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对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必须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品味诗词语言,把握诗词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意境 审美感受全面发展
目前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那么,古诗词教学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顺利走出误区呢?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古诗词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要紧扣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元素,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教学《十五夜望月》这一首诗时,有的学生把诗的内容填到现代流行歌曲谱中唱出来,有的学生编成舞蹈形式进行情感表达,也有的学生把诗内容像快板书一样有节奏的诵读出来……让学生自主发挥,有时能收到奇效。
二、注重品味诗词语言,把握诗词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等方方面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词语言的教学千万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初读让学生感受该诗的节奏及偶句用“ong”韵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直觉地感知作品的节奏、音调、韵律所营造的平和舒缓的效果与全诗深幽静谧的情调氛围的和谐,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音乐美对诗词情感内涵的生成作用。在词语选择上,可让学生体会“闲”“静”“空”等都具有一种清幽空灵的质感,这种质感会暗示着某种明远、淡泊的审美情趣与和谐、圆融的人生哲学。
古典诗词意境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色彩和诗人情感表达的关系。诗歌语言是“戴着锁链的舞蹈”,是有限中的无限。品味语言是古典诗词意境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进入对诗词意象美的体悟。
三、借助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问世间情为何物,……”“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生活中异性充满了好奇,早恋现象屡见不鲜!难道我们看不见校园内外一对对“小情侣”旁若無人的卿卿我我,更有甚者怀孕几个月居然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早恋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语文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念。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情感教育资源,在古诗词教学赏析中把握机会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将来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四、透过古诗词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都是经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全面。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岳阳楼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痛,对穷苦老百姓的悯。潜移默化中感觉到自己也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有同情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修养。
不走寻常路,古诗词教学要想顺利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就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词桃花源”的美好境界。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实践尝试,的确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古诗词课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陶醉在中华古典诗词的浩瀚海洋中,难道不是其乐无穷?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实践,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曾琦等.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意境 审美感受全面发展
目前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那么,古诗词教学怎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顺利走出误区呢?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古诗词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要紧扣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元素,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教学《十五夜望月》这一首诗时,有的学生把诗的内容填到现代流行歌曲谱中唱出来,有的学生编成舞蹈形式进行情感表达,也有的学生把诗内容像快板书一样有节奏的诵读出来……让学生自主发挥,有时能收到奇效。
二、注重品味诗词语言,把握诗词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等方方面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词语言的教学千万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初读让学生感受该诗的节奏及偶句用“ong”韵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直觉地感知作品的节奏、音调、韵律所营造的平和舒缓的效果与全诗深幽静谧的情调氛围的和谐,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音乐美对诗词情感内涵的生成作用。在词语选择上,可让学生体会“闲”“静”“空”等都具有一种清幽空灵的质感,这种质感会暗示着某种明远、淡泊的审美情趣与和谐、圆融的人生哲学。
古典诗词意境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色彩和诗人情感表达的关系。诗歌语言是“戴着锁链的舞蹈”,是有限中的无限。品味语言是古典诗词意境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进入对诗词意象美的体悟。
三、借助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问世间情为何物,……”“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生活中异性充满了好奇,早恋现象屡见不鲜!难道我们看不见校园内外一对对“小情侣”旁若無人的卿卿我我,更有甚者怀孕几个月居然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早恋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语文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念。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情感教育资源,在古诗词教学赏析中把握机会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将来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四、透过古诗词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都是经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全面。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岳阳楼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痛,对穷苦老百姓的悯。潜移默化中感觉到自己也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有同情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修养。
不走寻常路,古诗词教学要想顺利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就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词桃花源”的美好境界。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实践尝试,的确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古诗词课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陶醉在中华古典诗词的浩瀚海洋中,难道不是其乐无穷?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实践,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曾琦等.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