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展现出的变化,必然使“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寓教与乐,突出其主体地位,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创设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学生主体 寓教于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8-01
1 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在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更突出学生地位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我就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几点建议。
1.1 确立全新的教师观,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由课堂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同时,“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行为”。
1.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乃教育之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必须树立的大教育观。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以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条件。
1.3 确立和谐的教学观与学习观,实现教学相长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因此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引领其自主探究、自主领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进而实现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设问转向学生敢问、能问、会问、善问,即由疑而思、由思而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使学生的潜力释放出来,实现教学相长,从而顺利达成教育教学三维目标。
2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参与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并辅有恰当的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更能充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我展示情境一:美国当地时间6月7日至8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私人会谈。情境二: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的两面派。情境三:中美贸易摩擦“轮胎大战”。接下来提出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势不两立、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由着美国、任人宰割。然后问题同学赞同哪种观点?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通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碰撞,使学生经过思考和辩论,最终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任人宰割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再如:教“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时,我突发奇想,引用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先让学生一齐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在如此优雅的诗情画意的陶冶中,自然更深刻地领会到了“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等哲学原理。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富有情感和美感的教学情境,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构建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当今的高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总喜欢追根问底,不会满足于是什么,转而要深究为什么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认知水平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所以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更要紧密联系身边的热点时事展开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一国两制”这一节课,我刻意收集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两段精彩视频,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在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中,开始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最后又引用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使学生深刻集会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同学们将来要为振兴中华、实现统一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政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创设情景的方法来讲授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或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知识再现的过程,并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模式都会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只要我们政治教师能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能适时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绽放出别样的红!
参考文献
[1] 张杰.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119-120.
[2] 王玉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个性化初探[J].教育探索,2009(2):94-95.
[3] 刘向光.浅谈高校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J].教育与职业,2010(5):133-13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学生主体 寓教于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8-01
1 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在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更突出学生地位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我就树立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几点建议。
1.1 确立全新的教师观,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由课堂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同时,“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行为”。
1.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乃教育之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必须树立的大教育观。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以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条件。
1.3 确立和谐的教学观与学习观,实现教学相长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因此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引领其自主探究、自主领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进而实现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师设问转向学生敢问、能问、会问、善问,即由疑而思、由思而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使学生的潜力释放出来,实现教学相长,从而顺利达成教育教学三维目标。
2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参与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并辅有恰当的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欲,更能充分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我展示情境一:美国当地时间6月7日至8日,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私人会谈。情境二: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的两面派。情境三:中美贸易摩擦“轮胎大战”。接下来提出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势不两立、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由着美国、任人宰割。然后问题同学赞同哪种观点?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通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起思维碰撞,使学生经过思考和辩论,最终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任人宰割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再如:教“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时,我突发奇想,引用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先让学生一齐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在如此优雅的诗情画意的陶冶中,自然更深刻地领会到了“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等哲学原理。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心理特点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富有情感和美感的教学情境,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构建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当今的高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总喜欢追根问底,不会满足于是什么,转而要深究为什么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的认知水平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所以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更要紧密联系身边的热点时事展开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一国两制”这一节课,我刻意收集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两段精彩视频,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在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中,开始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最后又引用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使学生深刻集会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最终完成,同学们将来要为振兴中华、实现统一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政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创设情景的方法来讲授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或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知识再现的过程,并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模式都会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只要我们政治教师能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能适时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绽放出别样的红!
参考文献
[1] 张杰.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1):119-120.
[2] 王玉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个性化初探[J].教育探索,2009(2):94-95.
[3] 刘向光.浅谈高校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J].教育与职业,2010(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