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二者之间谁更重要?这一论题在电影学术界已经存在已久,本文力图通过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阐释证明优秀、经典的电影是完美的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在当今电影制作中,我们应当将技术作为推动力,以艺术作为目标,达到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从而更好的推动电影发展。
关键词:电影技术;电影藝术;融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关于电影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电影学者一直争论不断,电影艺术决定论与电影技术决定论将艺术与技术完全的决裂开来分析电影,而导致一种没有结果的争论一直持续。其实,电影究竟是什么?这是所有电影学者费劲毕生之力想要追寻的答案,日本著名电影大师黑泽明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电影究竟是什么。电影是技术的产物,更是艺术的代名词,现今的许多电影难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电影創作者没能很好的理解电影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重要性。自1895年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从一种客观的记录性到丰富的故事性的转变,是电影艺术到今天仍然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成为电影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处理好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创造优秀、经典电影的重要条件。
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一)电影技术决定论
“电影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影是画面、影像、声音等元素综合的艺术,但这种艺术背后的技术支撑却容易被忽视。电影艺术的诞生,正是由于摄影机、胶片、投影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
电影技术决定论在电影理论史中一直占据强势地位,“电影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晚上具有先决性意义,电影艺术的出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逻辑顺序上都是晚于技术的,它被技术所规定或决定。”毫无疑问,某一项技术的发展,对于艺术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电影的发展,就是需要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来推动。在21世纪各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影形式的转变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便是技术革命下的新体现,3D电影的推行,更是将传统意义的二维平面电影形式向三维立体式的转变,提升电影画面的逼真性。电影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画面清晰度得到很大提升,对于电影更好的表达叙事有着重要意义。
伴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出现和发展,电影创作方式和创作观念发生巨大改变,以往的电影理论都以“摄影机所面对的必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物”这样一个事实为基础。现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正在迅速地改造着电影业中几乎所有的领域。当今的电影制作者已经把数字成像、三维动画、虚拟影像等手段应用于构筑情节、进行拍摄和剪辑过程。这些技术已经改变了摄影机与摄影对象之间的关系, 并对传统的电影理论基石—“ 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提出了挑战。
(二)艺术决定论
与技术决定论相反,艺术决定论认为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促使电影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作用,只能再在电影艺术作用之后。电影艺术决定论提出者之所以提出艺术先行说,这与电影的制作过程相关,巴赞曾提出应该把电影的技术发明看作是“偶遇的巧事”,即“与发明者的预想相比较,技术在本质上是属于第二性的”。
艺术决定论学者认为,电影的制作是在创作者的设想已经在头脑中完备之后,艺术创造已经完成之后,才用技术来实现这一构想的。电影艺术家对于电影艺术的探索,是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电影技术在艺术效果的驱使之下,急需完备自身以达到电影艺术表达的需求,所以电影艺术决定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前苏联电影学者甘特曼提出:“电影技术领域里任何哪怕最巧妙的发明,只有当电影艺术发展过程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可能是有意义的,许多证据表明,只有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丰富电影表现手段,也就是说,能够在艺术形式方面发挥作用的发明才具有生命力。”美国电影学者鲁道夫·爱因汉姆曾提出著名的技术缺憾说理论,阐释电影的技术缺憾才是电影艺术获得生命的源泉。对于长期追求研究电影艺术的学者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在他们看来是噩梦,他们认为电影创作一味的追求电影技术,过于注重电影特效,则会使电影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审美欣赏性,使人们不断丧失美的欣赏能力,电影技术的介入,直接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衰微。今天很多观众走进影院,很难再看到电影中的艺术内涵,仅仅只是100多分钟的各种视觉特效的冲击而已。
(三)优秀经典电影是完美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在诸多的电影理论研究学者之中,许多学者倡导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应当完美结合,从而将电影称为“技术构建的艺术”。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欧纳斯特·林格伦就将电影技术与电影美学艺术相结合,以电影部类研究的方法全面总结了电影诞生半个世界以来而形成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技术支撑之间的关系。在林格伦看来,“电影艺术对于技术的依赖和受此影响的创作方式、艺术技巧,都是电影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完美的诠释了电影是作为技术化艺术的结合品,所以,将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隔离开来讲是一种对于电影技术化艺术的否定,也是很难产生优秀、经典电影的重要原因。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中所体现的技术性更为突出,在当今电影作品中,当中不乏很多单纯依靠数字技术而构建一部技术片,观众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都是数字化合成的特效,而整个影片的故事性或导演所要表达的意识在影片之中却消失的毫无踪迹。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电影,当我们观赏完一部影片,如果对于我们的心灵没能激起一丝的涟漪,那么这样的一部电影,即使它的特效再怎么花哨、完美,这样的一部电影也只能称之为没有灵魂的躯壳。电影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是因为电影中丰厚的文化内涵,电影是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一名优秀的电影创作者,绝对不会盲目的追求电影技术特效而忽略电影的灵魂,所以,将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创作更多优秀电影的基本要求。完美应该善于利用完备的技术手段为加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服务,例如卡梅隆在1995年为《数字化电影制片》一书所写的“前言” 中讲到:“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制作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整个数字领域都是电影制作人员和讲故事者学习的课堂,他们结业的时候就会明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完美印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根据扬·马特尔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对于熟悉李安导演的人而言,从李安之前所拍摄的电影来看,李安是一名善于将他对于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于影片中的导演,在习惯于拍摄家庭伦理电影的李安而言,选择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富含水、动物、小孩这些电影拍摄中最难拍摄的题材搬上银幕,在整部影片中,更为鲜亮的亮点还有“3D”。李安是一名会赋予电影灵魂的导演,所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电影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解读将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完美融合之后所产生的真正意义电影。
之前李安导演的每部作品,都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影子。除了故事本身所呈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外,导演在创作上也有着明显的文化交融。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李安电影的筋骨,而外在诸如叙事风格、视听技巧等方面则是其电影的血肉。将二者融为一体,就造成了今天的李安电影文化。这一风格在3D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依然秉承。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生命的反思,这是毫不逊色与3D技术这一先进技术的艺术创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依旧呈现的李安一贯坚持探讨的“人性”话题。在人性之外,李安又添加了对于生存与信仰的探讨,让人在观过影片之后心灵深处深受震动,会不停的反思和反问自己,生命的信仰何在? 3D技术的应用与李安之前所有电影比较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追求新技术。但是内在却是旧的,对于优秀影片而言,让观众看再好的特技效果也终会腻,只有显现影片真正的艺术思考才是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令人看得投入,又颇感精彩,最终叹为观止,技术也没有瑕疵,夜晚的满天星斗,白天海天一色,美到极致令人窒息,或者极具动态的冲击力,以飞鱼阵铺天盖地袭来,鱼群好似涌出银幕。海啸风暴更是毁天灭地令场面上几乎不输给影史上的任何灾难片。3D效果的使用,让故事的发展更为流畅,视觉的逼真更易将受众拉入影片情节之中。
影片所体现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则在于李安对人性的反思,孟加拉虎是否真正存在过?或者是少年派的另一面?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无数选择,选择哪一条路,如何走?李安在电影中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
李安电影中的那些人都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都是被社会秩序与伦理所囚禁,但同时又极端地向往自由,不断挣脱。其实,所有人际关系归结起来也只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电影之中导演对于电影艺术价值的确定,是电影灵魂所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3D技术与对于人性反思相结合,技术促进和推动着艺术的表现,艺术性支撑起电影完美技术下的思想内涵,真正意义上达到的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无论是电影技术决定论还是电影艺术决定论,都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就不能将二者分裂开来,我们应当极力将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相融合,以技术基础为支撑,艺术反思为灵魂,创作出更多有灵魂、高品质的优秀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上)[J]. 现代传播,2009( 2) .
[2]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J]. 现代传播,2009( 3) .
[3]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4]郝朴宁,李丽芳.《影像叙事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张歌东,载《当代电影》2003年第3期。
[6] [美] 奥汉年、菲利浦斯:《数字化电影制片》,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版, 第22页。
[7][前苏联]甘特曼:《电影造型语言的演变和电影技术的进步》,载《世界电影》1990年第3期。
摘要: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二者之间谁更重要?这一论题在电影学术界已经存在已久,本文力图通过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阐释证明优秀、经典的电影是完美的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在当今电影制作中,我们应当将技术作为推动力,以艺术作为目标,达到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从而更好的推动电影发展。
关键词:电影技术;电影藝术;融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关于电影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电影学者一直争论不断,电影艺术决定论与电影技术决定论将艺术与技术完全的决裂开来分析电影,而导致一种没有结果的争论一直持续。其实,电影究竟是什么?这是所有电影学者费劲毕生之力想要追寻的答案,日本著名电影大师黑泽明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电影究竟是什么。电影是技术的产物,更是艺术的代名词,现今的许多电影难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电影創作者没能很好的理解电影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重要性。自1895年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从一种客观的记录性到丰富的故事性的转变,是电影艺术到今天仍然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成为电影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处理好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创造优秀、经典电影的重要条件。
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一)电影技术决定论
“电影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影是画面、影像、声音等元素综合的艺术,但这种艺术背后的技术支撑却容易被忽视。电影艺术的诞生,正是由于摄影机、胶片、投影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
电影技术决定论在电影理论史中一直占据强势地位,“电影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晚上具有先决性意义,电影艺术的出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逻辑顺序上都是晚于技术的,它被技术所规定或决定。”毫无疑问,某一项技术的发展,对于艺术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电影的发展,就是需要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来推动。在21世纪各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影形式的转变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便是技术革命下的新体现,3D电影的推行,更是将传统意义的二维平面电影形式向三维立体式的转变,提升电影画面的逼真性。电影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画面清晰度得到很大提升,对于电影更好的表达叙事有着重要意义。
伴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出现和发展,电影创作方式和创作观念发生巨大改变,以往的电影理论都以“摄影机所面对的必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物”这样一个事实为基础。现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正在迅速地改造着电影业中几乎所有的领域。当今的电影制作者已经把数字成像、三维动画、虚拟影像等手段应用于构筑情节、进行拍摄和剪辑过程。这些技术已经改变了摄影机与摄影对象之间的关系, 并对传统的电影理论基石—“ 以摄影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提出了挑战。
(二)艺术决定论
与技术决定论相反,艺术决定论认为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促使电影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作用,只能再在电影艺术作用之后。电影艺术决定论提出者之所以提出艺术先行说,这与电影的制作过程相关,巴赞曾提出应该把电影的技术发明看作是“偶遇的巧事”,即“与发明者的预想相比较,技术在本质上是属于第二性的”。
艺术决定论学者认为,电影的制作是在创作者的设想已经在头脑中完备之后,艺术创造已经完成之后,才用技术来实现这一构想的。电影艺术家对于电影艺术的探索,是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电影技术在艺术效果的驱使之下,急需完备自身以达到电影艺术表达的需求,所以电影艺术决定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前苏联电影学者甘特曼提出:“电影技术领域里任何哪怕最巧妙的发明,只有当电影艺术发展过程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可能是有意义的,许多证据表明,只有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丰富电影表现手段,也就是说,能够在艺术形式方面发挥作用的发明才具有生命力。”美国电影学者鲁道夫·爱因汉姆曾提出著名的技术缺憾说理论,阐释电影的技术缺憾才是电影艺术获得生命的源泉。对于长期追求研究电影艺术的学者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在他们看来是噩梦,他们认为电影创作一味的追求电影技术,过于注重电影特效,则会使电影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审美欣赏性,使人们不断丧失美的欣赏能力,电影技术的介入,直接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衰微。今天很多观众走进影院,很难再看到电影中的艺术内涵,仅仅只是100多分钟的各种视觉特效的冲击而已。
(三)优秀经典电影是完美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在诸多的电影理论研究学者之中,许多学者倡导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应当完美结合,从而将电影称为“技术构建的艺术”。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欧纳斯特·林格伦就将电影技术与电影美学艺术相结合,以电影部类研究的方法全面总结了电影诞生半个世界以来而形成的电影美学观念与技术支撑之间的关系。在林格伦看来,“电影艺术对于技术的依赖和受此影响的创作方式、艺术技巧,都是电影区别于其他任何一门艺术的重要标志。”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完美的诠释了电影是作为技术化艺术的结合品,所以,将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隔离开来讲是一种对于电影技术化艺术的否定,也是很难产生优秀、经典电影的重要原因。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中所体现的技术性更为突出,在当今电影作品中,当中不乏很多单纯依靠数字技术而构建一部技术片,观众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都是数字化合成的特效,而整个影片的故事性或导演所要表达的意识在影片之中却消失的毫无踪迹。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电影,当我们观赏完一部影片,如果对于我们的心灵没能激起一丝的涟漪,那么这样的一部电影,即使它的特效再怎么花哨、完美,这样的一部电影也只能称之为没有灵魂的躯壳。电影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是因为电影中丰厚的文化内涵,电影是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一名优秀的电影创作者,绝对不会盲目的追求电影技术特效而忽略电影的灵魂,所以,将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创作更多优秀电影的基本要求。完美应该善于利用完备的技术手段为加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服务,例如卡梅隆在1995年为《数字化电影制片》一书所写的“前言” 中讲到:“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制作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整个数字领域都是电影制作人员和讲故事者学习的课堂,他们结业的时候就会明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完美印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根据扬·马特尔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对于熟悉李安导演的人而言,从李安之前所拍摄的电影来看,李安是一名善于将他对于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于影片中的导演,在习惯于拍摄家庭伦理电影的李安而言,选择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富含水、动物、小孩这些电影拍摄中最难拍摄的题材搬上银幕,在整部影片中,更为鲜亮的亮点还有“3D”。李安是一名会赋予电影灵魂的导演,所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电影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解读将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完美融合之后所产生的真正意义电影。
之前李安导演的每部作品,都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影子。除了故事本身所呈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外,导演在创作上也有着明显的文化交融。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李安电影的筋骨,而外在诸如叙事风格、视听技巧等方面则是其电影的血肉。将二者融为一体,就造成了今天的李安电影文化。这一风格在3D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依然秉承。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生命的反思,这是毫不逊色与3D技术这一先进技术的艺术创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依旧呈现的李安一贯坚持探讨的“人性”话题。在人性之外,李安又添加了对于生存与信仰的探讨,让人在观过影片之后心灵深处深受震动,会不停的反思和反问自己,生命的信仰何在? 3D技术的应用与李安之前所有电影比较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追求新技术。但是内在却是旧的,对于优秀影片而言,让观众看再好的特技效果也终会腻,只有显现影片真正的艺术思考才是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令人看得投入,又颇感精彩,最终叹为观止,技术也没有瑕疵,夜晚的满天星斗,白天海天一色,美到极致令人窒息,或者极具动态的冲击力,以飞鱼阵铺天盖地袭来,鱼群好似涌出银幕。海啸风暴更是毁天灭地令场面上几乎不输给影史上的任何灾难片。3D效果的使用,让故事的发展更为流畅,视觉的逼真更易将受众拉入影片情节之中。
影片所体现的巨大的艺术价值则在于李安对人性的反思,孟加拉虎是否真正存在过?或者是少年派的另一面?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无数选择,选择哪一条路,如何走?李安在电影中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
李安电影中的那些人都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都是被社会秩序与伦理所囚禁,但同时又极端地向往自由,不断挣脱。其实,所有人际关系归结起来也只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电影之中导演对于电影艺术价值的确定,是电影灵魂所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3D技术与对于人性反思相结合,技术促进和推动着艺术的表现,艺术性支撑起电影完美技术下的思想内涵,真正意义上达到的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无论是电影技术决定论还是电影艺术决定论,都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就不能将二者分裂开来,我们应当极力将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相融合,以技术基础为支撑,艺术反思为灵魂,创作出更多有灵魂、高品质的优秀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上)[J]. 现代传播,2009( 2) .
[2]彭吉象.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下)[J]. 现代传播,2009( 3) .
[3]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4]郝朴宁,李丽芳.《影像叙事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张歌东,载《当代电影》2003年第3期。
[6] [美] 奥汉年、菲利浦斯:《数字化电影制片》,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版, 第22页。
[7][前苏联]甘特曼:《电影造型语言的演变和电影技术的进步》,载《世界电影》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