础。再如浙教版《科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知识的结构等在无形中顺应探究式教学。
2.探究活动中注重过程的引导
按照自然科学的思维过程:起点是问题,终点是事先的假说,然后围绕这个问题与假说进行探究,所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计划与实验、整理与结论、评价等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正如前人所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如果不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想在有探究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觉观察生活或是在生活实践与活动中培养自己洞察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有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可能性。从而才能让教学探究活动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先导,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他的存在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知识,学会推理或推导出未知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判断与推理,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订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
(3)计划与实验是具体的实施阶段,是一个科学探究问题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制定具体的步骤与细节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情感与价值观的过程。
(4)整理与结论,是根据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也是问题最终解决的阶段。当然这个结论只是自己实验的结论并不等于探究的最后结论,因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个过程虽然不是最终的结论但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成功与喜悦的黎明时刻。
(5)评价阶段是指在前面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前提下,分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条件是否恰当,步骤是否规范等实验程序科学的问题,如果是科学的就意味着我们得出结论的科学性。由此可见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伴随分析。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的引导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这对学生的自信心与耐心的培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