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三季度是中国经济的筑底阶段,四季度或可看到经济弹性的增加,这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逻辑推测,在9月数据出炉之前,我们仍无法确认这个推断。而此时,海外债务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市场的调整正在被提前。在指数有了深幅调整之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即经济基本面的运动没到可以选择方向的时候,却需要“站队”来为2011年的决胜有所准备。
从欧美债务危机的角度出发,中期看,虽然我们认为债务危机的最终结果仍有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但就短期来看,我们既无法证明债务危机会立即演变成长波的第二次衰退,也无法证明其在短期内不会继续恶化,所以,这就导致了市场的空前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欧美经济有所稳定,则债务问题还能拖延,至少不会造成崩溃的结局,这是历来债务问题的解决办法。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历了2009年反危机以来的增长恢复期之后,在2011年二季度相继进入去库存阶段,美国经济当前的回落最早将在2011年10月结束,最晚将在2012年3月出现转机。
究其原因,2012年的公共支出预算已经通过,财政提前紧缩不具备条件,美国家庭部门的去杠杆化高峰已过,伴随着房屋租金,房屋价格的缓慢提升,房地产市场的底部渐成,美国经济于2012下半年开始进入建筑业周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短期看,美联储于2011年8月9日宣布,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表明美联储对经济复苏势头并不乐观,也标志着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再延续。而按照欧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如果欧洲也有这样的复苏过程的话,欧债危机也能拖延,至于由于欧元制度设计的不足,是不是会导致边缘国家退出欧元区的问题,也只能静待其变。
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包括:首先,短期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减轻;其次,基于控制顺差的放宽汇率升值幅度的尝试可能是一种选择;第三,宏观调控进入观察期,怎么灵活应对还无定论。所以,大的方向是,通胀回落的确定性在增强,调控的天平自然由防通胀向保增长倾斜,但需要一个确认的过程,三季度就是确认期。
虽然四季度之后我们判断经济的弹性会增加,但对市场而言,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由于目前尚无法对欧美债务问题的发展做出有倾向性的证明或证伪,所以,9月只是个转折,其方向同样在市场中存在三种看法:第一种是经济维持目前的滞胀状态,即通胀不会明显回落,增长也不会明显好转,但也不是硬着陆。但这种状态不可能维持很久,最终要做出方向性选择。而方向无非就是两个:要么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要么经济弹性重新恢复。这就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或者说后两种可能的决断期可能在9月,也可能顺延到2011年末。
从2011年6月的反弹到再创新低,市场始终围绕着经济触底、通胀回落和政策放松这三个问题的强弱展开,市场首先演绎的是对于通胀可控和短周期环比底部临近的配置选择,主要集中在对汽车、医药、电子和化工等早周期见底的行业的挖掘,而后演化为政策短期内不放松和经济底部过渡,这就是前述的第一种状态,这反映在市场中就是选择那些产品需求确定、具备定价权和现金充足的公司,自上而下看就是“消费+成长”的配置,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则是在遭受海外金融动荡冲击之后,虽然市场整体重心下移,但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和以中小盘为代表的成长类个股屡创新高。
对于后两种可能而言,则在配置上充满了博弈色彩,第二种情形是,滞涨滑向衰退,这无疑是最坏的情景,通胀转向通缩,市场将出现系统性下跌,稳定增长的趋势遭到破坏,高估值品种遭遇双重回落,低估值抵抗成为最后的防御。同时,随着价格与经济的双双回落,政策放松预期将逐步增强,低估值的耐用消费品的相对配置价值提升,典型的如房地产和汽车。第三种情形是,经济短周期调整结束,在海外经济回落和价格超预期会落下,政策空间打开,经济走出滞涨,在产能利用率恢复下,产能扩张启动,这个时候中游行业弹性最大。
在我们的周期分析框架下,以地产为核心的原有主导产业的周期运行成为本轮中周期运行的关键一环,因为房地产作为上轮经济周期的主导产业,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依然巨大,并且主导产业的顺利切换也需要房地产行业的平稳运行。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短周期回落阶段,海外经济再次衰退预期加强的情形下,中国经济面临潜在的超预期回落,在这样的阶段,若政策超调,则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房地产行业因为估值低可以获得相对收益。若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压力减缓,则有望迎来行业投资机会。可以说,当前市场中地产行业的博弈背后的逻辑是,滞涨无法维持,无论衰退与否,最终走向增长,地产已然成为博弈周期的先行代表。
从欧美债务危机的角度出发,中期看,虽然我们认为债务危机的最终结果仍有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但就短期来看,我们既无法证明债务危机会立即演变成长波的第二次衰退,也无法证明其在短期内不会继续恶化,所以,这就导致了市场的空前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欧美经济有所稳定,则债务问题还能拖延,至少不会造成崩溃的结局,这是历来债务问题的解决办法。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历了2009年反危机以来的增长恢复期之后,在2011年二季度相继进入去库存阶段,美国经济当前的回落最早将在2011年10月结束,最晚将在2012年3月出现转机。
究其原因,2012年的公共支出预算已经通过,财政提前紧缩不具备条件,美国家庭部门的去杠杆化高峰已过,伴随着房屋租金,房屋价格的缓慢提升,房地产市场的底部渐成,美国经济于2012下半年开始进入建筑业周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短期看,美联储于2011年8月9日宣布,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表明美联储对经济复苏势头并不乐观,也标志着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再延续。而按照欧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如果欧洲也有这样的复苏过程的话,欧债危机也能拖延,至于由于欧元制度设计的不足,是不是会导致边缘国家退出欧元区的问题,也只能静待其变。
外部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包括:首先,短期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减轻;其次,基于控制顺差的放宽汇率升值幅度的尝试可能是一种选择;第三,宏观调控进入观察期,怎么灵活应对还无定论。所以,大的方向是,通胀回落的确定性在增强,调控的天平自然由防通胀向保增长倾斜,但需要一个确认的过程,三季度就是确认期。
虽然四季度之后我们判断经济的弹性会增加,但对市场而言,这只是几种可能中的一种,由于目前尚无法对欧美债务问题的发展做出有倾向性的证明或证伪,所以,9月只是个转折,其方向同样在市场中存在三种看法:第一种是经济维持目前的滞胀状态,即通胀不会明显回落,增长也不会明显好转,但也不是硬着陆。但这种状态不可能维持很久,最终要做出方向性选择。而方向无非就是两个:要么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要么经济弹性重新恢复。这就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或者说后两种可能的决断期可能在9月,也可能顺延到2011年末。
从2011年6月的反弹到再创新低,市场始终围绕着经济触底、通胀回落和政策放松这三个问题的强弱展开,市场首先演绎的是对于通胀可控和短周期环比底部临近的配置选择,主要集中在对汽车、医药、电子和化工等早周期见底的行业的挖掘,而后演化为政策短期内不放松和经济底部过渡,这就是前述的第一种状态,这反映在市场中就是选择那些产品需求确定、具备定价权和现金充足的公司,自上而下看就是“消费+成长”的配置,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则是在遭受海外金融动荡冲击之后,虽然市场整体重心下移,但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和以中小盘为代表的成长类个股屡创新高。
对于后两种可能而言,则在配置上充满了博弈色彩,第二种情形是,滞涨滑向衰退,这无疑是最坏的情景,通胀转向通缩,市场将出现系统性下跌,稳定增长的趋势遭到破坏,高估值品种遭遇双重回落,低估值抵抗成为最后的防御。同时,随着价格与经济的双双回落,政策放松预期将逐步增强,低估值的耐用消费品的相对配置价值提升,典型的如房地产和汽车。第三种情形是,经济短周期调整结束,在海外经济回落和价格超预期会落下,政策空间打开,经济走出滞涨,在产能利用率恢复下,产能扩张启动,这个时候中游行业弹性最大。
在我们的周期分析框架下,以地产为核心的原有主导产业的周期运行成为本轮中周期运行的关键一环,因为房地产作为上轮经济周期的主导产业,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依然巨大,并且主导产业的顺利切换也需要房地产行业的平稳运行。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短周期回落阶段,海外经济再次衰退预期加强的情形下,中国经济面临潜在的超预期回落,在这样的阶段,若政策超调,则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房地产行业因为估值低可以获得相对收益。若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压力减缓,则有望迎来行业投资机会。可以说,当前市场中地产行业的博弈背后的逻辑是,滞涨无法维持,无论衰退与否,最终走向增长,地产已然成为博弈周期的先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