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台湾四时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东池上,台湾最梦幻的米乡,我最喜欢晨跑的地方。清晨,我喜欢在池上农田小径慢跑,眼前一望无际,只有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阻挡我的视线。无电灯与电线杆遮蔽的农田,随着地形起伏,大地如画布,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景致,秋收后是衬着白云蓝天的如镜水田,夏天是随谷风摆动的金黄稻浪,有时还会与从海岸山脉垂降攀爬过来的云瀑相遇。
  池上日晒少,昼夜温差大,海岸山脉冲积下的粘土,加上高山环绕,云雾不断,水气饱满,水质干净,让池上稻米拥有绝佳的先天优势。像池上最早开发、紧靠着海岸山脉的万山小区,就连续出现三届全台稻米质量竞赛冠军,拥有三个米王。
  因为断层影响,容易有地震,日据时期兴建的花东铁路,避开原本平埔族与阿美族聚集的老村落,让池上平原成为花东纵谷唯一没有被铁路切过之地,加上农民坚持不装电线杆与路灯,防止稻子夜间受灯光影响无法正常生长,三百公顷的稻田,除了小房子、土地公庙之外,没有任何遮蔽物,维持壮阔景观。由于池上位纵谷最高点,居高临下的特质,稻田层层叠叠如浪起伏,绿浪、金浪、水镜映天季节轮替的池上风景,成为东部绝景。
  这里吸引许多外乡人来此落脚,安身立命。徐姐就是池上的面线一姐,前几年从台北土城搬到池上定居的徐姐,原本在土城开早餐店,曾来池上旅行,想起小时候家乡务农的情景,爱上这里的稻田跟人情,决定带着孩子搬到池上。房子自己规划自己监工,她喜欢下厨,厨房又大又干净,但一开始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事业,正好有多的空房,便决定开民宿。
  有一次煮面线给在地朋友吃,大家说好吃,还鼓励她创业,她就每天下午煮一锅大肠面线,大肠慢慢卤,将味道卤透了,又维持软中带Q的口感,没想到吸引池上、花莲、台东各地的客人,每天时间一到,就会有人带着铁锅,敲敲窗,将锅子放进来要外带。我住在徐姐的民宿,早餐竟然是麻油鸡、清炒瓠瓜、龙须菜,当然还有池上白米饭,又饱满又营养。
  还有一个朋友是返乡创业。父亲是平埔族,母亲是阿美族的彭明通,原本是服装设计师,因为忙于事业,身体出现问题,决定结束事业返乡。他喜欢蜡染的艺术创作,又喜欢喝咖啡,就在老家附近197县道4.5公里处的老平房,用艺术品、石头与花草,打造一间4.5公里咖啡馆。
  彭明通身材高大,黝黑俊秀,留长发,总是用蜡染头巾包得密密实实的。他常常不在家,但在吧台边画下煮咖啡流程,让客人可以自己磨豆煮咖啡,可爱的客人怕钱会被别人拿走,总是把应付的钱藏在吧台各角落,彭明通自己也常常忘了钱放在哪里。
  老房子的角落有一个摇椅,旁边堆着木头,石头堆砌的炉子吊着一个大茶壶,柴火烧的是普洱茶,总是缭绕着白烟,客人喜欢在此发呆、沉思与聊天。
  除了特地搜罗的台东在地咖啡,吃素的彭明通有几道精彩料理,像加入各种在地野菜的汤面,以及淋上南瓜打成的酱汁、摆入各样鲜艳水果的什锦色拉。咖啡馆二楼屋顶很精彩,走上去,背对海岸山脉,眼前是辽阔的中央山脉与池上平原,让人视野辽阔。
  我在那里也遇到农夫阿翔,他原本是台北的欧式料理主厨,因为在厨房吸入过多油烟,身体不适决定离职,移民到池上,开始学种田,学习体验食材的真实滋味,后来就在家里开了慢食家宴餐厅,用他种的米、左邻右舍的食材,以款待家人朋友的心情,一天只接一组预约客人。
  他的菜色完全都以米食为核心,第一道和风芥末酱淋过猫(一种可食的蕨类植物),第二道可乐丸子,这是香酥米粒包裹马铃薯与猪肉的可乐饼,接着是用梅汁与豆瓣酱炒的龙须菜,再来是米浓汤,利用隔夜饭,加上培根、在地芦笋与初鹿牧场鲜奶,用果汁机打细再熬煮的米浓汤。
  阿翔主菜是米饭,叫作米饭三部曲,先吃白米饭,再淋卤肉拌饭,接着吃炖饭。炖饭是先用烤箱将米饭烤半熟,加入鲜奶油、西红柿、帕马森干酪与洋葱,用橄榄油一起拌炒,再放入鸡高汤与饭一起炖煮,让米饭吸饱高汤的香气,口感粒粒分明,毫不含糊。
  在厨房的阿翔,总是挺着圆肚、手叉腰,自在悠闲的料理食材,在餐桌上,又侃侃而谈食材、土地跟生活。他希望池上米就是让人珍惜的奢侈品,大家好好吃饭,农夫才会认真种米。万安小区除了米王,现在还有一个厨王了。
  位于花莲、台东交界附近的丰滨港口部落,是原住民阿美族少数维持完整传统生活与文化的重镇。港口部落在地理上是东海岸的中心点,也是阿美族发源地之一。这个部落的独特个性,跟地理环境有关。丰滨是背山面海的狭长乡镇,最南端的港口部落,范围包括从北而南的石梯湾、石梯坪到秀姑峦溪出海口,大海日日夜夜的造访,雕凿出错综复杂的海蚀地形。从石梯坪看着云层、山峦与大海的交会,晴晴雨雨都是一种迷蒙状态。
  部落中心位于东部第一大河流,秀姑峦溪出海口附近,这条切过海岸山脉的湍急溪流,总长一百公里,从三千两百公尺高的秀姑峦山,以千军万马之姿,承载着各种虾蟹鳗鱼洄游生物,穿过山林峭壁,一路奔向太平洋。
  港口部落还有一个上天恩赐的礼物。来自南方的温暖黑潮,像一条深蓝色绸带,紧紧围绕东海岸,这条温暖洋流带来的养分,形成了洄游性鱼类的渔场,冬天是白皮旗鱼这种大型鱼猎食,从春天到夏天,则是鲔鱼、黑皮旗鱼、飞鱼与鬼头刀陆续从黑潮洋流跃出。这整块山河海的区域都属于港口部落的生活圈,光是石梯坪这个小区域,就是野菜与海菜的孕育宝地。
  对阿美族来说,大海就是冰箱。每个阿美族的孩子,小时候都会有一把鱼枪,可以潜水射鱼,为自己准备三餐。根据经验,清晨的鱼比较好抓,因为才刚睡醒,活动力很弱。石梯湾湾澳较深,岩石多,躲藏不少龙虾,除了捕龙虾,还可以带着铁钩去岩石与海沟挖螺贝。阿美族朋友还说,他们很穷,没有面包吃,每天早餐都是吃龙虾粥,都已经吃腻了。
  其中一个阿美族青年耀忠的料理更是东海岸传奇。他运用阿美族的食材,加入自己的创意,又亲自采集捕捞食材,将热情完全融入在厨艺中,让许多人慕名到他开设的“陶瓮百合春天”吃饭。
  他运用各种食材相互连结,产生新的味道,又善于使用白色餐盘,如画布般将食材点缀成山海风景,有精致的小品,有粗犷的豪气。像山药醋汁野菜蛋卷,就是将蛋皮包裹着过猫、龙须菜、紫山药与部落常吃的芭蕉干,改用低温烘烤来呈现芭蕉干的口感,再配上烤过的小西红柿,各种滋味与口感都融在一起。或是把野菜龙葵切成细碎,再用豆皮包起来,翠绿的颜色很诱人,又让龙葵跳脱传统煮汤或蒜头快炒的料理方式。   他的潮间带海之味,就是把蝾螺、烤中卷、生鱼片、秀姑峦溪出海口的虾虎、各种海菜同时摆在大盘上,或是各种生鱼片、龙虾与螃蟹放在漂流木做成的餐盘,衬着月桃叶、月桃花,以及石头,华丽的姿态不断让人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即使只是盐烤鬼头刀鱼头鱼腹,也有惊喜,因为鱼腹中会加上散发迷人香气的刺葱,增加鱼肉的韵味层次。
  台湾知名的休闲品牌熏衣草森林,也在石梯坪开了“缓慢石梯坪民宿”,我协助设计菜单,透过田野调查与访谈,到各地逛市场,设计出前菜、主菜、饭食、汤品、甜点到宵夜、早餐的菜单,呈现在地食材、在地精神与故事,并透过“说菜”方式,让客人透过饮食与故事,认识与感受花莲的美好。
  马岗,新北市贡寮区的小渔村,也是位于台湾最东的小渔村,深冬的东北季风吹袭时,小村笼罩在迷蒙的潮雾中。晴日再来,风景迥异,一边是大片的绿藻密布的潮间带,另一边是倒映蓝天的九孔池。
  我走在退潮的潮间带,这里都是湿滑的绿藻,坑洞中有许多灵动的小鱼苗,远处有人站在岩石上钓鱼,潮声忽近忽远,这片看似空寂的土地,却蕴藏许多秘密。这里位在三貂角,东北角最突出的小点,也是雪山山脉向海延伸、与海最贴近的接触点。这里被海水与冷风雕塑成一片海蚀平台,环境极端起伏,冷热交替,又干又湿,却长成一大片柔软的石莼绿藻,这些无根的小生物,利用潮水起伏之力,攀上土地,扩张生命。
  从日据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开始抓一种像鲍鱼的九孔贝类,大个的就直接用扁担挑往贡寮车站,搭火车到基隆鱼市出售,小个的就在海边挖一个沟豢养着。靠海的一大片海蚀的岩石平台,有不少区域被居民改成九孔池,以海水滋养着九孔,成为贡寮区的重要产业,也是台湾少数以天然野放方式养殖的九孔,其他地方的九孔都是箱网养殖,即使效益高,空间狭隘,却是饲料鸡的松软口感。
  这里的湾澳与暗礁如迷宫,却是鱼群的乐园,暗礁易躲藏,外海是急流,转入湾澳就成缓流,有如母亲温暖的臂弯,能阻挡狂风暴雨。我跟地方朋友搭舢板出海,今日风平浪静,回首望去,满山绿意与石头屋渐行渐远,进入从鼻头角到三貂角一带的辽阔大湾——三貂湾。
  我在舢板环视晴空下的三貂湾,想象当时西班牙人发现这个大湾的感受,思绪仿佛倒流到十七世纪。公元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南,建立东亚的贸易基地,1626年,在荷兰人的竞争压力下,西班牙为了挽回失去的贸易地位,决定占领北台湾。他们派遣两艘多桨大帆船,十二艘舢板船队护航,从菲律宾出发,沿着台湾东岸航行,他们来到东北角,停泊在这个大湾里,测量纬度描绘地形之后,称此为Santiago,此湾为Bay of Santiago,隔天进入基隆湾,并在和平岛建立要塞。此后,移民来此的汉人称这里为三朝、山朝,或是三貂角,一直到了国民政府来台之后,三貂角的区域名才消失,沦为一个灯塔所在地。潮起潮落,海浪争相奋起,继以叹息退去,涌动不歇的黑潮依旧在三貂湾外疾走,走入渔村,仍能感受那种面向大海的海人精神。
  有一次住在卯澳渔村的百美民宿,那天风大雨大,几乎走不出大门,隔天一早,民宿主人林大哥煎竹筴鱼当我们的早餐,只用盐巴调味,就能凸显鱼的鲜美,他还用宜兰龟山岛的樱花虾做成樱花虾油饭,一早吃到这么简单丰盛的料理,心情也开朗起来。林大哥原本是台北来的钓客,常常来此地钓鱼,为了找地方休息,就买了一个倒塌的石头屋,改建成民宿。以前都是去福隆买便当,吃久也腻了。钓到的鱼,除了煮成鱼汤,也想尝试不同口味,开了民宿后,他考上厨师执照,还能成为私厨,为客人料理餐点。
  我看到他的笔记本记录满满的食谱,还有不少钓鱼剪报。他说三貂角北端、卯澳外海有个卯澳流巷,这是一条海沟,加上暗礁林立,海底坡度起伏很大,海浪会在沟上翻滚,正适合大鱼藏匿与猎食。他记得过去曾有人钓到50斤的大红甘,还有91斤的鲈滑石斑,这里的大鱼数量居于全台之冠,只是现在能钓到30斤就不得了了。
  如果要一饱海鲜口福,得去贡寮的福隆与澳底,因为新鲜渔获都集中送往这两个人潮较多的聚落。例如福隆东兴宫附近的富士海鲜,这是卯澳渔民专门供应矶钓与龙虾的老牌餐厅,店面不大,都是采用最新鲜的海产。我在厨房看到老板娘正在清洗软丝,挖出囊袋,用剪刀剪开身体,用热水川烫,身体从透明变成乳白色,再放上五味酱,就是最简单的原味软丝。刚钓到的黑毛,也就是用葱姜丝清蒸,吃鱼肉的鲜甜味,再用鱼油拌饭,这尾黑毛一下子就被众人吃光。刚刚捕到的大龙虾,先切块,再用蚝油将蒜苗爆香,淋在龙虾上,清蒸之后的肉质像豆腐一样滑嫩。桶子里有一条大大的鲈甘,老板娘切块之后,只用盐巴与葱去煮成鱼汤,汤头很甘甜,鱼肉也维持软嫩口感。只用简单的烹调,就能吃到三貂湾的新鲜海味。
  澳底巷内有一家新港海鲜,他们的酥炸中卷与红烧醋鳗,则是另种酥脆的口感,清蒸的五味九孔,味道跟我在马岗吃到的烤九孔又不同,口感稍软,新港还有一道马粪海胆煎蛋,外表看似一般的煎蛋,一咬下去,软软的海胆就流泻出来,带着一股大海的清香,让我想起在卯澳、坐在小板凳上,细心清理海胆的阿伯阿妈们。
  澳底街上有一家在地人喜爱的价廉味美小店——龙门小栈,他们清早五点就去鱼市采买渔获,当天有鲭鱼与石狗公,我们点了在地口味的油爆小卷、石狗公汤、煎鲭鱼与三杯九孔。油爆小卷是用麻油与葱蒜姜丝去爆香,再将小卷放在锅中以大火煎炒,加点辣椒提味,起锅之后,表皮酥酥脆脆的,口感很甜美。三杯九孔口味很重,适合配啤酒,煎过的鲭鱼酥酥焦焦的,沾点胡椒盐,也很下饭。
其他文献
说来惭愧,是参与这次专题,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很喜欢吃的紫薯芋圆中,用来让芋圆弹牙的木薯粉,是在冬季的时候挖掘出木薯,继而通过搅拌、洗粉、晾晒制作而成的;平日里用来炖鸡的红菇,是采菇人在雨季之后的半夜,上山采摘而来;打过霜的芥菜,漂亮得可以摆在花盆里。  在城市生活久了,虽然也扮演煮妇的角色,但因采买食材多在超市,农业科技的发展,物流技术的便捷,让物产的季节性不再明朗,因此理所当然地觉得花菜是四季都有
期刊
高雄那玛夏区南沙鲁里的布农族部落,位在楠梓仙溪畔的深山清绝处,春天三月,正是青梅成熟期,可以制成唇齿生津的脆梅。先用粗盐搓揉,去除梅子的细毛,再用锤子快速敲打每颗梅子,让果身裂开,才能浸泡盐水中吸饱盐水,用盐分去除苦去涩。泡完盐水,等到梅子颜色变黄了,再换山泉水泡足两小时,最后用脱水机脱水,就能装罐后注入调好的糖水,发酵一周,就成为清爽诱人的脆梅。  以﹁家在南沙鲁﹂为品牌的脆梅,是用力将一颗颗脆
期刊
12月6日的金门村跑,是我跑步三年以来,参加的距离最短的一次正式赛事。区区9公里,完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这是我唯一一次,和天儿几乎共进退的9公里。至少做到有始有终了。  就在村跑前两周,天儿遇上事故,右脚前掌被车轮碾过,二趾的趾甲裂伤,出了不少血,去医院拍片无碍,只是拔了趾甲。虽然到最后开始慢慢恢复,但这一次的意外,让我对天儿这一次的村跑比赛平添了一份担心。一直到周四,我和天儿商量,若是中
期刊
“曾厝垵,彼时的乌托邦。”  拜访老婴的那天是个潮湿的下雨天,十二月的厦门,微微的海风夹带着零星的雨点,却依然挡不住来曾厝垵“朝圣”的人潮。曾厝垵的入口有三条路,陈老婴的南乐家庭旅馆从最左边的那条路进去不远,这条路就是彼时的曾厝垵路。在去年政府新出台的条文中,曾厝垵被重新规划为“五街十八巷”,这条路也被重新命名为“文青路”,文青取自“文艺青年”的缩写。此时的文青路正在修路,巨大的挖掘机轰鸣着敲击着
期刊
高雄盐埕区的一天是这么开始的。沿五福四路转进濑南街,我在阿贵虱目鱼小店点了鱼皮汤与鱼肚丸面线,还配一盘卤苦瓜。鱼皮上抹了一层鱼浆,咬起来很软有弹性,如果配上蒜泥或掺了豆瓣酱的酱油,也有不同滋味,汤头很清爽,除了鱼骨高汤,就是红葱头与青葱。鱼肚丸也非印象中一颗圆圆的鱼丸,而是饱满粗线条的歪扭鱼浆裹上鱼肚,满满占据碗公,汤头更清爽,只有姜丝提味,配上淡淡的面线,很有饱足感。  转进五福四路另一条小巷,
期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物候流转更迭,万物生发有道,周而复始。不论是农家的田园,渔民的大海,还是山野竹林,都在自然的规则内,生生不息。城市里,人们没有分明的昼夜,没有依存的四季,匆匆忙忙间早已经无处体验物候变迁的真切,被绚丽的广告安排着一顿顿餐食。而在城市的周边,那些依旧跟随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庄里,人们看露水霜降,听潮涨潮落,汗水滴落土地,听候大自然的调遣,也受用着自然的美味馈赠。
期刊
到了渔村,自然是跟着渔民们一起吃喝,才能吃到当季海味。让我们跟着“渔歌”一起细数澳角村的丰富海产吧。  澳角村一年四季都有美味渔产,最集中的季节当属秋季。新历八月一日至十月,是渔产的黄金期,墨鱼、小鳤、螃蟹、鱿鱼等等,随处可见,亦可买到晾晒好的各色鱼干,不可错过。  当地渔民除了出海捕鱼外,还在近海处种植了大量的紫菜。村民将紫菜苗下到绳子上,等到小苗密密地从绳子上冒出,便将长出紫菜苗的绳子绑在竹架
期刊
你或许不止一次地想来一场一个人的旅行,却每次都止于“想”,始终没有勇气付诸实践。本期推荐的作品或许会给你一些勇气,而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拿好你的手机,独自旅行就会变得意外地容易,关键只在于,你敢不敢踏出去?  《第一次一个人旅行》  作者:[日] 高木直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陈怡君  出版时间:2013-07  定价:28元  作为独自旅行的菜鸟,高木直子用她一贯亲切的绘画风格
期刊
不跑不行,有“不去会死”的执拗,也有“无跑步不旅行”的任性。跑步,这项最原始的运动,如今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台湾知名平面模特欧阳靖,台湾奥美创意总监龚大中,CCTV5套著名主持人于嘉,台湾马拉松旅游国际咨询专家刘忆萱,出版人于桐,杂志品牌总监关威…… 6位跑步名人,有人在跑步中旅行,有人在旅行中跑步,他们用最热血的方式,周游世界,倾听自我。
期刊
当我和朋友无所事事地呆在八月瓜果飘香的喀什噶尔,每天上网刷票却总也刷不出一张喀什到库车的硬卧和软卧车票时,不禁抓狂起来。尽管这正是喀什最好的时候,无花果黄澄澄,剥开吸一嘴,满脸的浓情蜜意。  但我已经想去跨天山了。从库车到独山子的公路,是最好的天山观景公路,八月将尽,两道山峰之间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如茵的绿草已经到了将近枯萎的绝色。但这里是新疆,天山南边六个绿洲之间的距离,从来都比扬州到京城还要遥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