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既不是曾经让许多人艳羡服膺的现代化强国,也不是充满阴谋的霸权帝国,不过是目前全球事务中的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正确的心态,才能让我们理性对待两国的平等关系
在奥巴马此次东亚之行中,中国是其停留时间最长,也是最吸引世界瞩目的国家。中美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虽然没有以前的联合公报更有规范性和约束力,但是,却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清晰的蓝图。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大国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这种日益多元化的局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新兴国家都需要在民族心理、国家战略以及具体交往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遗憾的是,这种调整是痛苦而充满挣扎的,因为这不仅关乎国家形象,更涉及国家利益。在中美关系中,尤其如此。
中美两国关系的平等化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为相互交往的扩大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
尽管美国奉行务实外交原则,但是仇恨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依然萦绕在许多美国国民和政治家的心里。每当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矛盾,仇恨的意识形态马上就找到了具体的载体,并借助媒体的渲染,成为扭曲理性认知的巨大力量。曾经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最惠国待遇”以及每逢总统大选时中国就成为争取选票的话题,充分说明了这点。对于中国来说,尽管曾经将美帝国主义称为“纸老虎”,但是百年来的“西学东渐”心理,使国民对美国在心理上爱恨交加。究其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并不均衡,所以,虽然有外交上的形式平等,但是在实际交往上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相待。这也就致使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大多出于误判乃至自我利益的过度膨胀。美国一方尤其如此。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在显著提高。这为中美关系走向实质平等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关系的平等化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为相互交往的扩大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方面。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除了经济交往以外,两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军事交往在数量和层次上在稳步提升。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中美两国的交往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即以美国向中国的输入为主,那么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双方交往的对称性也在改善。这有助于消除一些长期存在的偏见、猜疑和成见。对于中国人来说,通过民间交往,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更能客观地认识美国的优势以及中美两国的差距和差异。
其次,随着交往的加深,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与美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是这个进程的重要内容。中国持有美国的高额国债以及中国商品对美国庞大市场的依赖自不必说,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一些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中,比如朝鲜问题、伊朗问题、国际金融安全等,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一国独大的美国来说,必须适应这个新的伙伴。而对于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中国来说,也要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规、则,实现合作共赢。中国成为G20国集团成员,并且与美国被称为G2集团,就充分说明了两国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奥巴马总统在访华期间表示,美中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如此重要。21世纪的重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核扩散,还是经济复苏,都不能通过单独行动加以应对。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美两国决定建立21世纪美中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的原因。
最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在逐步增多。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使两国,尤其是美国深刻体会到这点。美国政府开始对中美两国关系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不仅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而且积极寻求各种机制,比如“中美经济对话”来加强合作互信。中国政府面对国内舆论的激烈争论,依然能够理性地处置,坚持合作,与各国共度难关,不仅为全球经济的尽早复苏做出了贡献,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显然,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做到平等相待,真诚互助,才能共度难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奥巴马总统的时候所说,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美两国《联合声明》的更多新意
在中美两国交往加深,相互依存程度加强的背景下,解读中美两国《联合声明》能发现更多新意。《声明》中用大量篇幅来阐述两国核心利益的交接点,并全面描绘两国未来的全面合作。比如,《声明》中的第四部分的题目就是“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此外还多次提到两国要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因为“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拥有共同责任”。而“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开展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繁荣与安全”。由于中美两国在核心利益方面有着更多的交接点,所以两国关系被定位为“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
出于更多的共同利益条件,美国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国则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这种尊重彼此制度和发展模式的态度,为两国的平等交往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把中美关系明确定位为“二十一世纪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是对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权力非对称时代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积极回应。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博尼·格莱瑟(Bonnie Glaser)在谈到中美联合声明时评论说,“两个国家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但是对于双方如何合作推进这些利益,需要拭目以待。”
如何进一步合作,取决于中美两国的继续努力
对于美国,我们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三方面因素对两国关系的消极影响或制约。一是要消除冷战时代遗留下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偏见的根本是对其他制度或发展模式的敌意和不信任。在中国问题上,这还涉及到把中国妖魔化为制度的竞争对手。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所谓的“历史终结”,反而由于更大制度空间的出现,为不同发展模式的实验与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中国的发展道路之所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恰恰说明了各国选择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的合理性。二是要减少政党轮替或大选对两国关系的干扰。中国议题已经成为美国历届大选的重要话题,也是某些候选人动员选票的工具。政治煽动往往会扭曲普通民众的认知,也会打断一些正常化的交往,从而造成两国关系的波动,甚至短期挫折。希望美国更多的政治家能够树立起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思维,用更富有创造性的话题来为沉闷的政治选举增添活力。三是要跳出经济主义的思维,更全面地考虑和推进两国关系。所谓的“中美共同体”的说法就是这种简单化经济主义思维的产物,而批评中国人过度储蓄的论点则将其推到了极致。中美两国关系固然以经济为重要内容,但远不至此。更重要的是,如果只考虑经济问题,也容易将两国的核心利益引向对立。
对于中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上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正常的心态。在中美关系上,美国既不是曾经让许多人艳羡服膺的现代化强国,也不是充满阴谋的霸权帝国,不过是目前全球事务中的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美两国对于彼此互有所需,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合作。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避免某种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更能防止过于盲目自大的虚假自豪感,理性地对待两国的平等关系。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是迟早的事情。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更为明确的定位,中国在解决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会对国际事务和全球事务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表达的遗憾应该一直提醒着我们。他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奥巴马此次东亚之行中,中国是其停留时间最长,也是最吸引世界瞩目的国家。中美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虽然没有以前的联合公报更有规范性和约束力,但是,却为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清晰的蓝图。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大国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这种日益多元化的局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新兴国家都需要在民族心理、国家战略以及具体交往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遗憾的是,这种调整是痛苦而充满挣扎的,因为这不仅关乎国家形象,更涉及国家利益。在中美关系中,尤其如此。
中美两国关系的平等化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为相互交往的扩大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
尽管美国奉行务实外交原则,但是仇恨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依然萦绕在许多美国国民和政治家的心里。每当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矛盾,仇恨的意识形态马上就找到了具体的载体,并借助媒体的渲染,成为扭曲理性认知的巨大力量。曾经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最惠国待遇”以及每逢总统大选时中国就成为争取选票的话题,充分说明了这点。对于中国来说,尽管曾经将美帝国主义称为“纸老虎”,但是百年来的“西学东渐”心理,使国民对美国在心理上爱恨交加。究其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并不均衡,所以,虽然有外交上的形式平等,但是在实际交往上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相待。这也就致使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大多出于误判乃至自我利益的过度膨胀。美国一方尤其如此。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在显著提高。这为中美关系走向实质平等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关系的平等化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为相互交往的扩大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方面。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除了经济交往以外,两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军事交往在数量和层次上在稳步提升。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中美两国的交往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即以美国向中国的输入为主,那么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双方交往的对称性也在改善。这有助于消除一些长期存在的偏见、猜疑和成见。对于中国人来说,通过民间交往,民族自豪感也增强了,更能客观地认识美国的优势以及中美两国的差距和差异。
其次,随着交往的加深,两国的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与美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是这个进程的重要内容。中国持有美国的高额国债以及中国商品对美国庞大市场的依赖自不必说,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一些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中,比如朝鲜问题、伊朗问题、国际金融安全等,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一国独大的美国来说,必须适应这个新的伙伴。而对于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中国来说,也要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规、则,实现合作共赢。中国成为G20国集团成员,并且与美国被称为G2集团,就充分说明了两国相互依存程度的提高。奥巴马总统在访华期间表示,美中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如此重要。21世纪的重大挑战,无论是气候变化、核扩散,还是经济复苏,都不能通过单独行动加以应对。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美两国决定建立21世纪美中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的原因。
最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在逐步增多。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使两国,尤其是美国深刻体会到这点。美国政府开始对中美两国关系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不仅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而且积极寻求各种机制,比如“中美经济对话”来加强合作互信。中国政府面对国内舆论的激烈争论,依然能够理性地处置,坚持合作,与各国共度难关,不仅为全球经济的尽早复苏做出了贡献,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显然,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做到平等相待,真诚互助,才能共度难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奥巴马总统的时候所说,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美两国《联合声明》的更多新意
在中美两国交往加深,相互依存程度加强的背景下,解读中美两国《联合声明》能发现更多新意。《声明》中用大量篇幅来阐述两国核心利益的交接点,并全面描绘两国未来的全面合作。比如,《声明》中的第四部分的题目就是“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此外还多次提到两国要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因为“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拥有共同责任”。而“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开展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繁荣与安全”。由于中美两国在核心利益方面有着更多的交接点,所以两国关系被定位为“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
出于更多的共同利益条件,美国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国则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强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这种尊重彼此制度和发展模式的态度,为两国的平等交往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把中美关系明确定位为“二十一世纪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是对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权力非对称时代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积极回应。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博尼·格莱瑟(Bonnie Glaser)在谈到中美联合声明时评论说,“两个国家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但是对于双方如何合作推进这些利益,需要拭目以待。”
如何进一步合作,取决于中美两国的继续努力
对于美国,我们希望能够尽量减少三方面因素对两国关系的消极影响或制约。一是要消除冷战时代遗留下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偏见的根本是对其他制度或发展模式的敌意和不信任。在中国问题上,这还涉及到把中国妖魔化为制度的竞争对手。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所谓的“历史终结”,反而由于更大制度空间的出现,为不同发展模式的实验与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中国的发展道路之所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恰恰说明了各国选择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的合理性。二是要减少政党轮替或大选对两国关系的干扰。中国议题已经成为美国历届大选的重要话题,也是某些候选人动员选票的工具。政治煽动往往会扭曲普通民众的认知,也会打断一些正常化的交往,从而造成两国关系的波动,甚至短期挫折。希望美国更多的政治家能够树立起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思维,用更富有创造性的话题来为沉闷的政治选举增添活力。三是要跳出经济主义的思维,更全面地考虑和推进两国关系。所谓的“中美共同体”的说法就是这种简单化经济主义思维的产物,而批评中国人过度储蓄的论点则将其推到了极致。中美两国关系固然以经济为重要内容,但远不至此。更重要的是,如果只考虑经济问题,也容易将两国的核心利益引向对立。
对于中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上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正常的心态。在中美关系上,美国既不是曾经让许多人艳羡服膺的现代化强国,也不是充满阴谋的霸权帝国,不过是目前全球事务中的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美两国对于彼此互有所需,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合作。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避免某种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更能防止过于盲目自大的虚假自豪感,理性地对待两国的平等关系。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是迟早的事情。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更为明确的定位,中国在解决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会对国际事务和全球事务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表达的遗憾应该一直提醒着我们。他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