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政府改革的潮流,政府市场化、再造政府、绩效政府等概念也相继被提出,而绩效评估机制也逐渐被引入到政府管理中。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的时间较短,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的选择也较为单一,本文从技术理性和政治理性的角度就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的动机进行论述。
关键词:绩效评估 模式演进 原因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传统行政管理范式下形成的以科层制为核心的权威政府和“福利国家”试图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弥补市场的不足,这一手段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过了多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并且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个人责任、高效管理、自由市场进行政府再造。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理论基础大多源现代经济学,比如: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来自 “经济人”假设,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政府的市场化的理论依据都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而且新公共管理倡导运用企业管理的方式对政府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并且注重个人的评估与绩效考核以提升政府整体的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从本质上促使了自上而下组织控制的管理模式向自主完善的管理模式转变。随着市场化理论不断被引入政府,导致政府之间以及与各种第三方组织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就使政府不得不为了保持其政治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对自身进行改革,所以政府需要实行绩效评估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提升其服务水平提升自己服务水平。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
经济学领域是最早运用“绩效”这一概念的,并且逐渐被引用到企业、政府管理之中。关于绩效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认为,绩效为结果。如英国学者柏拉丁等人认为“一定的工作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活动产出结果”。第二种认为,绩效为行为。墨菲给绩效下的定义是“个体在其工作单位中的一系列行为。”第三种认为,绩效是行为与结果。如布伦·布拉赫将绩效定义为“绩效就是一定的行为与其结果,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行为,同时也是结果,是在完成工作时所进行的智力与体力的结果。”而政府绩效则是政府府通过使用其权力,并且在社会、经济问题中所创造的价值和结果。
三、政府绩效评估在中国的演化
1.政府主导、上级评估的评估方式。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政府主导、上级评估”是中国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之中,对政府部门评估的是政府本身,也就是说每一级的政府部门工作都只是由其直属上级的主管部门进行考核评估的,这样的行为不但缺乏了政府的内部整体考核,同时也忽视了立法、司法部门以及社会上的第三方部门对我国政府绩效的整体评估考核的监管。在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对政府进行评估的主体只有政府部门本身的情况。
2.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评估方式。从进入到1990年以后,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开始采取“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新方式。时至今日,在我国“公众参与”已成为对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最主要的方式了。在我国公众介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途径、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将这种方式分为两种:
2.1公众直接评估政府。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了对社会大众参与政府评估考核方式的讨论。在此期间,先后有多个地方政府开展了关于公众参加政府考核的活动,例如沈阳市政府于1998年开展的“市民评政府”活动;珠海市政府于1999年进行的“万人政府”活动;以及杭州市政府在2000年开展的“行政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公众作为主体参与进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考评。
2.2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绩效评估。进入导2000年以来,一些机构如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零点公司等对我国政府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而这些机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二是这些機构的评估方法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这些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无疑对我国政府工作绩效考核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我国的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美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研究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大型企业、基金会、个人捐助的方式,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而我国的评估机构主要来自于高校及一些民间机构智库,高校因为其事业单位的属性所以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而民间机构以接受政府委托的方式参与绩效评估,其经费也是来源于政府,所以导致我国的第三方机构评估的独立性不足。
四、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改变的原因
新常态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应着也应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国政府为了提高绩效以及公众的满意度,逐渐的将考核评估模式又原来的封闭的上级评估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公众参与模式。
1.政绩压力。绩效考核是衡量各级政府的标准,而在科层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是由上级部门评定的,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迎合上级,并且为了自己的绩效又不断地要求下级部门,这样就导致基层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而且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关系,就迫使政府部门重视其政绩。而在新常态下我国目前的发展中心是在经济上,所以各级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围绕经济进行,在这种氛围下我国各级部门及领导干部的绩效就要与经济挂扣。
2.市场压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都在服务经济上,面对市场上的诸多需求,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改变。而且目前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将政绩的标准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的压力就转化为了政绩的压了,两者共同为政府施压使其能够为市场及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组织者的利益。目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攻堅期,社会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所以各级政府要想得到良好的政绩就一定要更多的服务于企业。而且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要依靠当地的招商引资和企业税收。所以政府要适当的放弃一些权力交给市场,就例如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工作,因为通过第三方的评估才能更客观地发现地方政府服务市场的成果与不足,政府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市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加政绩并且促进当地就业。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向服务型政府发展,并且绩效考核的主体由单纯的上级评估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公众参与模式,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发现与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上的不足。第一就评估主体而言,虽然我国已开始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政绩进行以评估,但就实质而言尤其第三方机构资金来源的单一,无法满足其独立性。第二,地方政府是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驱使其以企业为中心进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所以,我国的政府绩效考核发展任重而道远,对于第三方独立机构来说,丰富经费来源可以提高其评估的独立性及权威性,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摒弃“官本位”,并且以民为本,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构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24.
[2]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 .政治学研究,1996(1):12~13.
[3]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36.
[4]倪星.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J] .中山大学学报,2006(4):26.
[5]吴建南、庄秋爽.“自上而下”评议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4(5):20.
[6]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
[7]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 .中国行政管理,2004(5):10.
[8]桑助来.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趋势 [J] . 瞭望新闻周刊,2004(4):29.
[9]徐家良、何凤秋.政府绩效外部评估发展空间巨大[J] . 瞭望新闻周刊,2004(2):26.
作者简介:张桐赫(1990.04—)男。民族:汉族,辽宁省铁岭市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绩效评估 模式演进 原因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传统行政管理范式下形成的以科层制为核心的权威政府和“福利国家”试图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弥补市场的不足,这一手段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过了多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并且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个人责任、高效管理、自由市场进行政府再造。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理论基础大多源现代经济学,比如: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来自 “经济人”假设,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政府的市场化的理论依据都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而且新公共管理倡导运用企业管理的方式对政府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并且注重个人的评估与绩效考核以提升政府整体的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从本质上促使了自上而下组织控制的管理模式向自主完善的管理模式转变。随着市场化理论不断被引入政府,导致政府之间以及与各种第三方组织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就使政府不得不为了保持其政治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对自身进行改革,所以政府需要实行绩效评估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提升其服务水平提升自己服务水平。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
经济学领域是最早运用“绩效”这一概念的,并且逐渐被引用到企业、政府管理之中。关于绩效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认为,绩效为结果。如英国学者柏拉丁等人认为“一定的工作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活动产出结果”。第二种认为,绩效为行为。墨菲给绩效下的定义是“个体在其工作单位中的一系列行为。”第三种认为,绩效是行为与结果。如布伦·布拉赫将绩效定义为“绩效就是一定的行为与其结果,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行为,同时也是结果,是在完成工作时所进行的智力与体力的结果。”而政府绩效则是政府府通过使用其权力,并且在社会、经济问题中所创造的价值和结果。
三、政府绩效评估在中国的演化
1.政府主导、上级评估的评估方式。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政府主导、上级评估”是中国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之中,对政府部门评估的是政府本身,也就是说每一级的政府部门工作都只是由其直属上级的主管部门进行考核评估的,这样的行为不但缺乏了政府的内部整体考核,同时也忽视了立法、司法部门以及社会上的第三方部门对我国政府绩效的整体评估考核的监管。在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对政府进行评估的主体只有政府部门本身的情况。
2.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评估方式。从进入到1990年以后,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开始采取“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新方式。时至今日,在我国“公众参与”已成为对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最主要的方式了。在我国公众介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途径、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将这种方式分为两种:
2.1公众直接评估政府。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了对社会大众参与政府评估考核方式的讨论。在此期间,先后有多个地方政府开展了关于公众参加政府考核的活动,例如沈阳市政府于1998年开展的“市民评政府”活动;珠海市政府于1999年进行的“万人政府”活动;以及杭州市政府在2000年开展的“行政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公众作为主体参与进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考评。
2.2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绩效评估。进入导2000年以来,一些机构如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零点公司等对我国政府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而这些机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二是这些機构的评估方法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这些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无疑对我国政府工作绩效考核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我国的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美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研究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大型企业、基金会、个人捐助的方式,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而我国的评估机构主要来自于高校及一些民间机构智库,高校因为其事业单位的属性所以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而民间机构以接受政府委托的方式参与绩效评估,其经费也是来源于政府,所以导致我国的第三方机构评估的独立性不足。
四、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改变的原因
新常态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应着也应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国政府为了提高绩效以及公众的满意度,逐渐的将考核评估模式又原来的封闭的上级评估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公众参与模式。
1.政绩压力。绩效考核是衡量各级政府的标准,而在科层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是由上级部门评定的,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迎合上级,并且为了自己的绩效又不断地要求下级部门,这样就导致基层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而且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关系,就迫使政府部门重视其政绩。而在新常态下我国目前的发展中心是在经济上,所以各级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围绕经济进行,在这种氛围下我国各级部门及领导干部的绩效就要与经济挂扣。
2.市场压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都在服务经济上,面对市场上的诸多需求,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改变。而且目前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将政绩的标准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的压力就转化为了政绩的压了,两者共同为政府施压使其能够为市场及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组织者的利益。目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攻堅期,社会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所以各级政府要想得到良好的政绩就一定要更多的服务于企业。而且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要依靠当地的招商引资和企业税收。所以政府要适当的放弃一些权力交给市场,就例如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工作,因为通过第三方的评估才能更客观地发现地方政府服务市场的成果与不足,政府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市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加政绩并且促进当地就业。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向服务型政府发展,并且绩效考核的主体由单纯的上级评估转变为更加开放的公众参与模式,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发现与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上的不足。第一就评估主体而言,虽然我国已开始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政绩进行以评估,但就实质而言尤其第三方机构资金来源的单一,无法满足其独立性。第二,地方政府是出于对自身政绩的考虑,驱使其以企业为中心进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所以,我国的政府绩效考核发展任重而道远,对于第三方独立机构来说,丰富经费来源可以提高其评估的独立性及权威性,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摒弃“官本位”,并且以民为本,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构建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24.
[2]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 .政治学研究,1996(1):12~13.
[3]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36.
[4]倪星.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J] .中山大学学报,2006(4):26.
[5]吴建南、庄秋爽.“自上而下”评议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4(5):20.
[6]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
[7]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 .中国行政管理,2004(5):10.
[8]桑助来.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趋势 [J] . 瞭望新闻周刊,2004(4):29.
[9]徐家良、何凤秋.政府绩效外部评估发展空间巨大[J] . 瞭望新闻周刊,2004(2):26.
作者简介:张桐赫(1990.04—)男。民族:汉族,辽宁省铁岭市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