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教育家第多斯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人的主动性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那么,如何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地学
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双方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主自信、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行为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尊重,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的鼓励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出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尽可能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表扬鼓励,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和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的学习中去。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欢乐的认识活动。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还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小组活动、班内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新课的导入、问题情境的设置到重点、难点的处理、活动练习的安排,都要選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新课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从学生以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的处理要得当、突出,难点要分散,有一定的坡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练习活动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竞争性。对优胜者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后进生要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发挥动机系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动机系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始动作用。人的活动是由动机发起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兴趣,对某门学科的感情,对某位教师的好感等都可以作为动力而发起学习活动;第二,定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并不是消极的、不加区分的接受教师提供的全部内容,而总是由情感、意志等使自己有倾向性的加以选择,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第三,维持调节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从学习活动的开始到学习目的的达到,动机始终不断依据主体的需要状态,以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维持调节着主体的兴奋程度,使之与学习活动的需要状态相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成功体验不仅可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愉悦其整个身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主动的学生能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要不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立志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干什么以及会有什么结果;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调动和运用动机系统的力量,才能维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水平和努力状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四、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学生间由于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的不同,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策略。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段”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进行,“空白时间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使学生自觉的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自我需要,让学生在满足与不满足中体验学习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能探索的结论教师不教,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在教师引导下,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把学习变为学生自觉行动,让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意识,持续地关注自己学习效果。
五、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个体对自我效能的认识主要基于4个方面的信息源:行为成就,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表现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他人对自己拥有的言语说明,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把长期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比较容易达到的相对短期的目标,问题是设计、提出要做到难易适中,富有兴趣,通过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对学习稍差的学生,要以其各方面情况类似的学生为参照,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可以通过语言说明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说明性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反馈,肯定学生努力取得的成功,认可他的能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能够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信心。
六、鼓励学生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尽管外部奖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首先要经过学生的认知评估和调节才能改变其学习行为,在课堂上单凭安排外部奖励,并非一定会改善学生的学习。研究表明,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与他人激励相比,至少具有同等的效果。因此,为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欢乐带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体充分参与教学,能动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策略,也是新课程的精髓。
编辑/牛小源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地学
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双方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主自信、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行为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尊重,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的鼓励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出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尽可能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表扬鼓励,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和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的学习中去。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欢乐的认识活动。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还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小组活动、班内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新课的导入、问题情境的设置到重点、难点的处理、活动练习的安排,都要選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新课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从学生以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的处理要得当、突出,难点要分散,有一定的坡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练习活动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竞争性。对优胜者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后进生要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发挥动机系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动机系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始动作用。人的活动是由动机发起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兴趣,对某门学科的感情,对某位教师的好感等都可以作为动力而发起学习活动;第二,定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并不是消极的、不加区分的接受教师提供的全部内容,而总是由情感、意志等使自己有倾向性的加以选择,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第三,维持调节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从学习活动的开始到学习目的的达到,动机始终不断依据主体的需要状态,以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维持调节着主体的兴奋程度,使之与学习活动的需要状态相适应。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成功体验不仅可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愉悦其整个身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主动的学生能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要不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立志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干什么以及会有什么结果;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调动和运用动机系统的力量,才能维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水平和努力状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四、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学生间由于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的不同,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策略。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段”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进行,“空白时间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使学生自觉的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自我需要,让学生在满足与不满足中体验学习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能探索的结论教师不教,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在教师引导下,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把学习变为学生自觉行动,让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意识,持续地关注自己学习效果。
五、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个体对自我效能的认识主要基于4个方面的信息源:行为成就,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表现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他人对自己拥有的言语说明,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把长期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比较容易达到的相对短期的目标,问题是设计、提出要做到难易适中,富有兴趣,通过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对学习稍差的学生,要以其各方面情况类似的学生为参照,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可以通过语言说明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说明性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反馈,肯定学生努力取得的成功,认可他的能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能够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信心。
六、鼓励学生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尽管外部奖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首先要经过学生的认知评估和调节才能改变其学习行为,在课堂上单凭安排外部奖励,并非一定会改善学生的学习。研究表明,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与他人激励相比,至少具有同等的效果。因此,为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欢乐带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体充分参与教学,能动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策略,也是新课程的精髓。
编辑/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