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互联网+教育” 的SWOT 分析,提出对当前高职教育生态体系的重构发展策略。重新定义师生关系,重构学习环境,优化人才培养,重构教学管理与评价,加强校校、校企合作等以重建新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教育新生态
“互联网+教育”时代代表着一个产业通过外部资源的推动,因此“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思维方式的创新。“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不光是指在校内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是构建校企、校校及区域之间的合作。
1“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重点,而不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利用互联网有效资源和平台,将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创新,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2“互联网+教育” SWOT 分析
针对目前“互联网+教育”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如下表。 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教育”需要依“互联网+”教育托成熟教育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对于课后跟踪及与企业需求结合度也待进一步加强。
3“互联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为教育的重组提供了契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平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员的个人学习需求,提供符合学员兴趣和能力的优质服务,实现综合性和个性化兼顾。“互联网+教育”实现了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合作及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提供一种高效模式。
4“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育生态重构
4.1突破师生身份
佐藤教授怎么说:“我们应该遵循的不是一个演讲生动的课堂,而是一个我们用心倾听的课堂。”新教育模式下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迁移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兼具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不再是听众,也成为了讲师。师生之间的交流无处不在,使教师成为“教育的倾听者”,学生成为“理想的说话者和倾听者”。
4.2重构学习环境
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员也由在校生扩展到了社会人员。由于智能学习的出现,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学习资源,创造新的学习环境。通过大数据支持的学习系统、无缝接入学习服务的移动终端和丰富的知识构建工具。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交換,以打破教学模式,让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学习、互动学习。
4.3优化人才培养
传统的培养方式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在教育领域,它为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综合实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契机。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发挥职业院校特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标企业项目运行管理的教学场景设计,以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4.4重构教学管理与评价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对学员的管理是以各种数据为基础的。课程管理可以由教师事先监管与干涉。学员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监控并反馈到互联网上。学员的管理和评价可以基于客观的数据。
4.5加强校校、校企合作
各院校之间应进一步推行资源、成果共享,学分互认等措施,形成高职教育集群。高职教育的发展要盯紧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教育平台,培养企业短缺的高技能符合型人才。
5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前沿的知识、技术得以快速推广。“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深入融合也逐渐改变了人类接受教育的方式,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数据融合、服务智能化等。要顺应时代需求构建完善的教育生态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8):1-9,26.
[2]吴南中,黄治虎,曾靓, 等.大数据视角下“互联网+教育” 生态观及其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22-30.
[3]庞晓琛,郭 红.“互联网 + ”时代高职教育生态圈与企业生态圈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2020(6):27-30
本文系课题研究:2019年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环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GISTJ2019-08;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教育新生态
“互联网+教育”时代代表着一个产业通过外部资源的推动,因此“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思维方式的创新。“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不光是指在校内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是构建校企、校校及区域之间的合作。
1“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重点,而不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利用互联网有效资源和平台,将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创新,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2“互联网+教育” SWOT 分析
针对目前“互联网+教育”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如下表。 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教育”需要依“互联网+”教育托成熟教育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对于课后跟踪及与企业需求结合度也待进一步加强。
3“互联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为教育的重组提供了契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平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员的个人学习需求,提供符合学员兴趣和能力的优质服务,实现综合性和个性化兼顾。“互联网+教育”实现了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合作及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提供一种高效模式。
4“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育生态重构
4.1突破师生身份
佐藤教授怎么说:“我们应该遵循的不是一个演讲生动的课堂,而是一个我们用心倾听的课堂。”新教育模式下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迁移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兼具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不再是听众,也成为了讲师。师生之间的交流无处不在,使教师成为“教育的倾听者”,学生成为“理想的说话者和倾听者”。
4.2重构学习环境
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员也由在校生扩展到了社会人员。由于智能学习的出现,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学习资源,创造新的学习环境。通过大数据支持的学习系统、无缝接入学习服务的移动终端和丰富的知识构建工具。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交換,以打破教学模式,让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学习、互动学习。
4.3优化人才培养
传统的培养方式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在教育领域,它为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综合实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契机。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发挥职业院校特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标企业项目运行管理的教学场景设计,以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4.4重构教学管理与评价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对学员的管理是以各种数据为基础的。课程管理可以由教师事先监管与干涉。学员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监控并反馈到互联网上。学员的管理和评价可以基于客观的数据。
4.5加强校校、校企合作
各院校之间应进一步推行资源、成果共享,学分互认等措施,形成高职教育集群。高职教育的发展要盯紧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教育平台,培养企业短缺的高技能符合型人才。
5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前沿的知识、技术得以快速推广。“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深入融合也逐渐改变了人类接受教育的方式,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数据融合、服务智能化等。要顺应时代需求构建完善的教育生态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8):1-9,26.
[2]吴南中,黄治虎,曾靓, 等.大数据视角下“互联网+教育” 生态观及其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22-30.
[3]庞晓琛,郭 红.“互联网 + ”时代高职教育生态圈与企业生态圈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2020(6):27-30
本文系课题研究:2019年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环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GISTJ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