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想象中,和田那些盛产美玉的山川河流一定会有海市蜃楼一样的景观和扑朔迷离的故事存在。去和田感受和田玉的温润、祥和,体味和田山水的雄伟和灵气,也成了我很早就有的想法,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一个和田朋友的话促成了——“不到和田是个永远的缺憾,来吧,我在和田迎接你!”
于是,在7月,我就这样踏上了去和田的路。
在和田,感受别样雨情
和田一年中多半时间是沙尘暴,我们的车从喀什出发,500公里的路程还未过半,沙尘暴就铺天盖地而来。远处的黄褐沙尘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已形成了遮天蔽日之势,天越来越暗,如古战场上的战马嘶鸣、金戈相击、杀声震天以及鬼哭狼嚎的惨叫之声,我们的车只好停下来躲避。我想到了可能会遭遇沙尘暴,但完全没想到会来得如此突然,还没到和田,老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约半小时后,沙尘暴强劲的势头开始减弱,远处被风吹动的细沙像大海起起伏伏的波浪在柏油路上缓缓流过,并且不留下任何的痕迹,沙子细腻圆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达和田市时,已是18:00了,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这时天竟然下起了小雨。朋友风趣地说:“你看,雨都在欢迎你的到来啊!”原来在和田,一年中多半时间是沙尘暴,绝少下雨,因此下雨对和田人来说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
因了这场雨,那天晚上大家的兴致特别高。雨,也滴滴答答地下了一夜。
我曾经在江南梅雨里踽踽独行,那缠绵飘逸的小雨如丝如缕,足以慰藉我内心的孤寂和落寞。江南深深的小巷和色彩多样的油纸伞或花洋伞,让人幻想伞下会有浪漫的故事上演。而在西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体会“梅雨”般的轻柔,却是一般人少有的经历,甚至是不曾想也不敢想的“天方夜谭”,我却如此有幸,偏偏遇到了。
次日清晨,我们准备出发上昆仑山探访玉石之源时,雨还在下,而且愈加大了起来。在其他地方,下大雨时人们纷纷四下躲避;在和田,人们却特意走出家门,站在雨中沐雨。三五成群的人们在雨中漫步,其情其景,别有一番滋味。
位于和田市东郊的玉龙喀什河,是一条流淌着玉的河流。它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上等的籽玉顺河流而下,于是河边就有了许许多多的采玉人。此时由于连续降雨河水暴涨,浑浊的河水夹裹着泥沙奔涌而下。听当地人说,这时采玉,其实是“踩”玉。采玉人通常是赤脚下到水里,用脚去“踩”、去感觉,有经验的采玉人,脚只要一踩到河里的玉石,就能知道是什么玉、质地如何。
坐在车上,我看到这时的河边公路上,成群结队的维吾尔族妇女、巴郎在雨中向过往的行人兜售玉石,讨价还价,形成了一道和田独有的风景。
羊脂玉,那美丽的传说
出了和田,便是一望无垠的沙漠了。雨越下越大,沙漠里的植物胡杨、红柳、梭梭、骆驼刺等本来在干旱的沙漠里已变成了浑黄的颜色,在这场雨的滋润下又开始返绿了。几只骆驼听到汽车的声音开始奔跑起来,它们的奔跑又惊动了几只躲在红柳丛中的野兔。
随着汽车的飞驰,我们离昆仑山越来越近了。在古代,人们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巍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而和田玉的存在,又使昆仑山更加著名。《天工开物》记载:“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说的就是今天的和田一带。
关于玉的传说,就像玉本身一样美妙、神奇。相传远古时候,在昆仑山居住的“西王母”曾经献“白环、玉”给周穆王。周穆王大悦,在西行巡狩时登上昆仑山说:“惟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
19世纪初,一个叫拖达昆的猎人,在山里射中了一只牦牛,牦牛带箭而逃,血流了一路。拖达昆认为牦牛必死,于是顺着血迹一路找去,当他翻过了几座山终于找到了死去的牦牛时,竟欣喜地发现牦牛旁边有一块精美的奇石,白如羊脂。拖达昆抱回了石头,后有商人用骆驼换走了那块奇石,并让拖达昆把他带到了发现奇石的地方,这就是位于海拔4 000米以上的克里雅河源头的世界著名白玉矿——阿拉玛斯玉矿。这里开采出来的白玉质地光滑、色泽润亮如羊脂,这就是羊脂玉。民国时期,天津商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俩来到这里开矿采玉,因此人们又将此地称为“戚家坑”。
上昆仑,感受采玉人生
经过一天的汽车行程,公路在此隐没了,我们下了车,换成骑马。通往昆仑山玉矿的路越来越崎岖,刚开始我还陶醉在骑马的新奇浪漫中,慢慢地路上的颠簸、旅途的劳累让我真正感觉到马背上的艰辛。
第三天我们到了海拔3 500米,路更难走了, 空气也越来越稀薄。马在这里已经不适应了,我们换上了毛驴。
在穿越阿拉善沟时,由于山上也下了雨,洪水冲了下来,淹过膝盖,如果不用力拉着毛驴,毛驴就会停止不走。洪水夹着融化的雪水寒冷刺骨,我们只好在这山洪中艰难前进。出了沟不久,我们又翻越了几个大坂,向导木拉提告诉我们再攀越一处悬崖就到了。
绳子从悬崖上垂下来,供行人落脚的地方是一些小石窝窝,下面是一个几千米深的沟壑,人一旦失足,后果不敢设想。这里的路就像天路,我无法想象当年的采玉人在这样的山路上是怎样把玉石运下山的。
木拉提在我的腰间捆上了保险,他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尽管如此,我的腿还是不停地发抖……久经磨难,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4 500米的戚家坑附近的玉矿。
据采玉人称,玉矿不像煤矿,煤矿选一个矿点就可以采三五年甚至几十年,玉矿却是需要碰运气的,有时连续追了几天,矿脉突然断了,又要从头再来。
采玉人一般4月份上山,11月大雪封山前下山。上山时,仅把生活给养和开矿的工具搬上山就得一星期,再适应几天这里的气候半个月就过去了,因此在山上的时间是十分珍贵的。
采玉中,开矿的第一声炮响最激动人心。放炮前,矿长要站在最高处,高喊:“放炮啦……”喊声里带着几分期待和自豪。几声炮响后,采玉人像土拨鼠一样从藏身处爬出来,跑到放炮点上去寻找玉石,如果没有希望他们还得换地方。
采玉人吐拉洪说,人人都知道和田玉是玉中极品,可是又有谁知道玉石是采玉人拿命换来的?山上的日子枯燥而艰苦。矿工们一大早吃过早饭就上工了。从宿营地到矿点,近的要走20分钟,远的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
白天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个月不见一根菜,就靠清水泡馕过日;到了晚上,四处漆黑一片,这是采玉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采玉人大多为青壮年,山上清一色的男人,想情人、想老婆、想女人煎熬着这些男人们,因此他们的话题大多与女人有关。
实在难熬时,小伙子们就围坐在一起弹起热瓦甫,没有手鼓,就找来一个空塑料壶,乒乒乓乓地敲起来,与其说是弹唱不如说是发泄。卷一支莫合烟,叼在嘴上,狠狠地抽上几口,很有滋味地把烟雾吐出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燃烧着。
开采出来的玉石往山下运输是个自古以来都没有解决的难题,不要说公路,就是人行的羊肠小道也没有,路就在悬崖上、在河道的乱石上。开采出来的玉石主要是靠人抬或肩扛,把玉石转移到地势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再用毛驴驮。在运送玉石下山的途中许多人坠崖身亡,玉石之梦,与玉石俱焚。当地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到昆仑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尽管如此,在美玉的诱惑下,采玉的人们仍然前赴后继。我的这次昆仑山玉矿之旅,采玉人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和田玉本身,美好的东西往往与残酷、名利纠缠在一起。
(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网摘、选摘)
Tips
交通:和田目前不通火车,外地游客可先乘飞机前往乌鲁木齐,然后再从当地坐车前往和田。
住宿:和田市内三星级以上宾馆10家,一般标准间100元/间。
特产:和田玉(玉器)、和田毯(地毯)、和田绸(丝绸)最为著名,被称为“和田三宝”,但游客在当地购买玉器要仔细甄别,以免买到假玉,大致的方法有:
观光泽:真玉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不留痕迹。
掂比重:真玉手感沉重,假玉则轻飘。
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若断口整齐发亮,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
其他:
1.新疆少数民族众多,风情风俗各异,宗教色彩浓厚,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要注意尊重其风俗习惯。
2.各地风味小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和田是瓜果之乡,到和田吃水果是一大乐事,但千万不要在吃完水果后再喝热茶,以免造成腹泻。
3.在和田旅游,因行程较长,气候差别过大,旅游者一时难以适应,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症状,旅游者应携带一些常备治病药物,如创可贴、感冒药或治疗肠胃不适的药物等。
4.和田气候特点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性气候,因此早晚温差大,晚上睡觉时应将空调开到适度,不要过凉或睡觉时不盖棉被,造成身体不适。
5.在和田沙漠旅游,最好穿高帮鞋,以免沙子进入鞋内,影响行路。袜子应大小合适、平整;有砂石入鞋要及时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