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促成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这说明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此外,读书、磨课、培训、考察、师徒结对子等方式都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其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课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途径。只要你抱着一颗恭敬之心,带着虔诚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会受益匪浅。听课,听什么呢?
  一.听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具体到一节课上,教师是如何渗透的,是用什么方法落实的?这是听课者应该关注的。
  记得以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我侧重于讲解,通常用加—加、减—减、换—换、编故事、编儿歌、编顺口溜、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在听了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意识到这样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就向那个老师学习,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方法不再单一,而且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会比老师告知要牢固。
  合作教学是难点,课堂上往往流于形式。但有一次听课,一个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眼前一亮。他让每个小组都给自己起了响亮的名字,比如“智慧组”、“机灵组”、“阳光组”、“探索组”等,而且给四个组员都编上号码,讨论时,一号负责组织监督,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发言后,由二号进行汇报。我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训练,效果确实很好,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我过段时间就把组员的序号打乱,这样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汇报的机会。
  听课,只要用心,拿来就用,确实是成长的捷径。
  二.听课堂氛围的创设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精打采,丧失学习的兴趣。
  听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始终以友人一样平易的姿态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随即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组织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形成结论,使其感受到亲身参与探究讨论的乐趣。真正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窦老师就是这样的,整个课堂她就像在与学生聊天一样。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是窦老师潜心钻研的成果,也是听课者学习反思的重点。
  三.听教学细节的处理
  常听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讲课者不经意的举手投足往往体现了日常教学的习惯和理念。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寻找我们需要的做法,剔除一些糟粕。
  记得有一次听课,那位老师讲得非常精彩,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对重点的把握也很到位。但是,评课的时候,校长却说:“XX老师,你课堂上的一个小动作使你的这节课大打折扣,你怎么能用粉笔砸那个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呢?你完全可以通过提问他的同位引起他的注意,或者通过提问他本人来警醒他。”可见,细节多么重要。
  有些名师的课堂细节更引人深省。于永正老师讲课时,表扬学生的用词都不一样,“XX同学的眼睛一直在看着老师!”“XX同学善于思考。”“XX同学坐得最端正。”“你读书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感谢你们的发现。”简洁而深入学生内心的表扬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当学生回答精彩时,他会激动地拥抱学生。爱学生的艺术就是从这些细节中体现的。
  四.听课堂驾驭的失败
  听课不仅要听他人成功之处,更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平时听课,我们往往浮在表面,只觉得这个老师讲得不好,却不去思考为什么没有处理好?也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来讲这节课,我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我想:如果抱着参与者、研究者的态度去听课,把每学期听20节课的任务当成进步的契机,把别人的失败当成自己成功的阶梯,每个老师都能快速成长起来。
  每次听课后,我都写评议,尤其是把别人的失败之处记录下来,并设计出修改方法,如果是同组老师的课,我就重新加工,重新试讲,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很有帮助。
  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听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听课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一位专家说:“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所以,听课还必须伴随着多思考才能有进步、有提高。同行们,让我们洗耳恭听、冥思苦想,共同进步吧!
  程侠,教师,现居山东枣庄。
其他文献
随着情感态度这一第三维度目标的强调,当下的许多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将语文课堂的思想升华到极致,以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标,却在不经意间丢失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那便是构成文本的语言文字。情感目标固然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终极目标,但若是为了情感目标的实现而抛弃了文本,那便是从根本上淡化了语文的学科色彩,从而使得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更趋于模糊,而语文教师的角色则将趋于尴尬境地。在课堂中,仿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