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概述】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困难的原因,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他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一味追求多元化、新鲜化的评价,完全不看时机正当与否。不分情境,方式单一,因为评价的时机不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思维得不到启发,资源得不到开发。这样的评价会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思维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适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努力的。
【案例呈现】
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的《登鹳鹊楼》这一首古诗时,就没有抓住评价的时机,且看以下的一个教学片段:师:现在老师读,听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老师开始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小朋友,觉得老师的朗读怎么样?生:老师的声音很好听。生:老师读的很有感情。生:老师读的很好。师:你们听得真认真。那你也能勇敢地来读一读吗? 师:这里的“白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白天的太阳。师:你真聪明。“依山”呢?生:是靠着山。师:真棒。师:“尽”呢?生:(学生说不出来)师:傍晚的太阳要怎么样啊?想想看。生:落山了。师:真聪明。师:那么站在鹳雀楼上,还能看见什么呢?生:看见黄河流入大海。师:你能来读读这一句吗?生读(声音比较轻,比较慢)师:这样读对吗?生再读(还是这样轻轻的)师:还是不对。听老师读。生学着老师读。师:想看到更美的景色,还有什么办法呢?诗人也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谁来读第三、四句。(学生争先恐后举手)生(读)师:好!生(读)师:不错,有味儿了。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配乐)
【分析诊断】
《登鹳雀楼》是一首低年级的古诗。古诗,本身就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古诗的语句十分凝练,用字精当,我们学习古诗就要首先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从而能诱发学生的情感。而这位执教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停留在原始的古诗教学的方法上,解释字词,读顺诗句,了解诗意,最终简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丢弃了“让孩子领会古诗内涵与意境”的目标。在苍白无力的教学进程中,老师忽视了教学评价在教学行为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即没有利用好评价的正确时机进行引导、点拨以及发散。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改进策略】
1.评价要恰到好处——把握评价节奏。在课堂上,教师中肯的评价中包含着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但评价如果流于形式,一味地赞美、鼓励,就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主动性、探究的积极性。
2.评价要有的放矢——把握评价目标。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能够自我教育,坚定学习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发展的特点就使教学评价中渗透着期望性、动态性。
3.评价要推进教学——把握评价场合。“评价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引发的行动。”教师通过评价时机的把握,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评价的价值,也在时机的把握中得以体现。
【教学评价】
1.在适切的评价中借诗看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适时地推动评价,会如火种点燃孩子思想的火苗,进而迸发其情感的喷口,特别面对凝练隽永的诗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轻轻一语,带动孩子的思维自由“舞蹈”起来,使课堂呈现一派勃勃的生机。
2.在发展的评价中由景入境。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学习的目标不光是理解字、句意思,还得进一步把孩子带入文字所产生的情景中。老师充分关照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发展教师评价时机,催化了孩子丰富的感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评价学生发言,使评价产生良好的诊断与调控功能。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评价时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自然而然、适度适时的评价,让课堂评价成为我们语文课一路赏不完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石湖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困难的原因,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他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一味追求多元化、新鲜化的评价,完全不看时机正当与否。不分情境,方式单一,因为评价的时机不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思维得不到启发,资源得不到开发。这样的评价会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思维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适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努力的。
【案例呈现】
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的《登鹳鹊楼》这一首古诗时,就没有抓住评价的时机,且看以下的一个教学片段:师:现在老师读,听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老师开始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小朋友,觉得老师的朗读怎么样?生:老师的声音很好听。生:老师读的很有感情。生:老师读的很好。师:你们听得真认真。那你也能勇敢地来读一读吗? 师:这里的“白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白天的太阳。师:你真聪明。“依山”呢?生:是靠着山。师:真棒。师:“尽”呢?生:(学生说不出来)师:傍晚的太阳要怎么样啊?想想看。生:落山了。师:真聪明。师:那么站在鹳雀楼上,还能看见什么呢?生:看见黄河流入大海。师:你能来读读这一句吗?生读(声音比较轻,比较慢)师:这样读对吗?生再读(还是这样轻轻的)师:还是不对。听老师读。生学着老师读。师:想看到更美的景色,还有什么办法呢?诗人也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谁来读第三、四句。(学生争先恐后举手)生(读)师:好!生(读)师:不错,有味儿了。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配乐)
【分析诊断】
《登鹳雀楼》是一首低年级的古诗。古诗,本身就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古诗的语句十分凝练,用字精当,我们学习古诗就要首先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从而能诱发学生的情感。而这位执教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停留在原始的古诗教学的方法上,解释字词,读顺诗句,了解诗意,最终简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丢弃了“让孩子领会古诗内涵与意境”的目标。在苍白无力的教学进程中,老师忽视了教学评价在教学行为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即没有利用好评价的正确时机进行引导、点拨以及发散。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改进策略】
1.评价要恰到好处——把握评价节奏。在课堂上,教师中肯的评价中包含着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但评价如果流于形式,一味地赞美、鼓励,就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主动性、探究的积极性。
2.评价要有的放矢——把握评价目标。针对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能够自我教育,坚定学习信心并获得进一步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发展的特点就使教学评价中渗透着期望性、动态性。
3.评价要推进教学——把握评价场合。“评价的价值就在于它所引发的行动。”教师通过评价时机的把握,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评价的价值,也在时机的把握中得以体现。
【教学评价】
1.在适切的评价中借诗看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适时地推动评价,会如火种点燃孩子思想的火苗,进而迸发其情感的喷口,特别面对凝练隽永的诗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轻轻一语,带动孩子的思维自由“舞蹈”起来,使课堂呈现一派勃勃的生机。
2.在发展的评价中由景入境。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学习的目标不光是理解字、句意思,还得进一步把孩子带入文字所产生的情景中。老师充分关照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发展教师评价时机,催化了孩子丰富的感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评价学生发言,使评价产生良好的诊断与调控功能。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评价时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自然而然、适度适时的评价,让课堂评价成为我们语文课一路赏不完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石湖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