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个飞跃”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联系与发展、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原理,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以及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有利于当代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为以后各届领导集体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关键词:“两个飞跃”思想;哲学底蕴;价值]
“第一个飞跃”是指把人民公社这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废除,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指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生产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集体经济。
一、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哲学底蕴
(一)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无论是“第一个飞跃”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还是“第二个飞跃”适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都是邓小平根据当时农业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现实实践活动提出的科学论断。其中,“第二个飞跃”更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并且在以后農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与发展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第一个飞跃”为“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创造了物质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个飞跃”为“第一个飞跃”指明了方向,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飞跃”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不断发展,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量变与质变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的两个飞跃,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提出的,都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所以,无论是“第一个飞跃”还是“第二个飞跃”,都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
(三)认识论
“第一个飞跃”的提出,是邓小平在农民“包产到户”这一成功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科学认识,由此才提出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在“第一个飞跃”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事实证明,它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也具有科学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有利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这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贯穿了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中,邓小平“三农”思想中的“两个飞跃”思想,更是把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运用的淋漓尽致,所以“两个飞跃”思想正是邓小平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
2.有利于培养联系和发展的眼光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的“第一个飞跃”和“第二个飞跃”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也正是邓小平同志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现。没有“第一个飞跃”的发展,“第二个飞跃”就难以实现,没有“第二个飞跃”的逐渐转变,“第一个飞跃”就找不到出路,农业生产的发展就难以为继。所以,“两个飞跃”思想有助于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有助于我们适时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两个飞跃”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适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思想,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虽然第一个飞跃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滞后,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提出的,但在本质上还是一个阶段性的质变。第二个飞跃是在第一个飞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当第一个飞跃发展到足够程度,第二个飞跃这个阶段性质变就可能会应用而生。
(二)实践价值
1.为以后各届领导集体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思想提出之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于土地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飞跃”展开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首先要牢牢把握好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的流转。习近平总书记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强调把土地的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置,并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严格分离开来,从而在土地政策上形成了“三权分置”、“两权分离”的局面。
2.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富起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正好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因此,“两个飞跃”思想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第一个飞跃”已经实现,并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和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得到了解决。而他的“第二个飞跃”也正在被实践着,在以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乔丽婉(1993—),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研究。
关键词:“两个飞跃”思想;哲学底蕴;价值]
“第一个飞跃”是指把人民公社这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废除,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指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生产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集体经济。
一、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哲学底蕴
(一)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无论是“第一个飞跃”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还是“第二个飞跃”适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都是邓小平根据当时农业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现实实践活动提出的科学论断。其中,“第二个飞跃”更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并且在以后農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与发展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第一个飞跃”为“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创造了物质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个飞跃”为“第一个飞跃”指明了方向,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飞跃”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不断发展,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量变与质变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的两个飞跃,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提出的,都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所以,无论是“第一个飞跃”还是“第二个飞跃”,都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
(三)认识论
“第一个飞跃”的提出,是邓小平在农民“包产到户”这一成功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科学认识,由此才提出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在“第一个飞跃”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事实证明,它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也具有科学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有利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这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贯穿了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中,邓小平“三农”思想中的“两个飞跃”思想,更是把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运用的淋漓尽致,所以“两个飞跃”思想正是邓小平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
2.有利于培养联系和发展的眼光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中的“第一个飞跃”和“第二个飞跃”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也正是邓小平同志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现。没有“第一个飞跃”的发展,“第二个飞跃”就难以实现,没有“第二个飞跃”的逐渐转变,“第一个飞跃”就找不到出路,农业生产的发展就难以为继。所以,“两个飞跃”思想有助于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有助于我们适时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两个飞跃”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适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思想,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阶段性质变。虽然第一个飞跃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滞后,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提出的,但在本质上还是一个阶段性的质变。第二个飞跃是在第一个飞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当第一个飞跃发展到足够程度,第二个飞跃这个阶段性质变就可能会应用而生。
(二)实践价值
1.为以后各届领导集体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农业要实现“两个飞跃”思想提出之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于土地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飞跃”展开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首先要牢牢把握好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的流转。习近平总书记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强调把土地的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置,并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严格分离开来,从而在土地政策上形成了“三权分置”、“两权分离”的局面。
2.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富起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正好给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因此,“两个飞跃”思想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第一个飞跃”已经实现,并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和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得到了解决。而他的“第二个飞跃”也正在被实践着,在以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乔丽婉(1993—),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