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文化中断及文化整合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传承主要由教育实现,现代教育的一元模式往往忽略民族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中断,本文主要通过文化中断的现实表现探寻文化中断的主要原因,认识到文化中断带来种种危害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整合。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教育文化 中断文化 整合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National Educational Cultural Disrup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LIU H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Cultural heritage is achieved by education, unitary model of modern education often ignore differences of national culture,which leads to cultural disruption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discontinuities to explore the main reasons ,and realize the hazards brought by cultural discontinuities to cultural integrate.
  Key wordscultural education; cultural disrup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multiculturalism
  
  民族教育的文化中断理论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是指为了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求得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①
  少数民族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实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教育中的文化中断现象,美国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提出的“文化中断假说”理论认为,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与文化上的障碍,或是少数民族的家庭环境与期望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优势民族价值观念的学校环境之反差。②学校行为的差异是由文化而不是由于生物或地理上的差异造成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他们所受教育同自身文化脱节的结果。
  1 民族教育文化中断的现实
  现代社会人类的主要文明成果需要借助教育的濡化力量获得传播,因教育不力产生的文化困境首先源于教育本身所处的困境。③文化在学校有选择的传播彰显不同文化之间的权力,在此过程中非主流文化可能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而处于边缘位置。家庭和社区对儿童的“濡化”与当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濡化”发生偏离每个人自出生起他们便接受家庭、社区和本民族的文化就对其“濡化”,个体不仅习得本族文化,也习得了本族文化的方法。④这种习得通常是零散的和非正式的,但它是以民族性为主要内容,奠定了少数民族成员朴素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当少数民族学生从日常生活熟悉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下进入他文化为主体的场域中,逐渐发现身边熟悉的文化原来是奇异的、落后的、古老的,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过程对本土文化否定和剥夺。
  学生在义务教育这条起跑线上经历着汉族学生所没有的文化割裂。文化背景和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不仅影响了教育的性质、水平、目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影响个体在正规教育条件下教育机会的均等与受教育的程度。少数民族学生在从接受义务教育的起跑线上就比非少数民族学生慢了一步,这其中隐藏了极大的不平等,少数民族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而经历文化震惊,最终选择割裂本民族的文化以便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⑤不同文化的对立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陷入了非此非彼的两级模式。
  学校教育未能真正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升学制度、文化观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原因的限制,“一纲多本”有名无实,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包括农村文化和地方文化,很少纳入学校课程,这使得我们的学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以及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2 民族教育文化中断的危害
  学校在通过主流文化形成共享文化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群体文化也是整个国家文化构成的事实,不应以强势改造这里的人们、割其生存环境。倘若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继续以优越的姿态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排斥非主流文化,则会带来严重影响。
  (1)制约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在多元文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今天,一元文化课程越来越适应不了世界的需要,它不仅影响学生对其群体角色、性别角色等的认同与归属,还使他们产生疏远和自卑感,产生内在的文化冲突,削弱其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业成绩和职业成就。同时也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智能、潜能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严重影响民族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被弱化。现代学校教育中主流文化成为教育的潜在背景,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很少纳入学校课程,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很难通过现代学校教育被了解和学习。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缺乏教育的支持,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内容分离致使本民族文化在学校的(下转第25页)(上接第20页)传承中被弱化。
  (3)制约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纽带,各民族文化只有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内涵才能得以不断丰富。
  (4)制约民族团结功能的发挥。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活力的源泉和体现,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民族教育是为了让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现有的一元文化教育模式很难使不同文化产生对对方的认同,反而巩固和加深社会对非主流文化族群的成见和偏见,甚至可能诱发不同文化间族群冲突,阻碍民族团结。
  3 民族教育文化整合
  不同文化之所以能通过教育进行整合源自教育所承载的选择与继承、传播与传递、创新与再生产文化的功能。我国民族教育在继承各少数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传播汉文化,使少数民族下一代能够顺利适应以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的社会,继而适应世界文化。因此,民族教育在实现多元文化上扮演重要角色,对民族教育进行文化整合也是一种必然。倡导在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并与其他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是实现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⑥学校教育应以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根本性需要为基础,秉承尊重求同存异的共生理念。
  
  注释
  ①朱俊杰,杨昌江.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7-18.
  ②Ogbu Cultural Discontinuities,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 pp. 291-293.
  ③毛颖,乐莉.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困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④崔延虎.跨文化交际教育:民族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⑤黄金结,刘亚文.从文化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看少数民族教育问题[J].民族论坛,2007(6).
  ⑥李钰靖.断裂与链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之基础性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
其他文献
用晶体培养方法研究硒与光照射诱发的晶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光照射24~45h后晶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中含适宜硒浓度(1.15μmol/L)可使光照射晶体的丙二醛含量减少,并在一
一起大型发射试验中的急性中毒事故,对30例四氧化二氮及偏二甲基肼混合中毒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接触毒物剂量不同的两组人员的临床表现比较结果,显示出剂量一效应关系。接触
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经邻菲绕啉、丁二酸钠和CuCl2.2h2o反应合成得到标题配合物,[Cu2(phen)2(oh)Cl(C4h4o4)].8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o.4)空
将Bayes统计方法应用于J—M模型参数的区间估计研究.首先给出J-M模型参数的基于杰弗莱原则的先验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模型参数的Bayes后验分布密度,由此得出模型参数的Bayes点估
为了提高ANSYS求解二维无界静电场的精确度,提出映射法.它是采用复指数函数,将无穷远边界线映射成一点,从而将一条边界线敞开的矩形边界的二维无界静电场,映射到其对应的二维有界
本文从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相关文献分析和开展中的经验反思出发,对于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特征、过程设计、成功关键因素和效果评估进行了讨论。从讨论的结果来看,双师同堂教学模
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的高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的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模式。本文分析了儒家理想人格极其现代价值,以此来完善中华
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随处存在着各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来,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剩余,而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从而产生了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于繁多纷杂的信息资源通过人工筛选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已是不可能的,信息检索可以帮助人们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找到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的泛滥化征用,以及针对农民的补偿偏低等,侵害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补偿知情权等权益。这主要因为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公共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