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品味历史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d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被学校、家长和学生视为茶余饭后摆摊的话题,无关紧要是一门副课,不过是为了应付中、高考,临考前记记、划划、背背就行了”。一些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教师也在众多学科中底气不足,积极性被大大挫伤,不加以积极改进,从而又产生恶性循环,中学历史课就更不受学生欢迎。中学历史课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文情感(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学历史教师却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教育要求每位教师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培养。 历史学是厚重的,我们就该厚重中透露威严,我们要追寻,要审视,要思考,要领悟人生大智慧。历史课也应该是丰富的,有历史味的。那么怎样才能上出历史课的历史味呢?  “历史味”首先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深厚的学科素养,包括历史知识的丰富,学科语言的规范,历史思维的缜密。其次历史味鲜明的体现则是展现给学生的趣味与神秘,趣味史料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呈现的多样,包括文字史料、历史遗迹、文物照片,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历史音像制品。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史料的运用跟学习细节包括学习方式有密切联系。史料既是将事实带入学生理解历史之中的必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就是通过史料才能对事实的情况进行解读、阐释和纠正),史料又是我们试图在各种经验性的解释中发掘某种揭示性的东西、有意义的东西、主题性的东西——所必需的工具。所以,史料可以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展现有生命的历史,填补教材的空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历史课堂上出历史味。
   一、语言艺术
   历史课讲授内容的过去性、具体性特点要求历史老师应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讲课时应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时而娓娓动听、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慷慨陈词、时而穿插警言轶事。始终扣住学生的心弦。学识渊博、口才出众的老师讲课其乐融融、兴趣盎然。学识浅陋口齿笨拙则感到素然无味、昏昏欲睡。历史课开头要精彩吸引注意力,中间部分要充实丰富折服人,结尾要有力意境深远。
   二、课程资源,重塑有生命的历史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课程资源也丰富多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渠道广泛涉猎历史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授课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如以多媒体为辅助,通过清晰的图像、图文并茂的实例等,多角度、多方位提供信息,既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展现有生命的历史,又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了内容的连贯性,还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果在历史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创设一种意犹未尽、欲罢还休的境界,那么教学就在这种生成与互动中如行云流水般高效、自然、流畅。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从容不迫地去接纳和拥抱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胸有成竹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精彩。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的历史课。
   1、合理加工历史素材
   历史教学之色来源于历史素材,如文字的、图片的、实物的,然后进行合理的加工。对于精心挑选出来的素材,教师也要用心搭配,适时适机而用。把隐藏在历史中更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尤其关注历史的细节,以细微的东西,来探讨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
   2、利用史料,营历史氛围,激探究之趣
   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锲而不舍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学习。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利用文字史料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利用史料,设问题情境,启探究之门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载体,也是核心和关键。在课题学习过程中,课题始终以问题展开,以问题的提出为学习的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学习的终结。问题既是学生学习探究的依据,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思路。所以,有意义的探究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且问题常与情境相伴而生。
   4、利用史料,质疑释疑,导探究之法
   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神秘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渴望。
   在教学中能不能带领学生“神入”历史,至关重要。历史是过去性的从而比较准确地感悟历史,从历史学习中获取乐趣和智慧方方面面。 讲课开头要精彩吸引注意力,中间要充实丰富真情打动人,结尾要有力令人回味无穷。兴趣和创造性是一致的。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新编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教材扉页上的北京圆明园景致之一——曲院风荷的插图。再配于教师对圆明园被毁前历史的讲解,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到圆明园的“宏伟华美”,然后将之与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的插图进行比较,再请学生感情丰富的阅读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超过六百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完全进入了当时的历史情景,激发起学生对英法侵略者的痛恨,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这段历史过程,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兴趣。
   三、与时事相联系,关注热点现实
   历史和现实密不可分,如果说历史是过去,不可能重演和实验,那么现实则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因此,我们应教学生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学习和感悟历史,以此来关注和审视现实。让学生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在学史中观察社会。让历史回归现实,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历史的延续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材料上准备充分,对学生引导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特别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智慧去梳理。历史讲传承,要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历史讲联系,要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讲借鉴,要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历史意识培养。 讲出历史课的味道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让有这方面潜质的学生在这一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历史课真谛。
   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精彩的历史之间找切入点,让我重新思考历史课价值。鲜活的历史人物、生动的历史事件变成密密麻麻的圈圈点点。历史课如何让学生感受时代风云,领略伟人神韵,心灵受到震撼?如何注重历史细节、涵养大历史观?任重而道远。本人要不断的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自我学习,广泛地涉猎及掌握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教、民俗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自我内心反省、感悟,自身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思想等反方式,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已达到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 兴趣激发 教学改进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源泉,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生物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 着眼于高中语文教学诸种怪状,试作探究,拨乱寻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误区刍探 语文地位 教与考     “误尽苍生是语文”,教书人迭声长叹。且看随录一则: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厦门大学黄拔荆先生认为这首词是抑雪扬梅,通过雪花与梅花的
期刊
在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教版2006年6月2版)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有两个地方表述不妥当,值得商榷。下面作如下分析:  关于解放区重点进攻被粉碎的问题  教材第49页是这样叙述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以后,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
期刊
摘要: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教育,是关于意志品质的教育,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挤身于世界的强国之列,特别是肩负着新世纪奔小康建设重任的青少年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拼搏斗志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和毅力是从挫折和磨难中提炼出来的。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困难,从
期刊
摘要: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习题讲评课常常格外的沉闷。学生的功利心理决定了习题讲评课学生的接受心态是疲弱不振的。对考试过的题目,学生们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会做的,不屑听;不会做的,对直线式的提供答案的教学,依然听不懂,下次碰到相关题仍然是“屡错屡做,屡做屡错”。美国的教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所以在新课改下的
期刊
在笔者的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级学生,很难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困生。尽管老师、父母在他们身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同样也有方方面喝望成功,教师应当多关注他们,仔细观察和研究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并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以他的长处带动他全面发展,这些学生完全可以变好。  要转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
期刊
爱是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过精辟的解答:“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想要真正建立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班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配合。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然要基于对学生的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多用一些时间,努力
期刊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怎样提高差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差生学习态度反复的原因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否则,就不能去做差生的工作。我认为差生学习态度反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差生的听课水平差  听课是一种繁重复杂紧张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学会听课,必须诱导学生爱这门课,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乐听”才能“会听”,希望学生爱听课,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建立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公平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有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   关键词:新课改 构建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关键之一,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又是关键。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