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介绍福建省古树名木现状,从物种、分布、年龄、保护等级、保护价值、生长状况等多方面的分析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福建省古树名木资源,开发科普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的一些思路,在有效保护福建省古树名木资源前提下,充分发挥古树名木旅游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古树名木;多样性;旅游开发;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01
古树名木[1]是我国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全社会的“绿色文物”和“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全绿办〔2015〕10号)、《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闽绿办〔2015〕1号)要求,福建省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及保护管理情况,了解掌握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总结保护管理经验、发现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政策、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等提供基础数据。在做好保护的同时,笔者认为如何开发利用也是必须做一些有益的研究,使古树名木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1 资源多样性
本次普查(2016年12月30日为时间节点)汇总,福建省现有古树名木102 020株[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共23 210株,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48种共44 421株。
1.1 物种多样性
据统计,福建省古树名木共102 020株,隶属61科148属267种。
1.2 分布多样性
全省古树名木散生的38 094株,占37.34%;群状的63 926株,占62.66%。福州市7 607株,占7.46%;厦门市993株,占0.97%;莆田市1 501株,占1.47%;三明市19 631株,占19.24%;泉州市5 938株,占5.82%;漳州市6 751株,占6.62%;南平市40 440株,占39.64%;龙岩市7 660株,占7.51%;宁德市11 499株,占11.27%。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82个县(市、区)有分布,全省981个乡镇中有908个乡镇有分布。
全省海拔(H≤50 m)12 739株,占12.49%;海拔(50 m 1.3 年龄多样性
福建省古树名木102 020株中,有年龄记载的共44 065株,其中年龄最大的古树有2 100岁。按年龄段统计如表3。
1.4 保护等级多样性
福建省古树名木102 020株,其中:一级古树3 995株,占总数的3.92%,隶属33科74属101种;二级古树12 989株,占总数的12.73%,隶属40科94属154种;三级古树84 640株,占总数的82.96%,隶属57科141属246种;名木396株,占总数的0.39%,隶属25科30属37种。
1.5 保护价值多样性
1.5.1 珍稀树种多样性
Ⅰ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 433株,主要有7种,分别为南方红豆杉、水杉、水松、四川苏铁、苏铁、银杏、钟萼木,占32.02%;Ⅱ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 777株,主要有16种,分别为福建柏、格木、红豆树、花榈木、长叶榧树、香榧、半枫荷、喜树、红椿、鹅掌楸、乐东拟单性木兰、台湾杉、金钱松、闽楠、樟树、刺桫椤,占67.98%。
1.5.2 省级栽培(珍贵)树种多样性
共有48个种,分别为樟树(9 861株)、枫香(9 053株)、柳杉(6 618株)、南方红豆杉(5 202株)、闽楠(3 906株)、油杉(1 521株)、銀杏(1 434株)、江南油杉(967株)、香榧(953株)、桂花(577株)、蕈树(477株)、红豆树(412株)、四川苏铁(343株)、格木(323株)、罗汉松(321株)、黄连木(318株)、锥栗(180株)、南酸枣(159株)、赤皮青冈(150株)、红锥(107株)、水青冈(107株)、乐东拟单性木兰(94株)、福建青冈(81株)、红花香椿(57株)、黄枝润楠(49株)、蓝果树(48株)、少叶黄杞(42株)、台湾杉(40株)、香椿(39株)、福建柏(39株)、吊皮锥(38株)、刨花润楠(34株)、花榈木(34株)、卷斗青冈(33株)、观光木(31株)、檫木(14株)、金钱松(13株)、福建含笑(13株)、百日青(13株)、半枫荷(10株)、深山含笑(9株)、木荚红豆(8株)、青钱柳(7株)、亮叶桦(3株)、榉树(3株)、乳源木莲(3株)、钟萼木(2株)、福建山樱花(2株)。
1.6 生长状况多样性
1.6.1 树高生长多样性
全省树高(h≤10 m)12 353株,占12.11%;树高(10 m 全省胸围(B≤200 cm)43 234株,占42.38%;胸围(200 cm 2 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古树名木是“活化石、活文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在科学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价值,开发科普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产品,服务福建乡村振兴建设,已是当前面临的研究课题。
2.1 科普旅游开发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虽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顽强地生存,它们承载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学属性。通过研究分析其生长状况,能够发现该物种在当地的生长规律,从而进一步推断当地不同年份降水量、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状况。例如永泰县同安镇丹洋村一株400 a树龄的杉木,树高32 m,胸围474 cm,冠幅15 m,至今生长旺盛,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调查这株古树,并采回种子、穗条作繁育研究材料,其种子发芽率和接穗的成活率均很正常。还有龙眼、樟树、楠木等古树,都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等,这些古树都是优质种质资源。通过整理这些古树名木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普及其科学知识,开展成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科普旅游产品。
2.2 观光旅游开发
名木古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有的古朴虬劲,屹然挺立向上;有的古木逢春,沧桑历尽;有的虽遭雷劈,树干斑驳陆离,沟壑纵横,但仍生长旺盛,傲视旷野;有的相依相偎,相伴而生;有的枝接连理,花团锦簇,香飘数里。名木古树所具有的“苍、古、劲、朴、奇”等形态景观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是福建省观光旅游资源的瑰宝。通过展示名木古树形态优美、类型多样的风采,让游客感受名木古树春花、夏郁、秋色、冬寂的季相景色与别样情怀,打造独具特色的名木古树观光旅游产品。
2.3 文化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古树名木作为“活化石、活文物”,具有“文物、印记、遗址”等属性,虽然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古树名木常常与文化古迹、名人轶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遗风遗址相联系,具有文化考古,历史考证的价值。例如福州“榕城”美称的由来,就富有文化积淀。宋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内河水系发达,又属滨海城市。当时城内居民饱受旱涝之苦,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热,百姓因此患病者众多。张伯玉上任太守后,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目睹民生疾苦,深感同情。经调查,发现榕树根系发达,既可以涵养水源,又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美化环境,荫泽后,适合福州的地理环境。于是制定了“编户植榕”政策,发动19.7万户福州市民种植榕树:“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故才有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这形成了福州2 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盛景。
2.4 生态旅游开发
在福建省生态旅游中,古树名木是生态旅游的重要一环。古树名木树龄长,一棵古树历经千百年而仍能生长繁茂,其抵御自然界侵害的能力很强,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一般具备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的特点。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渐渐对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周围生存的生物在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尤其对分布比较密集的古树名木,在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时,还能够有效调节空气质量,对局部气候环境产生一定的制约,在发达根系的作用下,能够发挥涵养水源、防沙固土的功效。一棵古树名木遮蔽面积从数十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不等,有时一株就可以造就一处生态小环境,促进小范围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对周围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加美观的感受。例如泉州市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的“千年古樟王”,树龄1 300 多岁,树高 29 m,胸径 535 cm,冠幅 40 m,枝叶繁茂,绿荫如盖,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覆盖面积超过1 000 m2。巨大的冠幅枝叶繁茂,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庞大的根系涵水固土,使古树旁的小河流水潺潺,永不干涸,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古树周围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已经成为德化县森林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3]。
2.5 历史旅游开发
历史旅游是指在保护、传承好历史载体前提下,将历史载体运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让游客体验、感知、了解历史载体背后的事件、经历、传承等过程。古树名木生长历程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同时,许多古树名木都生长在历史古迹类场所,都和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福州市的闽侯县大湖乡雪峰村的雪峰寺的枯木庵,庵内有枯木1株,无枝梢,高3.32 m,围7.13 m,树腹朽空,腹壁题刻,楷书直下计3行,字径12 cm。文曰:“维唐天佑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记载着闽王王审知于公元905年资助兴建该庵的史实,金石家称为“树腹碑”。 天王殿前还有四棵镇寺大柳杉,据说,其中两棵是五代时雪峰寺开山祖师义存和闽王王审知分别所植,另两棵为清光绪年间雪峰寺住持达本禅师所植。义存所植的一棵直指苍穹,如今依然茵茵如盖;闽王所植的一棵亦是旁向横披,生机岸然,为雪峰寺的“镇寺之宝”,这些古树是古寺的历史见证。开展历史之旅,让游人体验古树名木古风之美,把与古树名木相关的历史典故、传奇故事等制作成光碟、画册、扇子等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古树名木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游客认知度、参与度。
2.6 宗教旅游开发
福建省宗教场所众多,福建先人从古就有在寺院种植风水树的传统,如今这些古树大都成为古树名木。福建闽南地区,佛教的宗教场所内,很多地方都种植佛门圣树——菩提榕[4]。这些古菩提榕有的已是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结合宗教信仰、香客、信众朝觐、佛学、道家、儒家文化,开展古树名木宗教旅游,让游客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保护古树名木。
2.7 乡村旅游开发
在福建省广大乡村,古树名木树冠茂密,当地百姓把它当作风水神灵加以保护。这些古树名木既作为庭荫树,又作为乡村“交流、议事”中心。当地结合村庄公园,开发成小型休憩区,设立石椅、石桌等休闲设施,为村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一道清新自然的景观,例如长汀的紫薇公园等。许多古树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如银杏、酸枣、香榧等,能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采收的种子、果实,可成为乡村旅游的品牌产品。
2.8 康养旅游开发
康养旅游包括休闲、养生、度假、疗养、康复及医养结合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活动。福建省古树名木中,樟树共有9 861株,占总数的9.67%;南方红豆杉共有5 202株,占5.10%。这些古树树体高大,枝叶茂盛,树体会散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精气和气味,叶、果实有药用功效。可以结合当地康养基地、美丽乡村、村庄绿地建设,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3 结语
古树名木属林木资源中特殊的一种,之所以是树木中的“老古董”,是其与自然界抗争的结果,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也是祖先的伟大遗产,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是第一要务。
古树名木在旅游中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是名胜古迹的生态奇观,是旅游资源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风景旅游区,古树名木都是一种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资源。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具備的文物性与独特性能够为植物进化与变异、树木气象学等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稀缺资源,也是我们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刘友多.福建省古树名木调查报告[R].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6
[2] 唐源泉.古树名木保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35-136
[3] 郑彩云.试论名木古树保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2(2):96-98
[4] 卢紫君,刘锡辉,涂慧萍.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1):77-80
关键词 古树名木;多样性;旅游开发;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01
古树名木[1]是我国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全社会的“绿色文物”和“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全绿办〔2015〕10号)、《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闽绿办〔2015〕1号)要求,福建省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及保护管理情况,了解掌握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总结保护管理经验、发现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政策、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等提供基础数据。在做好保护的同时,笔者认为如何开发利用也是必须做一些有益的研究,使古树名木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1 资源多样性
本次普查(2016年12月30日为时间节点)汇总,福建省现有古树名木102 020株[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共23 210株,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贵树种48种共44 421株。
1.1 物种多样性
据统计,福建省古树名木共102 020株,隶属61科148属267种。
1.2 分布多样性
全省古树名木散生的38 094株,占37.34%;群状的63 926株,占62.66%。福州市7 607株,占7.46%;厦门市993株,占0.97%;莆田市1 501株,占1.47%;三明市19 631株,占19.24%;泉州市5 938株,占5.82%;漳州市6 751株,占6.62%;南平市40 440株,占39.64%;龙岩市7 660株,占7.51%;宁德市11 499株,占11.27%。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82个县(市、区)有分布,全省981个乡镇中有908个乡镇有分布。
全省海拔(H≤50 m)12 739株,占12.49%;海拔(50 m
福建省古树名木102 020株中,有年龄记载的共44 065株,其中年龄最大的古树有2 100岁。按年龄段统计如表3。
1.4 保护等级多样性
福建省古树名木102 020株,其中:一级古树3 995株,占总数的3.92%,隶属33科74属101种;二级古树12 989株,占总数的12.73%,隶属40科94属154种;三级古树84 640株,占总数的82.96%,隶属57科141属246种;名木396株,占总数的0.39%,隶属25科30属37种。
1.5 保护价值多样性
1.5.1 珍稀树种多样性
Ⅰ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 433株,主要有7种,分别为南方红豆杉、水杉、水松、四川苏铁、苏铁、银杏、钟萼木,占32.02%;Ⅱ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 777株,主要有16种,分别为福建柏、格木、红豆树、花榈木、长叶榧树、香榧、半枫荷、喜树、红椿、鹅掌楸、乐东拟单性木兰、台湾杉、金钱松、闽楠、樟树、刺桫椤,占67.98%。
1.5.2 省级栽培(珍贵)树种多样性
共有48个种,分别为樟树(9 861株)、枫香(9 053株)、柳杉(6 618株)、南方红豆杉(5 202株)、闽楠(3 906株)、油杉(1 521株)、銀杏(1 434株)、江南油杉(967株)、香榧(953株)、桂花(577株)、蕈树(477株)、红豆树(412株)、四川苏铁(343株)、格木(323株)、罗汉松(321株)、黄连木(318株)、锥栗(180株)、南酸枣(159株)、赤皮青冈(150株)、红锥(107株)、水青冈(107株)、乐东拟单性木兰(94株)、福建青冈(81株)、红花香椿(57株)、黄枝润楠(49株)、蓝果树(48株)、少叶黄杞(42株)、台湾杉(40株)、香椿(39株)、福建柏(39株)、吊皮锥(38株)、刨花润楠(34株)、花榈木(34株)、卷斗青冈(33株)、观光木(31株)、檫木(14株)、金钱松(13株)、福建含笑(13株)、百日青(13株)、半枫荷(10株)、深山含笑(9株)、木荚红豆(8株)、青钱柳(7株)、亮叶桦(3株)、榉树(3株)、乳源木莲(3株)、钟萼木(2株)、福建山樱花(2株)。
1.6 生长状况多样性
1.6.1 树高生长多样性
全省树高(h≤10 m)12 353株,占12.11%;树高(10 m
古树名木是“活化石、活文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在科学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价值,开发科普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产品,服务福建乡村振兴建设,已是当前面临的研究课题。
2.1 科普旅游开发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虽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顽强地生存,它们承载着非常丰富的生物学属性。通过研究分析其生长状况,能够发现该物种在当地的生长规律,从而进一步推断当地不同年份降水量、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状况。例如永泰县同安镇丹洋村一株400 a树龄的杉木,树高32 m,胸围474 cm,冠幅15 m,至今生长旺盛,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调查这株古树,并采回种子、穗条作繁育研究材料,其种子发芽率和接穗的成活率均很正常。还有龙眼、樟树、楠木等古树,都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等,这些古树都是优质种质资源。通过整理这些古树名木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普及其科学知识,开展成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科普旅游产品。
2.2 观光旅游开发
名木古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有的古朴虬劲,屹然挺立向上;有的古木逢春,沧桑历尽;有的虽遭雷劈,树干斑驳陆离,沟壑纵横,但仍生长旺盛,傲视旷野;有的相依相偎,相伴而生;有的枝接连理,花团锦簇,香飘数里。名木古树所具有的“苍、古、劲、朴、奇”等形态景观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是福建省观光旅游资源的瑰宝。通过展示名木古树形态优美、类型多样的风采,让游客感受名木古树春花、夏郁、秋色、冬寂的季相景色与别样情怀,打造独具特色的名木古树观光旅游产品。
2.3 文化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古树名木作为“活化石、活文物”,具有“文物、印记、遗址”等属性,虽然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符号。古树名木常常与文化古迹、名人轶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遗风遗址相联系,具有文化考古,历史考证的价值。例如福州“榕城”美称的由来,就富有文化积淀。宋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内河水系发达,又属滨海城市。当时城内居民饱受旱涝之苦,再加上南方夏季炎热,百姓因此患病者众多。张伯玉上任太守后,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目睹民生疾苦,深感同情。经调查,发现榕树根系发达,既可以涵养水源,又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美化环境,荫泽后,适合福州的地理环境。于是制定了“编户植榕”政策,发动19.7万户福州市民种植榕树:“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故才有福州“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这形成了福州2 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盛景。
2.4 生态旅游开发
在福建省生态旅游中,古树名木是生态旅游的重要一环。古树名木树龄长,一棵古树历经千百年而仍能生长繁茂,其抵御自然界侵害的能力很强,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一般具备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的特点。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渐渐对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周围生存的生物在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尤其对分布比较密集的古树名木,在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时,还能够有效调节空气质量,对局部气候环境产生一定的制约,在发达根系的作用下,能够发挥涵养水源、防沙固土的功效。一棵古树名木遮蔽面积从数十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不等,有时一株就可以造就一处生态小环境,促进小范围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对周围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加美观的感受。例如泉州市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的“千年古樟王”,树龄1 300 多岁,树高 29 m,胸径 535 cm,冠幅 40 m,枝叶繁茂,绿荫如盖,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覆盖面积超过1 000 m2。巨大的冠幅枝叶繁茂,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庞大的根系涵水固土,使古树旁的小河流水潺潺,永不干涸,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古树周围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已经成为德化县森林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3]。
2.5 历史旅游开发
历史旅游是指在保护、传承好历史载体前提下,将历史载体运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让游客体验、感知、了解历史载体背后的事件、经历、传承等过程。古树名木生长历程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同时,许多古树名木都生长在历史古迹类场所,都和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福州市的闽侯县大湖乡雪峰村的雪峰寺的枯木庵,庵内有枯木1株,无枝梢,高3.32 m,围7.13 m,树腹朽空,腹壁题刻,楷书直下计3行,字径12 cm。文曰:“维唐天佑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记载着闽王王审知于公元905年资助兴建该庵的史实,金石家称为“树腹碑”。 天王殿前还有四棵镇寺大柳杉,据说,其中两棵是五代时雪峰寺开山祖师义存和闽王王审知分别所植,另两棵为清光绪年间雪峰寺住持达本禅师所植。义存所植的一棵直指苍穹,如今依然茵茵如盖;闽王所植的一棵亦是旁向横披,生机岸然,为雪峰寺的“镇寺之宝”,这些古树是古寺的历史见证。开展历史之旅,让游人体验古树名木古风之美,把与古树名木相关的历史典故、传奇故事等制作成光碟、画册、扇子等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古树名木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游客认知度、参与度。
2.6 宗教旅游开发
福建省宗教场所众多,福建先人从古就有在寺院种植风水树的传统,如今这些古树大都成为古树名木。福建闽南地区,佛教的宗教场所内,很多地方都种植佛门圣树——菩提榕[4]。这些古菩提榕有的已是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结合宗教信仰、香客、信众朝觐、佛学、道家、儒家文化,开展古树名木宗教旅游,让游客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保护古树名木。
2.7 乡村旅游开发
在福建省广大乡村,古树名木树冠茂密,当地百姓把它当作风水神灵加以保护。这些古树名木既作为庭荫树,又作为乡村“交流、议事”中心。当地结合村庄公园,开发成小型休憩区,设立石椅、石桌等休闲设施,为村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一道清新自然的景观,例如长汀的紫薇公园等。许多古树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如银杏、酸枣、香榧等,能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采收的种子、果实,可成为乡村旅游的品牌产品。
2.8 康养旅游开发
康养旅游包括休闲、养生、度假、疗养、康复及医养结合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活动。福建省古树名木中,樟树共有9 861株,占总数的9.67%;南方红豆杉共有5 202株,占5.10%。这些古树树体高大,枝叶茂盛,树体会散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精气和气味,叶、果实有药用功效。可以结合当地康养基地、美丽乡村、村庄绿地建设,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3 结语
古树名木属林木资源中特殊的一种,之所以是树木中的“老古董”,是其与自然界抗争的结果,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也是祖先的伟大遗产,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是第一要务。
古树名木在旅游中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是名胜古迹的生态奇观,是旅游资源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风景旅游区,古树名木都是一种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资源。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具備的文物性与独特性能够为植物进化与变异、树木气象学等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稀缺资源,也是我们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刘友多.福建省古树名木调查报告[R].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6
[2] 唐源泉.古树名木保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35-136
[3] 郑彩云.试论名木古树保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2(2):96-98
[4] 卢紫君,刘锡辉,涂慧萍.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